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心境 入世情怀

2017-01-12 18:46黄菲蒂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意象

【摘 要】作品用“金鱼缸”作为官场语境的隐喻,写出人性的矛盾和挣扎。命运的沉浮和自我救赎是作品的双重主题,文章着重分析其世俗因素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于世相中寻求精神所系。

【关键词】官场小说;意象;知识分子

官场小说在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追踪溯源来看,“官场”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早在《诗经》中就有揭露统治阶级腐败贪婪的作品,往后的《史记》更是“史家之绝唱,五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官场众生相真实有据,又人物丰满,情结完备,令人赞叹。唐诗宋词之中,各种讽喻诗、政论诗流传至今,当时的唐传奇亦有诸多描绘。及至明代,“三言”“二拍”更是享有盛誉,清代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红楼梦》等则可看成此类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以对封建文人的塑造和家族兴衰史的记述,映射官场的腐败和堕落。现代的鲁迅先生则说“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①实际上说的就是对政治的批判和讽刺。有论者对此进行过概括“官场小说是依靠现实主义手法,以中国官场中政治官员的生活为背景进行描写和刻画,同时揭示他们的情感挣扎,内心思考,生活现实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状态,揭露官场生态下的贪污腐败、政治倾轧、权钱交易、人性迷失等内容,进而去反映生活,映射人性的多态和表现作者情感思想关注与诉求的政治题材小说。”②官场生活与普通百姓之间始终保持着神秘的距离。远离官场的大众,对此中生态自然不甚了解,个中滋味更是无从体会。官场小说的出现,一方面记录了官场生活的现实,一方面很大程度满足了读者窥视奥秘的好奇心。自《国画》出版至今的十一年间,官场小说一直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小说类型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此类小说蜂拥出版,质量也就参差不齐。在读了几本代表性作品之后,我对这类作品也就不太关注了。但暑假在家,一位专事书评的朋友推荐我读桌木今年出版的《金鱼缸》,新颖的书名即刻吸引了我。想必是官场与金鱼缸之间有某些暗合之处,倒想看看作者要如何来写。

作者沿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与环境真实而可信,故事以商贸厅办公室主任魏聿明在升迁道路上的经历为主线,刻画了一批围绕权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人物形象,描画了一幅残酷、虚伪、丑陋的官场生态图,犹如一部当下的官场现形记。小说在角色设置、故事结构、叙事手法上与同类小说并无二致,但作品借金鱼缸这一意象写照官场,并折射出人生世态的万千景观,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入剖析金鱼缸本是居家生活的一处景观,闲人手中的一个玩物,养鱼观鱼之人的一点乐子。文中金鱼缸第一次出现是在郑京家的客厅,那正是他得意之际。魏聿明面对鱼缸第一次有了鱼缸如官场,人如缸中之鱼的感慨。“鱼儿们平时相安无事,彼此玩耍,一旦利益来临,则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无一不争先恐后尽情地在一把手面前表演。而观鱼者在一旁颐然捋须,开心把玩,看着顺眼,赏你一两粒鱼食,心情不好,饿你几天又何妨……”其后金鱼缸在作品中成为一固定意象,数次出现。比如郑京黯然离职时,金鱼缸也就被主人遗弃,无人顾其死活;黄山、庞英仕途顺利时饶有兴致的地逗玩金鱼;魏聿明来到情人郑莹的房子里时想到要布置个金鱼缸来增添生气……主人愿意逗一逗你们,就放点食下去,我自当看戏,任你们撞得头破血流,心情不好就甩手走人,若是自身不得意,就更不管你们的死活了。而缸中之鱼就只能指望主人有个好心情,发发慈悲,一点点的好处就都成了恩赐。甚至在主人给惯了冷脸之后,表现出一点点好脸色时,你竟然会受宠若惊,心生感动,精神奴性昭然若揭。因此,官场中人,被强势的“官场文化”所裹挟,命运的起落沉浮交由他人主宰。这种虚幻无力之感,使人如同行尸走肉,无根无着。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你起我落,你来我往之间,也许情势已变,境遇不同。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自己亦无法控制,就像作品末尾所暗示的,郑莹怀孕了,魏聿明不想要,但“她会听你的吗?”你左右不了她的决定,就像左右不了自己的升迁一样。写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放弃了二元对立的书写方式,以更客观的态度来表达真相。他们看似游刃有余,实则处处受制,一种无法把控的宿命之感令人压抑而绝望。神秘威严的背后龌龊不堪,作者借助反讽完成了对官场潜规则的揭露和批判。

官场里的女性形象也是作品呈现的一个侧面,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感,或者说女性在权力场中的消费性角色是女性悲剧的重要原因。权力对情感的消解,情感在权力面前的欲望化异变,是女性和人性的双重悲剧。故事里的金鱼与这种女性形象何其相似,被喂养,观赏,也可以被随时丢弃。

