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2017-01-11 21:53张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形象二度创作伤逝

张琳

摘 要:《伤逝》歌剧到在这一部分,戏剧的被冲突充分的暴露出来。相识一周年,子君与涓生终于能够开始属于他们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了,涓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子君安心在家忙碌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样的生活过得简单却又很安心,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对这样的生活前景充满希望,但是,却也有一些事情烦扰着子君,于是子君在被生活的重重打击下,迷茫的唱出了《风萧瑟》这首咏叹调。

关键词:子君;咏叹调;音乐形象;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109-01

一、子君形象分析

《风萧瑟》是这部歌剧中子君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咏叹调之一,它将子君的艺术形象突出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在这一时期,子君与涓生一起度过了美好、幸福的时光,但是这段短暂的时光过后,生活的困难与压迫也使得子君开始迷茫,紧接着是涓生的失业,生活也变得拮据。子君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已经完全从演唱《一抹夕阳》的少女,彻底变成一个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和考验而变得迷茫的少妇形象。子君对这样不如预期的生活开始了一连串的抱怨与诉求,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演唱,我们应当注意声音的控制,唱出经历了痛苦磨难、迷茫的子君形象

二、演唱分析

想要演唱好这首内容量丰富、情感充沛的咏叹调,除了需要演唱者本身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底,还需要演唱者能够理解演唱情绪、了解歌曲内容、将身心投入演唱之中。该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以bG大调贯穿全曲,拍子为3/4,2/4。首先,引子(1-13小节),前4个小节都以八度进行充满了悲剧的色彩,演唱者应该在前奏开始时就进入角色,想象生活附于自己的重重磨难、想象晚秋凄风的悲凉,使自己能够真正站在子君这个角色的角度上,更真实的演唱子君的内心世界。

在作品的第一部分(14——25小节)是作品的呈示部,子君开始凄苦的诉说着对生活的思索与追问。歌词前两句是子君内心备受折磨的体现,a 段开始的两句歌词“风萧瑟,叶飘落”均出现在高音声部由连音符与三连音组成,演唱者在演唱时应高度控制自己的音量,声音线条连贯而有力度,才能表现子君那如诉如泣对生活的苦苦思索之情。

第二部分(26——103小节)为这首咏叹调的展开部,是这首咏叹调中最华彩的部分,展开部可以细分为三段,我们来分段分析这一部分:

第一段(26——39小节)描绘的的是子君对生活压迫的呐喊,在这一段的演唱中,要求演唱者把握演唱情感,我们看到这两句在旋律走向、节奏、表情记号上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演唱这两句时,也要注意力度的对比,第二句要比第一句更加有力度、感情更加充沛,如若将这两句不作任何区别的演唱,就太过死板、没有张力,也就不能展现子君痛苦的呐喊。

第二段(40——62小节)第一句采用了与全曲开头一样的乐思,演唱者的情感又恢复了平静,演唱方式与上文大致一致,突出重音以区别上一句。第二句(39—51) 小节。几句歌词音符时值短小,却在结尾的“漩涡”一词中,用了长连音,虽然音高并不高,却完全体现了子君的生活现状,最后一个“涡”字,为了确保演唱时的力度与艺术表现力,演唱者一定要一步到位,在bD2这个音上稳稳站住。

第三段(63——103小节)是全曲的华彩乐段,情感充沛,演唱情绪更加激烈,音乐旋律层层推进,为了更好地表现激动的情感,在这里要采用急促的呼吸方法,为了情绪的表达而做的一种演唱方式。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曲作者用“啊”字来结束,演唱者要注意三连音中的重音,一来可以帮助演唱者准确的唱准三连音的节奏,二来可以更好地渲染子君内心的压抑与痛苦挣扎,由心而歌,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实现二度创作。

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在旋律上与呈示部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再现部并不是呈示部的完全反复,它妙在了歌词的小小变化,它不仅与展开部的演唱情绪有了极大的反差,也与呈示部的演唱不尽相同,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子君在迷茫、痛苦、反抗、呐喊之后,她发现没有得到任何“生活”给她的回应,要刻画出一个迷茫中的子君形象。

三、结语

这首咏叹调演唱情绪多变,充满了戏剧色彩,全篇都是子君抒情性的演唱,演唱者在全面理解这首咏叹调后,想要在演唱过程中展现这种戏剧性的冲突,还是很有难度的。

这首咏叹调音域并不高,但是篇幅较长,细分下来的这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能看到或是演唱力度、或是演唱情绪的对比,演唱者想要唱好这首咏叹调,不仅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音乐处理上多下功夫,不要生搬音符,要将这首咏叹调融汇心中,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为听众们展现一个崭新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何忠辉.施光南的歌曲创作[M].湖南学院学报,2004(08)

[2]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2001.

[3]韦明.中国歌剧音乐剧散论[M].上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田亚茹.中国歌剧唱腔及演唱民族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音乐形象二度创作伤逝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