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病人

2017-01-13 19:46周瑾容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药费行医账本

文/周瑾容

护士论坛

他们是病人

文/周瑾容

这一次回家看父亲,似乎又苍老了很多。父亲还是守着他已有些清冷的小诊所,不愿离开。

父亲是我们那里最早一批的乡村医生,早年从爷爷那里学来的中医知识,再加上当时的一些西医培训,是父亲行医最初的理论系统。父亲很爱学习,除了经常捧着那些泛黄的线装中医书,看病有疑惑的时候,他会翻一本厚厚的 “大部头书”,其作用应当相当于现在的“指南”吧。父亲行医半生,没出过任何医疗事故。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父亲去写对联、当司仪,他还常常义务为乡邻代写书信,也算当地的一个“文化人”。有人让父亲去当乡镇干部和教师,他都拒绝了,当了一辈子乡医。

那时候的农民是真穷啊,很少有看完病当次就能结账的,大部分人要等把家里收成卖了换了钱才能过来还掉诊金或药费。父亲有一个记帐本,一个姓名后面,是每次的药费数目,还掉一个,父亲就把那个数字划掉涂黑。

父亲体谅农民不易,从来不催他们还钱。“账不过年”,只有到了大年三十的那天,父亲会带着他的账本去“收账”。他一般会要到除夕夜零点钟声敲响之前才赶回家。尽管如此,很多账依然还在他的账本上,那些还不起钱的病人,歉疚地在他的包包里塞几把花生,或放几个土鸡蛋。那时家里也不宽裕,春节后我们姐妹开学,学费是家里不小的开支。因此,母亲不免会数落几句。父亲说,那家人太穷了,过年了再说。

父亲的服务范围是大致半径十多公里的村庄。记得深夜熟睡中常被敲门声惊醒,这肯定是家中有人突发急病来请父亲出诊。父亲背起他的药箱,拿着手电就走。有的病人家在大山深处,一二十里的山路崎岖不平,半夜出门,常第二天晌午才回来。碰到刮风下雨天,父亲回家时都是一脚泥巴,浑身湿透。父亲从不抱怨,倒是还惦记说,“他的病不知道现在好点没?”

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很忙。虽说那时候的乡村医生是“半医半农”,但他根本顾不上家里的田地。耳濡目染的,我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柜子里的中西药基本都叫得出名字用途,在父亲的要求下给患者倒水、铺床,清扫呕吐物等。年幼的我,难免有些不情愿,这时父亲会反常严厉地训我:“他们是病人!”

受父亲的影响,我之后毫不犹疑读了卫校,毕业后分配到省城最大的医院当了一名护士。在临床一线的工作中,“他们是病人”这句话,时时在耳边回响,让我在面对病人时,内心多了一份体谅和柔软。“他们是病人”,这五个字,是父亲对于医者的自律,是一种责任,一种融入血液的职业操守。

/湖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药费行医账本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丢失的红色账本
大树爷爷的账本
付药费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致伤医药费怎么报销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小账本折射出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