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2017-01-12 03:01王利军刘晨光班轶超许晓波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3期
关键词:河套黄萎病菌核病

董 强,王利军,刘晨光,周 磊,班轶超,王 卓,许晓波,李 健,张 军

(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1 河套地区向日葵生产概述

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平原,种植的经济作物有十几种,规模种植的主要有向日葵、加工型番茄、青椒、西甜瓜等。其中向日葵是河套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它具有耐瘠薄、耐盐碱的优点,长期以来向日葵被作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近年平均种植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总产量占全区的65%。向日葵产业既是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近年由于河套地区向日葵的规模化种植、轮作倒茬困难,使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其中以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向日葵螟发生较为严重。

2 河套地区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措施

2.1 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发生概况

由于向日葵种植面积较大,轮作倒茬困难,病原菌在田间积累较多,使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向日葵菌核病俗称烂盘病,可造成向日葵根茎部、花盘及种仁腐烂。该病害在河套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春季低温、多雨茎腐病发生严重,若遇花期多雨则盘腐病重。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

向日葵黄萎病在田间的症状多从植株下层老叶片开始表现黄化症状,病斑形状不规则,但边缘呈浸润状黄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叶逐渐由下向上发展,最后向日葵全株叶片全部枯死。剖开根部、病茎观察,维管束变褐。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如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则黄萎病快速蔓延。

2.2 向日葵菌核病及黄萎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目前针对向日葵菌核病及黄萎病的防治主要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方法。

2.2.1 适当推迟播期

在保证向日葵正常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期能够不同程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可将播期推迟到5月25日至6月10日。

2.2.2 种植方式及病株处理

采用大小垄方式种植可减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还可充分利用边行效应增加产量。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残枝败叶、发病的花盘,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2.2.3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田块的土壤中残留有大量的菌核。菌核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年,但一般3年后其萌发活力大大降低。所以,采用禾本科作物与向日葵轮作倒茬,能大大降低菌核病的发生频率。

2.2.4 深耕土壤及合理施肥

向日葵田块一定要进行深松深耕(30~40cm左右),将地面菌核翻入深土层中使其不能萌发。建议氮、磷、钾肥的施用量要适中。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不仅可使向日葵幼苗茁壮,植株生长健康,同时还可以增加整体抗性水平。

2.2.5 生物防控

选用向日葵专用抗重茬菌剂防控黄萎病,制剂与化肥混合均匀一起施入土中。

3 河套地区向日葵螟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措施

3.1 向日葵螟的发生概况

向日葵螟2006年在河套地区局部大发生,主要发生在种植较早的杂交向日葵和种植较晚的常规向日葵上。给我市向日葵产业造成严重损失,葵螟在河套地区一年发生2代,世代分明且整齐,无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向日葵籽粒中做茧越冬;夏茧在土中分布浅,冬茧较深。该虫发生程度与品种播期关系密切,5月下旬前播种的向日葵受害最重,6月上旬末播种其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播种的向日葵受害率最轻。

3.2 向日葵螟的绿色防控措施

向日葵螟的防控策略是以保障向日葵生产安全为核心,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农业防治为主导,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防控重点:调整播种期,躲避葵螟危害。向日葵螟一年发生两代,世代整齐,界线分明,两代之间有近20天左右的葵螟幼虫不发生期,如将向日葵开花期安排在这20d,就可躲避葵螟危害。

3.2.1 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

将短日期杂交品种播种期安排在5月25日~6月10日,能够避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向日葵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但河套地区局部向日葵种植区受到人工播种及灌溉时间等原因的限制,部分农民无法将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因此在提前预防葵螟危害时还需结合其他几项防控措施。

3.2.2 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控

准确预测成虫发生盛期和产卵盛期,确定最佳的赤眼蜂释放时期,保证蜂卵相遇,提高寄生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在向日葵筒状小花50%开花后为释放赤眼蜂最佳时期。放置位置在葵盘下面1~2片叶子的背面,放蜂量为3万头/667m2左右。

3.2.3 性引诱剂诱杀

5月初挂置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雄蛾,放置1~2套/667m2诱捕器。

3.2.4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主要是利用葵螟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成虫。5月初开始挂置频振式杀虫灯,每3.33hm2一盏灯,灯间距离180~200m,离地面高度1.5~1.8m,呈棋盘式分布。对于诱杀向日葵螟成虫有良好的效果。

[1]黄志强,赵利,周磊,等.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J].吉林农业,2010(5):32-33.

猜你喜欢
河套黄萎病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席亚娜作品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分析
上海地区气象因素影响扁豆菌核病发生的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