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及试射近况浅析

2017-01-13 07:23马顺南徐松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年8期
关键词:尔斯白杨核潜艇

马顺南,徐松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91分队,辽宁大连 116023)

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及试射近况浅析

马顺南,徐松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91分队,辽宁大连 116023)

导弹试射及飞行试验是其研制、定型和服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使用性能考核、保障装备和新技术适应性验证、批生产质量可靠性检验、产品延寿、部队战斗力检验以及国家核威慑力展示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对国内外公开文献报道的系统梳理,较全面介绍了俄罗斯现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及性能指标,浅析了其2010年以来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近况,文献综述至2016年1月。

洲际弹道导弹;试射;飞行试验;俄罗斯

0 引言

俄罗斯是世界上弹道导弹研制型号最多的国家,凭借强大的战略核力量保持了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大国地位,成为确保国家安全的一张王牌。近几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式逐渐好转、美国和北约的军事高压态势以及老型号到期逐渐退役,其弹道导弹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进入了恢复和快速发展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12],2013年“核武器系统”的预算开支达到了国防总预算量的1.44%。

近年来,俄罗斯频繁试射现役洲际弹道导弹和在研新型导弹[35],一方面是检验部队战斗力,向外界展示实力,为可能爆发的潜在军事冲突做好准备,同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另一方面,导弹装备仍需要大量的试射来验证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现役导弹需要经常进行作战使用性能考核试射,超出服役期导弹需要通过试射来考察延寿可能性,批量生产导弹质量需要通过抽检试射检验,新型号研制需要一定的试射子样才能完成装备定型。

基于对2016年1月以前国内外公开文献报道的系统梳理,介绍俄罗斯现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及性能指标,主要分析其2010年以来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近况,拟为我国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和启示。

1 洲际弹道导弹现状

1.1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截至2015年,俄罗斯战略火箭兵主要装备了5种型号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包括撒旦(SS-18)、匕首(SS-19)、白杨(SS-25)、白杨-M(SS-27)以及亚尔斯(RS-24),部署大约311枚洲际弹道导弹,配备约1050枚核弹头[6]。

“撒旦”是基于竖井发射、能携带10枚核弹头的两级液体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于1988年首次部署。SS-18正逐步退役,部分将继续服役至2020年,最终将被研发中的“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替代。基于竖井发射、能携带6枚核弹头的两级液体洲际弹道导弹“匕首”于1978年开始投产,1979~2009年完成部署,现正逐步退役,将被井基型“白杨-M”取代,该导弹预计于2019年全部退役。三级固体推进的“白杨”于1977年7月开始研发,1985年开始服役,被俄称为“21世纪头30年内保持世界稳定的战略武器”。基于公路机动发射的“白杨”退役工作已进行数年,俄每年撤销9~27枚导弹,预计将服役至2021年。

俄罗斯部署了2种类型的SS-27洲际弹道导弹:单弹头的SS-27 Mod.1导弹分为公路机动型(RS-12 M1)和井基型(RS-12 M2),统称为“白杨-M”;配备分导式多弹头再入飞行器的公路机动型SS-27 Mod.2导弹称之为“亚尔斯”(RS-24)。“白杨-M”于1980开始研制,在“白杨”基础上主要改进了战技指标,射程2000~10500公里,于1997年12月服役至今,是苏联解体后俄独立研制并部署的第一种陆基战略弹道导弹。

采用三级固体推进的“亚尔斯”研制始于1993年,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牵头实施,携载3~6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10500公里。2007年5月首飞,2010年6月开始投入实战部署,2011年底投入作战值班,2012年开始量产,将逐步取代现役“撒旦”和“匕首”。2012年,俄已部署了78枚“白杨-M”导弹;2015年,SS-27 Mod.1导弹的部署已经完成,“亚尔斯”部署正在进行,未来“亚尔斯”将成为俄罗斯主力的机动式洲际导弹;两个后续型号“亚尔斯-M”和铁路机动型正在研发中。战略导弹部队宣称到2016年,“亚尔斯”和“白杨-M”导弹在俄战略导弹武器库中所占比重将达80%,构成2020年前陆基战略导弹的支柱力量。

