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绘画的山水嬗变

2017-01-12 19:28刘忠俊
中国美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法山水画山水

西藏绘画以宗教绘画为主,画面主体往往受制于各种法度的限制,而背景山水也就成为西藏画家发挥其艺术创造的领地。西藏绘画的山水画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简单到繁复的演化过程。本文按时问顺序将西藏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析山水画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生、发展和转变。

一、前弘期、后弘期的山水画法

前弘期的绘画作品已经很少能见到了,拉萨大昭寺法王自修室外的壁画《金刚界佛及狮吼观音》有可能为吐蕃时代的作品。在此画中,虽然用红、白两色的圆点来装饰背景,但是并未见到有明确山水的表达。

后弘期在古格、拉达克以及卫藏等地绘画是直接学习和模仿克什米尔样式绘画。比如绘制于公元11世纪,现存于阿里地区东嘎遗址壁画中的《岩石双鸟》上,出现了对空间、对自然环境的表达。同时期的托林寺壁画《水难图》中,画家开始用线条来表现河流。

现存最早的唐卡《绿度母》一画中,开始出现南亚植物和山石图案。画中“方尖碑”状竖立的石峰参差排列,组成蹄形石龛。这一时期的山石、水流、树木等,都是以平面化、图案化的粗朴风格出现,成为西藏绘画后弘期的重要特征。

二、尼泊尔、克什米尔艺术影响下的山水画法

公元14世纪,尼泊尔的艺术影响到了西藏腹地,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主要有:“夏鲁风格”、“江孜风格”以及后来的“古格样式”。

(一)“夏鲁风格”的山水画法

日喀则夏鲁寺的壁画《龙尊王佛说法图》,画面是在红色底色上,画出黑色的树形,再用不同冷暖的绿色来画树叶。在主尊的前面画了一个水池,水池中长出莲花和各色吉祥物。这个处在画面下部中央的小水池,将会慢慢发展、演变成为西藏绘画中山水画的核心部分。

(二)“江孜风格”的山水画法

公元14、15世纪,受汉地画风的影响,江孜壁画已经出现了具有地面、天空、流云、植物的山水空间,并在汉风的基础上有了本土化倾向;但其山石还延续着后弘期的“方尖碑”造型和平面化、图案化的特征。

(三)“古格样式”的山水画法

古格王官的红殿里的有一幅《白度母》,从这幅壁画开始,西藏绘画的山水构图经典模式正式确立了。这个山水模式表现为:画面底部中间有一个水池,水池中长出莲台,莲台下卷曲翻腾的叶子包围着莲台和主尊;此外,画面两边是对称、均衡的山坡或草地,地面上为蓝色天空。这个模式继承了“夏鲁风格”的构图特征,往后传承于勉唐派、钦孜派和嘎孜派及其他各派。所以后来唐卡、壁画中的山水布局,大都是在这个模式上发展、变化出来的。

三、中原汉地美术影响下的山水画法

从公元15世纪开始,随着汉地的绘画艺术和工艺美术大量进入西藏,受此影响,西藏绘画发展出大大小小许多派别,而背景画面中的山水画法成为风格归属的重要指标。

(一)勉唐派的山水画法

勉唐派的山水画法的特征是:1.借鉴中原汉地的青绿山水来做画面的背景,色调也改为了青绿色调;2.由于山水具有的空间纵深意味,于是画家把佛、菩萨像放大或者缩小,分别安置于地面、半空和云端,佛像之间有了“近大远小”的空间处理;3.空间纵深的产生,画中宝座、桌椅、宫殿也出现了粗朴的透视关系;4.引入汉地绘画“骨法用笔”,白描笔法讲究。

(二)嘎孜派的山水画法

南喀扎西等画家在勉唐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吸收汉地青绿山水画法,开创了嘎孜派绘画风格。该风格发展到后来又派生出:噶雪派、格孜派、新嘎孜派等支系。