同时,作者借笔下人物表现出了对家国深沉的忧患意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精神,以及超越官场直指人生的深厚文化意义。这些则是《金鱼缸》超越同类作品之上而具有的独特价值。很多官场小说仅满足于表面揭露,并不探究表象背后的深层内因。要想读出作者的反思意识、批判精神,更是少之又少,当然也就不谈更深的文化意义。这其实也是有关官场小说的评论稀少甚至缺席与阅读的热闹形成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金鱼缸》却在写官场的人事变迁之时,剑指当下社会问题,这是作品最难能可贵之处。且看作者借主人公之口道出多少当下现实:文学界本是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而今也日趋堕落,可悲可怜。不论作品优劣,只要给钱就能找著名的评论家来炒作你的新书,实现“双赢”,钱的多少则根据评论家的名气来定。文学亦落入金钱之途,斯文扫地。魏聿明的表哥一行人来他家着急上厕所,只因为偌大一个城市居然无处让他们解决小便,而至裤子尿湿,明显看出了城市对农民的排挤与嫌恶,这正如记录打工诗人的影片《我的诗篇》中一个诗人说的:“城市的下水道需要我去疏通,城市的街道却厌恶我的行走。”披着文明外衣的城市早已没了人情的温度,以金钱和权力划分每一个的阶层和地位,歧视赤裸而残酷。他们来魏聿明这里反映化工厂污染致病的问题,当地政府软硬皆施,强行抓人不成,就给钱封口。魏聿明表哥与鲁迅笔下的闰土何其相似,不同时代,农民生活依旧苦难。强势面前,命若蝼蚁。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这个“人”到底要作何理解呢?教育市场化,人才培养快餐化,无人静心读书,各个领域也就难有大师出现。大灾来临之时,媒体宣传只讲干部功劳,不问责任何在。还有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干部腐败问题等等,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的根源,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观点犀利,言辞恳切,敢于对现实谏言,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承担精神,在大多数人惯于回避问题,明哲保身的今天,这种勇于承担道义的责任感令人称许,受人敬佩。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是“学而优则仕”,入世为官是最高人生追求,按中国传统儒家的要求来看,应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担当。他们应有家国之忧,有济世之怀,有清朗明澈之人格,然而,自古文人在官场从来命运多舛,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官场就是一个权力场,理想主义人格在现实的丛林法则中不堪一击,要么被同化,随波逐流,要么被放逐,郁郁不得志。能身在庙堂,仍心系底层的人已然不多,主人公魏聿明的身上应有作者的影子。作品的主人公实际一个身在官场的文人,魏聿明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在那样的环境裹挟之下,很多人也许也就因此走向麻木,亦步亦趋。但他不想随波逐流,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他性格里的正义和外界现实总有冲突,这种冲突让他无法在官场得人喜欢而升迁,他是磊落的,但同样他也是个普通人,无法跳脱名利的诱惑,所以内心又总有着浅浅的失落。于是,他在红颜知己身上觅知音,又转而创作小说,既是纪实,也是寄托。他熟读中国古典诗词,钟爱李白,其实也是性格与境遇与其有相似之处。李白、杜甫、苏轼都是耿介、高洁之人,他们不愿放弃最高贵的人类尊严和底线,最终官场失意,寄情文字,这种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大夫情结已经深入骨髓。荏苒千年,依旧如此,文人的境遇总是让人唏嘘。权力似乎与文学成为一个对立面,那些人类美好的品质遭人讪笑,而罪恶丑陋的人性却披着华丽的外衣,这是怎样的悲哀?知识分子的内省和良知与现实处境的尖锐矛盾在人物心理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作者也在思索和追问知识分子的精神走向。在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中也有非常多此类人物的描述,近期阎真的《活着之上》也写到了知识分子在权力的场域之中,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尴尬处境。

于是,作品里郊外的寺庙是一个逃遁现实的栖息之所,和尚则是点化众生的清醒之人,这就是出世旷达境界了。做不到兼济天下,则要独善其身。或者说,人生退世,别有一出风景。他劝人要随缘物化,顺其自然,这些是《易经》的精神精髓,千年前古人的思想却成为拯救当下浮世人心的良药。可见,人本质的追求和快乐是简单的,身为物役,心为形役的生活是人类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追逐利益的人们如同动物一般适用丛林法则,等爬到顶端时,如贾志诚又会附庸风雅,以收藏名人字画、古董来装点门面,显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失意的人如魏聿明也同样寄情于文化的旷达,以求解脱。笑过之后,陷入沉思。其实,看透官场,参透人生的背后就是这句“千秋盛名,寂寞身后;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作者从金鱼缸这一意象入手评写官场,又超越官场本身;既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的矛盾,又在揭示沉重的社会问题之时,发出了对人情、人性的拷问,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在纷纭的官场小说中实属清新之作,值得一读。当然,作品也存在瑕疵,视野不够阔大宏观,在官场里写官场,读者可读到有意思的情节,却可能没有更深刻的掩卷沉思。伟大的作品应能给人以希望之光,或者有痛彻灵魂的悔悟,这在作品中显然是缺乏的。真相带来的痛苦与压抑,并没有得到救赎,也看不到更美好的人性显现,这就使作品的格局狭窄了些。对客观现实世界进行描摹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写实,只有灵魂之真,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官场小说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观照现实和人物,才可能真的创作出更具精神高度的佳作来。正如娜塔莉·萨洛特说的“现实主义作家竭尽全力不弄虚做假,不歪曲也不扭曲任何东西,以战胜各种矛盾和错综复杂的纠纷,并依他的全部真诚和锐利眼光能达到的最大深度去探索他所认为的那个现实。”③

作者简介:黄菲蒂(1982.9-),女,湖南岳阳人,200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当代文学方向。

注 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第205页.

②王诗博,《王跃文官场小说对知识分子的人性挖掘》,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③娜塔莉·萨洛特,《鸟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玉人”意象蠡测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