“亚尔斯-M”(RS-26 Rubezh)是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一种,也称为“边界”,已进行数次飞行试验,俄战略火箭部队司令宣称将于2016年部署,用于替代“白杨-M”和“亚尔斯”。该导弹比120吨的“亚尔斯”轻40吨,携带改进的核弹头,最多可携带10个子弹头,射程6000~12600公里,改进主要目的是减轻重量并提升突防能力。

被克里姆林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重型液体洲际导弹“萨尔马特”(RS-28 Sarmat或SS-X-30),由马克耶夫设计局于2009年开始研制,原型弹组装工作将于2016年初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完成,而后进行模拟井下冷发射试验,7~8月进行正式飞行测试,预计2018年底服役。“萨尔马特”投掷重量5吨,能携带10~15枚分导核弹头,射程超过11000公里,其不仅对飞行轨迹进行优化设计,而且能让分导弹头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包括绕过南极实施核打击,性能远超上一代产品SS-18,俄《技术与武器》杂志称该导弹号称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

1.2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大力开发多弹头研究,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SLBM)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第三代SLBM不仅在射程上超过6 000 km,并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突防能力和战略核打击能力显著提高,其典型代表为魟鱼(Vysota,SS-N-18)、鲟鱼(SS-N-20)、轻舟(Skiff,SS-N-23)、蓝天(Sineva,SS-N-23 M)、远洋帆船(SS -N-28,1998年叶利钦总统下令终止研制工作)和布拉瓦(Bulava,SS-N-32)等[7]。目前俄海军主要部署了4种型号的SLBM:“魟鱼”、“轻舟”和“蓝天”、“布拉瓦”。

“魟鱼”导弹于1973年开始研制,1976年11月首次进行潜射试验,1977年8月开始装备海军。苏联于1971年开始研究三级固体推进的“鲟鱼”导弹,但直至1973年才得到官方批复,最大射程7 700千米,1979年首次飞行试验由于固体助推器故障导致试验失败,同年在改进的“台风”级核潜艇试射成功;1982年10月成功实施了间隔20s的双发齐射试验;并于1983~2004年装备海军,每艘艇装弹20枚,当时最多部署了120枚导弹。由于当时固体SLBM技术并不成熟,苏联不得不继续发展三级液体的“轻舟”,也就是“魟鱼”改进型。

1979年1月马克耶夫设计局开始专门为配备D4级核潜艇研制“轻舟”,每艘艇最多可装16枚,可从水下55m深处发射,最大射程8500千米,最多可装备10枚分导多弹头,虽在投掷质量和威力上与“鲟鱼”尚有差距,但可靠性和经济性明显优于后者。“轻舟”于1986年2月装备海军,一度是俄主要的海基核力量。1991年8月,K407艇上的16枚“轻舟”在244s内全部成功发射,这是至今世界上唯一一次满载的核潜艇发射试验。

由于“布拉瓦”研制一度受挫,为保持其SLBM的比重,俄决定对“轻舟”制导系统和战斗部等实施改进,命名为“蓝天”(或“深蓝”),即SS-N-23M1。“蓝天”采用3个液体推进级,其能质比参数为现今最大值,最多可携带10枚具有突破导弹防御技术的分导弹头,能够摧毁加固的战略目标。2007年7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蓝天”正式服役,预计其服役期可到2030年。“轻舟”和“蓝天”弹头总数大约占据了海军现役核弹头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谓是俄现役潜射弹道导弹的“掌门人”。

“布拉瓦”导弹研制工作始于1998年,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布拉瓦”是白杨-M导弹的潜射型,是俄“三位一体”核力量海基部分的核心系统,其一、二子级采用固体发动机,三子级采用液体发动机,最多可携带10枚分导多弹头,通过自带惯导系统和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该导弹从水下倾斜位置发射,携带高超声速弹头,能在主动段和末段弹道段进行机动,从而躲避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89]。“布拉瓦”于2014年开始服役,被称为俄海军核威慑力量的“战略重锤”,其和“亚尔斯”也被合称为“陆海双雄”。