嘎孜派及其子系在山水技法上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西藏绘画的山水嬗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以下特点:1.天空的画法:嘎孜派使用花青色蘸着口水在画布底色上单色点染。这种天空的画法极具有空气感,有一种中国山水画“平远法”的悠远和静穆的美。2.山石画法:嘎孜派和勉唐派的山石画法相近,都是从内地的大青绿山水画法中借鉴而来。只不过勉唐派施色较厚重;而嘎孜派注重点染,保留布底色,画面显得透气。3.云的画法:勉唐派还保留了“古格样式”里有硬边、装饰意味的云,而嘎孜派则用花青点染均匀,过渡自然,让云朵轻薄飘逸。4.嘎孜派还有墨点染、绘制的水墨唐卡。5.嘎孜派的画面比例往往会加大到3:2,甚至加大到2:1的比例。这样的审美习惯应该是受了中国画山水“立轴”的影响。6.内地的飞瀑、巉岩、竹林、芭蕉、牡丹、苍树、太湖石,以及藏东的寺庙、森林、雪山、草原、湖泊、河流,这些新鲜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绘画中的山水。7.画面出现了丰富的不对称的构图样式,甚至还出现了以山水为主人物为辅的唐卡绘画。8.空境的表达:在新嘎孜画派里,还常常省略了对地面和天空细节的描绘,仅仅是用蓝色渐变表示天,用绿色渐变表示地,中间空白交融,少量的树石体现出前后空间关系。这种手法极为简练、高雅,体现出一种“空境”的美感。

四、当代新风格(公元20世纪中叶至今)

(一)安多强巴的绘画风格

安多强巴从内地月份牌美人画中学习民俗审美,并吸收西画中的素描观念,于是在他作品里出现了介于油画风景和唐卡山水之间的过渡画法,尽管写实和平面之间的矛盾未能解决,但是这些作品依然得到了民众的欢迎,具有他自己的时代精神。

(二)新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甘孜州美术界出现了“甘孜新藏画”。其山水画法已经突破了以往的条条框框,手法变得多样,色彩不拘一格;山水也不再是以背景的身份出现,可以独立成画了。比如十世班禅画师洛松向秋先生所作《古驿道》一画,即是用传统噶玛嘎孜唐卡的画法和材料,创作具有当代审美特质的西藏山水画。

进入新世纪,藏区山水绘画逐渐增多,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韩书力、余友心,四川藏区的画家尼玛泽仁、洛松向秋以及后来的年轻画家们,纷纷尝试创作藏区山水画,并把这个点视作西藏美术创新突破口。藏区的山水雄浑博大,加之厚重的民族文化,西藏山水绘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结语

概括说来:西藏绘画在前、后弘时期就出现了对空间、对自然环境的粗朴表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方尖碑”似的岩石造型在西藏绘画史上影响深远。而此后产生的“夏鲁江孜古格”系列画风时期,开始出现了配景山水,这种“水池、莲台、山水”的组合发展到后来,成为山水配景的主要模式。

15世纪以后,受到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出现勉唐、嘎孜、钦孜等画派。汉地青绿山水大量的进入,极大地丰富藏地绘画手法和审美;并和之前山水画法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西藏山水画法。

公元20世纪以来,受到西方照相术和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藏区绘画开始新的嬗变,包括了安多强巴的探索和“甘孜新藏画”的创新。在这些创新、变革的浪潮里,山水逐渐摆脱了配景的地位,成为表达深邃山水精神的独立作品,并将不断向前发展。

总的说来,西藏绘画的山水部分,是一个不断向外学习,又不断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从宗教绘画中,慢慢从配景里剥离,成为一个独立艺术形式的过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简单到繁复、从附属到独立的多彩嬗变!

(刘忠俊/任职于四川美术馆)

责编/刘青艳

猜你喜欢
画法山水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鳄鱼的画法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瓜里绘客厅
山水朋友
程灿山水画作品
多变的形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