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2017-01-12 18:07李春华徐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围术血肿

李春华,徐萍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02)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李春华,徐萍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02)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围术期护理对辅助手术成功的作用。结果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挽救大量患者生命[3]。PCI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且PCI术后有发生造影剂过敏、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围术期护理在完善术前准备、维护手术过程顺利进行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4]。本研究对2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给予围手期护理干预,观察术前、术中、术后以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对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共200例,其中男146例,女5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6±5.34)岁;合并高血压患者5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4例,吸烟患者87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有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排除禁忌证。排除标准:入院后24 h内死亡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肝、肾重要脏器病变患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血液性疾病患者;思维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接诊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同时注意患者口唇是否发绀,周围末梢循环是否良好,给予氧气吸入。

2.1.2 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建立静脉通路,在拟实施手术的对侧手臂埋套管针,注意保持套管针通畅。

2.1.3 完善术前血生化检查:包括心肌酶、肌钙蛋白、凝血、血常规、肾功、离子、传染病筛查。

2.1.4 术前用药:明确患者术前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是否充分,或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备好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及除颤器等抢救用品,以备随时抢救。

2.1.5 术区备皮:股动脉穿刺者,应双侧腹股沟备皮,桡动脉穿刺者、汗毛较重者也需要备皮,同时行Allen实验。

2.1.6 心理护理:患者因剧烈胸痛,常有濒死感,伴随恐惧、焦虑、躁动不安等负面情绪,易导致病情加重,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恐惧而延误治疗。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细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耐心向患者解释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大致流程,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等注意事项,告知冠脉介入手术的优越性,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中护理

2.2.1 术前准备:清点手术器械,检查各项手术知情同意书是否签字,术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有无呼吸困难等,准确记录压力数据。保持静脉输液、对比剂、氧气管道的通畅。

2.2.2 患者监护: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淤点、淤斑等造影剂过敏现象,周围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是否良好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3 术中不良反应处理:由于心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以及术前、术中应用大量药物,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呕吐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反流误吸或窒息,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患者清除口腔异物,避免引起再次呕吐。

2.3 术后护理

2.3.1 拔出股动脉鞘管:协助医生拔除动脉鞘管,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如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给予补液、升压等治疗,鞘管拔除后加压包扎,嘱患者术肢制动,以免引起压迫不良形成出血或血肿。

2.3.2 穿刺部位护理: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有无皮下血肿,穿刺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术肢皮温皮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末梢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

2.3.3 生活护理: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代谢,必要时予以水化,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持二便通畅,记录24 h尿量,按时巡视,必要时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注意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2.3.4 心理护理:PCI术后,因心功能下降,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乏力、恶心、消化不良等情况,应向患者讲解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指导患者术后作息、进食及排便方面的注意事项,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穿刺部位水泡18例,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12例,低血压9例,假性动脉瘤7例,消化道出血6例,尿潴留5例,造影剂过敏2例。

2.4.1 穿刺部位水泡及出血、血肿的护理:穿刺部位水泡发生率最高,这与阎秀英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发生水泡的原因主要与穿刺部位皮肤肤质、压迫装置的压力过大、首次减压时间较长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适时松解压迫,恢复皮肤血液循环,常规碘伏每日2次消毒,一般7 d左右结痂,愈合较好。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主要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应用大量肝素、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压迫不当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发现皮下血肿时,应标记血肿范围,同时加压包扎,严密观察血肿变化,一般3 d内即可拆除绷带,皮下血肿2周内会吸收。如发现穿刺部位出血,应立即增加压迫装置的压力,以出血停止为宜,适当延长松解压迫时间。

2.4.2 低血压的护理:发生低血压主要与患者术中失血、大量出汗、围术期补液不充分、进食差、利尿等有关,有时是拔鞘管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所致。发生低血压时,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积极寻找病因,嘱患者多饮水,适当补液,监测24 h出入液量,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避免大量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性休克,如为血管迷走反射引起,应遵医嘱及时扩溶,并对症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升压治疗。

2.4.3 假性动脉瘤的护理: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主要与穿刺动脉表浅、动脉硬化严重、加压包扎压力不够等因素有关。当桡动脉出现假性动脉瘤时,可适当增加压迫装置压力,动脉瘤可自然消失。当股动脉出现假性动脉瘤时,增加包扎力度的同时,嘱患者卧床,避免术肢用力,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完善超声检查。

2.4.4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PCI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应用大量造影剂,内脏神经反射引起患者反复恶心和呕吐损伤胃黏膜、应激性溃疡等原因,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呕吐物中带血,有些为呕吐物潜血阳性。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时,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24 h出入液量,仔细观察呕吐物颜色,患者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避免异物刺激引起反复呕吐[6]。出血量少的患者,嘱其进流食,出血量大的患者,应禁食水,根据出血量及心功能情况,适当补液,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如失血量过大,可请示医生,必要时予以输血。本组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经护理干预,病情均好转。

2.4.5 尿潴留的护理:患者由于排尿体位不适应、心理紧张、局部麻醉、术中应用阿托品、前列腺肥大等因素,导致尿潴留,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家属适当按摩膀胱,或听流水声、热敷等,促进排尿,必要时可行导尿术导尿。

2.4.6 造影剂过敏的护理:造影剂过敏主要表现为恶心、心悸、皮肤出现荨麻疹、瘙痒、面部和周身浮肿、呼吸困难等[7]。此时应安抚患者,避免患者紧张,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利尿以促进造影剂排出,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严重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 讨论

PCI的开展挽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已成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在PCI术前及术后均有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大量研究[8]表明,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可促进其早日康复。本研究中共200例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这与护理人员进行的专业护理有密切关系。术前护理能够确保患者快速、安全送入导管室,并且抗血小板等术前药物准备和术前器械准备等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间。术中护理人员与医生默契、良好的配合,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中异常情况,保障了手术快速、顺利地进行。术后护理从拔鞘管、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多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在术后并发症护理方面,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遏制的病情恶化,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PCI术的成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孔繁霞.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6,46(1):40-41.

[2]张金良,刘玲,柴发合.热浪与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7):710-716.

[3]LEONARDI S,THOMAS L,NEELY ML,et al.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of spontaneous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l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12,60(22):2296-2304.DOI:10.1016/j.jacc.2012.09.005.

[4]翟金月,安春秀,刘晓娟,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14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02-104.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3.15.057.

[5]阎秀英,程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5-116.

[6]秦小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68-69.

[7]洪亚君,宋剑平,鲁闻燕.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7):584-586.

[8]亓夫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于急诊PCI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86-87.

(编辑 陈 姜)

R541.4

A

0258-4646(2017)02-0181-03

10.12007/j.issn.0258⁃4646.2017.02.021

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人口与健康科技攻关专项(F13⁃220⁃9⁃39)

李春华(1966-),女,副主任护师,本科.

徐萍,E-mail:xuping61@126.com

2016-10-31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造影剂围术血肿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