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特色

2017-01-12 19:49刘文俊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程改革特色

刘文俊

【摘 要】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单纯地要求大量背诵书本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我们目前历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滞在一级或二级水准上,没有达到第三等级水准。所以,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科学地设计习题,着重发展思维能力,按知识掌握的三级水准施教提高学生拥有的知识。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特色

大家都知道,一切东西都有质和量的问题。质和量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数量多,不一定质量高。那么,知识也有质量问题吗?衡量知识质量的准则是什么呢?我们说,和一切物质既有数量又有质量一样,知识也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关于知识的数量,容易理解,也便于测量。但是,关于知识的质量问题,至今我们尚未开展研究,而且从来也没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因此,知识的质量问题,在我们是一个急需提出并应着手研究的极其重要的新课题。我们应该研究学生知识质量的现状,研究提高知识质量的方法和衡量知识质量的标准等等。所有这些有关知识质量的诸种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当然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取得重大成就。在此我们就有关知识质量的一个小小的题目。即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即衡量知识质量的诸条标准之一,也就是知识掌握的三级水准进行探讨。

所谓知识掌握的三级水准,也就是知识掌握的三个不同的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或者称之为知识掌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高质量的知识自然是第三级水准的知识。按知识掌握的一般过程,本应在知识掌握的一级水准上,经过二级,自然达到三级。但是,在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单纯地要求大量背诵书本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我们目前历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滞在一级或二级水准上,没有达到第三等级。学生拥有的知识可谓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人们常说工业生产质量如何低劣,其实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数量无质量。记忆的多,能用的少。高分低能的根源是由于知识的质量低。高中考试足以证明这点。

什么是知识?从最新科学信息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理解了的留在记忆中的关于现实的信息。知识具有个人的和全人类的属性。如果不理解,不把个人的感受加进去,那使对某种知识倒背如流,其大脑也不过如电脑对信息的反映。信息或符号毕竟是信息或符号,成不了个人的知识。如甲骨文,它是商代的文字,也是一种知识,现在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即“甲骨文”。可是,在1899年金石学者王懿荣第一次识别它之前,许多人都曾见过,农民犁地时这些龟壳甲骨上的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不是知识,因为它没有被人们理解。所以说,知识是被人们理解了的符号或信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苏联著名教育博士莱纳说,知识是不能传授的,所传授的只是信息。这话是有道理的。

学生理解了教师传授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体会,才转化成个人的知识。知识的掌握要经过这样的三级水准:

(一)感知、领会、记忆获得的信息,加上个人的体验,使之成为个人的知识。同时能够准确的或近似地对知识进行重复再现这是第一级水准的知识掌握。

(二)依照教师提供的范例模仿或在近似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经过反复再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牢固掌握,这是第二级水准的掌握。

(三)学生在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境中独立运用知识,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的经验,使知识转化为智能,这是第三级水准的掌握知识。我们举一个历史教学中的例子,说明这三级水准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开始就讲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概念。母系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的一个社会阶段,相当于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这时妇女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他们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渔猎,实行族外群婚,子女知其母而不是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相当于青铜时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继续,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畜牧业和农业有了分工,财产继承,从属父系。教师讲解完这两个概念,如果学生理解了,记住了并能按照课文和教师的解释正确复述,这就是第一级水准的掌握。它的主要特征是,学生重述概念,或在近似和同样的条件下再现知识。

在第一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是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的人生活较有保障还是父系氏族公社成员的人生活较有保障?假如公社成员,外出打猎一天一无所获,或因流行并牲畜大量死亡,在这两种情况下,挨饿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成员,还是父系氏族成员?”如果学生能正确解答这些问题,就达到了第二级水准的知识掌握因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教师所讲解的概念内涵中已经包括了,回答这个问题要作简单的正确的推论,而不是重复概念。推论出的正确答应是:父系公社的人生活更有保证,因为他们有了收获较稳定的农业;外出打猎没有收获,挨饿的自然是母系氏族公社的人,因为在母系公社里还依靠男子渔猎为生;牲畜死亡,母系氏族公社成员挨饿,因为只有父系公社才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第一次社会生产大分工。回答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近似于基本概念的问题情景中运用知识,而不是重述概念。同时通过在这种情景中运用知识达到熟练的程度,形成运用的技能技巧。

能解答下面专门设计的习题,则达到第三级水准的知识掌握:“考古学家在陕西某地发现了远古居民的一个遗址。遗址理发现有成堆的稻谷、谷壳、稻杆、稻叶和米粒。在一个窖穴里还发现许多谷子。在一个陶罐里存有白菜子和芥菜子。另外还有一个完整的葫芦外壳,以及大量的猪、狗、羊、牛、鸡的骨骼和刀、凿、斧、铲、镰等磨制的石器。而在山东某处古人遗址里,发现130多座古墓。在有的古墓里发现有贵重的绿色松石项链和镶牙制品,而在另外的古墓里只发现少量普通石器和陶品,陶品中有黑陶和白陶。有些墓中埋有一男一女。根据这些,判断一下,陕西和山东古人遗址大概处于什么时间?是什么社会制度?”关于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搞历史的同志都很清楚,我不多分析。不过大家一看便知,这个题所提供的条件比以前两个题复杂得多,这个题的问题情景非常接近于考古学家在考古实践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情境。要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来,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可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学生独立解决这类问题,则达到了第三级水准的掌握知识。

历史知识的掌握有三个等级,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都没有达到第三等级的高质量程度,一般也不过达到二级水准。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牢固的知识未必是达到第三级水准的知识,停留在一、二级水准上的知识也仅是理解正确和掌握牢固的知识。所以,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科学地设计习题,着重发展思维能力,按知识掌握的三级水准施教提高学生拥有的知识。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课程改革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