为延长D4级核潜艇服役寿命,俄还研发了三级液体推进的“蓝天-2”(Liner,“莱涅尔”或“邮轮”)导弹,即SSN-23 M2。“蓝天-2”当量是“布拉瓦”导弹的2倍,最多可携载12枚低当量战斗部,或4枚中当量战斗部,也可携载混合作战载荷。“蓝天-2”于2014年初开始服役,部署于D4级核潜艇上,装备部队后将使俄西北方向战略核潜艇集群服役延长至2025~2030年。“蓝天-2”在动力质量方面的优势,超越了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等所有现役固体战略导弹。

2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近况

“匕首”目前服役时间已大大超过15年的设计寿命,2011 年12月27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发射了1枚超期服役的SS -19导弹,导弹携带新型突防装置。此次发射是自2009以来该型导弹唯一的一次发射,在试验成功后宣布将寿命延长至33年,即于2020年退出现役。截至2012年,SS-19已经历了167次飞行试验考核,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机动式发射的“白杨”在服役前进行的飞行试验时间很局促,1985年3月首次取得飞行试验成功,至12月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 (Plesetsk Cosmodrome)又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年底就开始装备部队。导弹发射试验直至1987年才结束,到1996年底一共部署了360枚 “白杨”。2011年9月和10月以及11月、2012年6月和10月以及12月、2014年3月和4月、2015年8月、10月、11月和12月又进行了多次发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白杨-M”可从加固的发射井或移动发射车发射,16轮的发射车可以在无路地带行驶并实现全方位目标打击。“白杨-M”于1980开始研发,1992年又重新进行了设计;1994年12月20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实施了首次飞行试验,击中了6400公里外的目标;由于急于部署和经费缺乏等原因,四次飞行试验后即开始部署。1998年12月的第五次发射失败,导弹发射不久后爆炸,但两个月后的第六次发射即正式装备前的最后鉴定试验取得成功;1999年12月14日和2000年2月9日又实施了两次飞行试验。至2010年,俄共部署了52枚井射型和18枚机动式发射“白杨-M”导弹,并于2009年停止了机动式发射型号的生产。

表1 白杨系列弹道导弹发射近况一览表

表2 亚尔斯系列弹道导弹发射近况一览表

“亚尔斯”于2007年5月29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的一个机动式发射装置发射,弹头成功击中5 750千米外的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2007年12月25日和2008年10月26日,在相同航区又成功进行了两次发射试验,多个弹头成功击中目标。2010年6月开始服役。为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测试该导弹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技术性能和精准度,以及考核批生产导弹质量,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再次在相同航区内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10-11]。

机动式发射的“亚尔斯-M”在2011年9月的首次发射失败;2012年5月首次成功发射,弹头击中6 000千米外的目标;2012年10月和2013年6月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Kapustin Yar)又成功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命中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Sary Shagan)目标。

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近况

到2004年,所有“鲟鱼”和“台风”级核潜艇都退出了历史舞台。2010年至今,“魟鱼”导弹共进行过三次试射,分别是2012、2013、2014年度的大规模战略核力量演习。“蓝天”导弹首次发射是在2004年2月18日的“安全-2004”军演中,D4级核潜艇K407发射失败,俄时任总统普京亲自下令详细调查事故原因。5月17日,北方舰队再次实施发射,普京和国防部长亲临发射潜艇,两枚弹头成功击中目标。随后在2006年9月、2008年10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和7月、2014年5月、2015年12月又在K-84和K-114等D4级核潜艇执行了多次发射,其中2008年10月11日在“稳定-2008”军演中,北风舰队首次在海底由D4级核潜艇“图拉号”成功发射了1枚“蓝天”,直抵11547km远的目标,创下导弹最远射程纪录;2015年12月成功实施了第27次水下发射试验。

如表3所示,2011年5月20日,俄海军从北方舰队的D4级核潜艇“叶卡捷琳堡”号在巴伦支海水下向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成功发射了一枚“蓝天-2”,这是该型号的首次飞行试验。2011年9月又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2011年10月完成了飞行试验,于2014年初部署于D4级核潜艇“海豚”号上。

