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的乡愁

2017-01-12 04:31杨德灿
中国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愁茶叶职业

□杨德灿

一片茶的乡愁

□杨德灿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在茶乡,你要问我乡愁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乡愁是一片茶。

滇红掌门人王天权在《一盏滇红留住浓浓的乡愁》一文中说:“乡愁从这里开始,乡愁从这里发端,美丽的滇红茶叶像染坊一样将我的乡恋着上了红色可人的色彩……滇红打上了我灵魂的烙印,滇红的乡愁让我记住了和敬廉美,记住了包容与博爱,滇红的乡愁告诉我一个曙色高楼的责任担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一家人总要到祖坟上去祭扫,看到茶园中安埋父母的那堆坟石与墓碑,我有些许安慰。想不到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双亲,死后依然守护着家乡的茶山,那真是生是茶的人,死是茶的魂。

我曾在《嘉木之歌》一文中写过我家几代人同一片茶叶的渊源关系。山间铃响,那是曾祖父用来走茶马古道的大山茶马帮;杀猪宰羊,那是爷爷在清朝末年带领乡亲开山种茶后在打牙祭;十天半月不回家,那是担任茶叶初制所主任的父亲领着一群人在忙茶叶初加工。而我呢?放学走进茶山,用小小的茶果解决了读书的学费和书费。茶与我的家谱一脉相承,茶与我的家人千丝万缕。

一片茶与一个人,一家人的故事就十分让人感动了。而一片茶与一群人的故事又怎不让人刻骨铭心呢?

我工作的学校叫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而这所学校的源头是凤庆县茶叶技术学校,乡人都亲切地称之为“老茶校”。

“老茶校”,始建于上个世纪的1983年,当时的学校名叫凤庆县茶叶中等职业学校,滇红集团曾派一名工程师为该校副校长,委派几位制茶经验丰富的技师为教员。校址在离县城约2.5公里的东山沙子坝。这一带山恋起伏,树木成林,还真有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致,是个潜心读书的好地方。这是一个茶园中的校园,学校周围有一片片青葱翠绿的茶园,有滇红茶厂茶科所的茶树品种园,有加工红绿毛茶的初制所,是教学茶叶技术的理想课堂,同时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搭建了一个很理想的平台。

翻开1983年10月14日《云南日报》,记者杨煜基作了《凤庆办起我省第一所茶叶中学》专题报道,凤庆这个人口大县,因为一片茶叶的原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职业学校,那是多么令人欣慰和自豪,它开辟了茶乡大地上职业教育的新天地,也为家乡脱贫致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教育强县的另一只翅膀。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凤庆职教在茶的引领下换来跨越式发展。1992年9月,原来的校名更名为凤庆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址同时作了搬迁。1998年12月,被省教委评为省级示范性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5年,全市教育综合改革,与凤庆县教师进修学校“整体归并”,其他单位的培训职能同时并入,成立了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2006年1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11月,被授予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目前,学校已由办学初的单个茶叶专业发展为三十八个专业,办学规模已近三千人。学校正朝着国家级改革示范学校的道路迈进。

一片茶叶带来一个滇红集团,一片茶叶带来一个凤庆职高,这是深入人心的不争事实。这两个长期校企合作的单位,也因一片茶叶而坚持了二十多年,形成了凤庆职教独具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那些曾在茶厂奋斗过的一代又一代茶人,那份浓浓的、沉甸甸的乡愁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而站在职教中心讲台上的老师,随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教书育人与制茶一样,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打造的也是普及型和品牌型的人才。逢年过节,一条条手机短信从全国各地传来,共祝老师身体健康。有时也会收到茶叶班毕业的学生给老师捎来的一袋茶叶。已经当老板的,会拉来一车茶叶回赠母校,让老师分享成果。一片茶叶,连起师生深情,一声问候,驾通温暖的桥梁。

游子恋家,学子恋校,退休老职工恋工厂,这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情怀。美丽的茶乡大地,山好水好茶好人好。生活在这里的四十六万儿女,乡愁又有多少呢?有多少株茶树就有多少乡愁。滚滚涛涛的迎春河哟,你流淌的分明是一河乡愁;驮在红龟身上的文笔塔哟,蓝天当纸也写不尽乡愁。

二十年后,再次回望十八岁的天空,剩下的仍然是由一片茶叶点亮的满天星斗;二十年后,再次回望青春修炼的点点滴滴,依然是像一片茶叶一样苦涩又一样回味甜的同学记忆;二十年后,你我相逢在红茶节的原因很简单,还都是因那片茶叶带来的乡愁。乡愁啊,永远离不开那片神圣的茶叶;乡愁啊,你因一片茶叶而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乡愁茶叶职业
《茶叶通讯》简介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九月的乡愁
职业写作
香喷喷的茶叶
我爱的职业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