“布拉瓦”导弹于2004年6月首次进行了陆上发射试验,固体发动机发生了爆炸;9月23日在水面成功进了弹射试验;2005年9月27日,从水面发射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从2005年9月至2015年11月,“布拉瓦”导弹共进行23次飞行试验,其中水面发射2次、水下发射21次,共失败7次、部分成功1次、成功15次,成功率65.2%。2005年9月至2010 年10月的13次发射是在一艘改进的“台风”级核潜艇上进行,2010年后的10次飞行试验在列装的“北风”级核潜艇上实施,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由于运载平台“北风”级核潜艇每艘可部署16枚导弹,加上一定的储备弹和训练试验弹,根据俄2011年至2020年国家武器发展计划,在2020年前至少需要为10艘核潜艇,共生产约160~200枚“布拉瓦”导弹,俄政府宣布从2013年1月10日开始批量生产。另外,研制单位俄“红宝石”设计局计划生产改进型“北风”级核潜艇,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升级计算机系统、将导弹发射筒数量从16个增加到20个等。

表3 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近况一览表

表4 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近况一览表

4 结论

由于美国及北约在其周边的干扰态势,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弹道导弹的战略遏制作用,并确立了新时期的国家核战略,修改了在前苏联时期制定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以核武器抵御美国及北约的东扩,确保大国地位和国际事务处理中的发言权不受到挑战。

从俄罗斯近年来越加频繁的试射情况和战略核力量发展计划来看,今后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在其整个战略力量中占居重要位置,陆基、空基战略核力量将不断向海基倾斜,未来陆基核力量将以“白杨-M”和“亚尔斯-M”洲际导弹为主,海基核力量将以“蓝天-2”/“D-Ⅳ”和“布拉瓦”/“北风之神”战略核导弹武器系统为主,随着核潜艇性能的提升,海基战略弹道导弹将具备更强的机动性、隐蔽性,生存能力将大幅提高。

[1]王军延,刘维国.国外潜射导弹总体性能比较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2,2:17-20.

[2]吕琳琳,王 慧.2015年俄罗斯核力量[J].国外核武器动态,2015,4:11-15.

[3]于 蓝.俄继续推进战略导弹试射[J].太空探索,2014,4:47 -48.

[4]宋忠平.射导弹、展实力,俄频频亮剑震北约[J].中国航天报,2014.10.11.

[5]徐 龙.俄试射新型洲际导弹意在克制美反导系统[J].科技日报,2013.6.18.

[6]吕琳琳,王 慧.俄罗斯弹道导弹能力水平与发展特点分析[J].国外核武器动态,2015,1:18-24.

[7]白云辉.俄罗斯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历程[J].四川兵工学报,2013,34(1):32-36.

[8]徐振国,郭燕舞,田 琬,等.俄罗斯“布拉瓦”海基弹道导弹研制过程及启示[J].舰船科学技术,2013,35(12):153-157.

[9]杨继锋,刘勇志,马 亮,等.俄罗斯“布拉瓦”潜射战略导弹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航天,2013,2:50-53.

[10]张亚迪.俄军成功试射新型“亚尔斯”洲际导弹[J].国外核武器动态,2015,6:36-36.

[11]雨 丝.俄成功试射RS_26弹道导弹 [J].太空探索,2015,5:55-56.

Analysis on the Launch Test Recent Situation of Russia ICBM

Ma Shunnan,Xu Songlin
(91550 Unit 91 Element,Dalian 116023,China)

The launch and flight test of missile is an important tach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ype approval of missile equipment,which has momentous meaning in the assess of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dex and operational operating performance,the suitability validate of accessorial arming and new technology,the reliability verify of lot production quality,the life-prolong of production and the revelation of national nuclear overawe power.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erformance index of Russian active service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s introduced entirely on the base of hackle for the openly reported literature by the numbers,the ICBM launch test recent situation of Russian is analyzed simply.Th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by the end of January 2016.

ICBM;launch;flight test;Russia

1671-4-598(2016)08-0001-04

10.16526/j.cnki.11-4762/tp.2016.08.001

TJ761.3<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2016-02-15;

:2016-06-23。

马顺南(1966-),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武器装备试验与鉴定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尔斯白杨核潜艇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白杨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库尔斯克会战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最有型的擀面杖
快乐劳动节
白杨 西部的脊梁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