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诺氟沙星胶囊致多形红斑1例Δ

2017-01-14 08:45李江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1期
关键词:诺氟沙星喹诺酮皮疹

杨 亮,蒋 玲,李 剑,李江萍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2)

·短篇报道·

口服诺氟沙星胶囊致多形红斑1例Δ

杨 亮*,蒋 玲,李 剑,李江萍#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2)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7.01.051

诺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其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痉挛、头痛、眩晕等,一般为一过性症状,停药后基本可以恢复。本案例中,患者口服正常剂量诺氟沙星胶囊1次,4 h后即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并进行加重,累及躯干、四肢、生殖器官皮肤,案例较为特殊,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某男性患者,28岁,体质量70 kg。2016年1月2日患者因饮食不洁腹泻,11:30口服诺氟沙星胶囊400 mg,15:30出现风团样皮疹、瘙痒,20:40感关节疼痛,21:00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诊科。体格检查:体温38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6/78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双手关节风团样皮疹,局部肿胀,右手拇指关节外侧少量皮下出血,双侧下肢后踝关节附近有红肿热痛。急诊立即嘱停用诺氟沙星胶囊。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淋巴细胞百分比5.5%;其余常规检查正常。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急慢性传染病史、输血、中毒、手术外伤史。既往有青霉素、头孢氨苄、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急诊给予“收敛止泻、抗过敏、止痒”等对症治疗。4 d后,患者腹泻痊愈,关节疼痛缓解,但皮肤瘙痒较前无缓解,躯干、四肢新增直径2.5~3.5 cm大小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部分红斑上可见水疱及糜烂渗出,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见直径2.5 cm大小浅表糜烂面,未见口腔糜烂及溃疡。遂转入我院皮肤科治疗。皮肤科诊断:药毒疹(风热蕴表);多形红斑。给予中药金银花20 g、连翘15 g、苦参10 g、白鲜皮15 g、黄柏15 g、地肤子30 g、丹皮15 g、徐长卿15 g外用封包(双上肢、双小腿、会阴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泮托拉唑 40 mg、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40 mg;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 g;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临时抽取4个水疱疱液促进皮肤愈合;并给予氦氖激光照射双侧足三里、脾俞、曲池、血海等8个穴位。1月9日,患者水疱大部分干涸,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糜烂面较前减轻,未见明显渗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剂量改为5 mg。1月13日,患者皮疹及瘙痒较前好转,无发热及新增皮疹,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改为醋酸泼尼松片25 mg、口服。1月15日,患者皮疹及瘙痒较前好转,未见新增皮疹,原皮疹颜色较前变淡。1月16日,患者水疱已干涸结痂,见淡红色新生皮肤,患者出院。出院带药: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次2粒、口服、1日3次;醋酸泼尼松片1次3片、口服、1日1次(3 d后停药)。1周后,患者于皮肤科门诊复诊,瘙痒消失,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

2 讨论

诺氟沙星胶囊空腹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吸收给药量的30%~40%。口服诺氟沙星400 mg,1~2 h后可达血浆峰浓度,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警示,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2]。1998—2013年,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共1 161例,其中诺氟沙星44例,占3.79%[3],主要涉及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影响皮肤的超敏反应除了皮疹和瘙痒外,比较少见的有血管炎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4]。李相臣等[5]报道的个案与本案例相似,相比之下,本案例患者仅口服1次正常量,4 h之后即进行性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而李相臣案例为患者服用2次药物激发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与本案例患者既往有青霉素、头孢氨苄、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有关。虽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被临床普遍应用,但由于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因此,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已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围术期的预防性应用[6]。对于已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遴选时应慎重,用药中应密切关注其安全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警示,除非没有其他的替代疗法,否则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应作为急性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也不应作为呼吸道感染的常规用药[7]。尤其对于使用该类药物出现皮肤损害的药品不良事件,应注意从形态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综合考虑,重点注意鉴别诊断多形红斑、Rowell综合征、亚急性红斑狼疮,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53-75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8期)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EB/OL].[2013-11-21].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4324.html.

[3]范铭.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161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5):631-633.

[4]Sweetman SC.马丁代尔药物大典[M].35版.李大魁,金有豫,汤光,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92,241-242.

[5]李相臣,杨宏斌,程录生.诺氟沙星胶囊引起严重过敏一例[J].中外医疗,2009,28(23):184.

[6]卫计委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S].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07-24.

[7]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Drugs: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FDA Advises Restricting Use for Certain Uncomplicated Infections[EB/OL].[2016-05-12].https://www.drugs.com/fda/fluoroquinolone-antibacterial-safety-communi-cation-fda-advises-restri cting-certain-uncomplicated-13874.html.

[8]Baroni A,Piccolo V,Russo T,et al.Norfloxacin-induced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with erythema multiforme-like lesions: the enigma of the Rowell syndrome[J].J Dtsch Dermatol Ges,2014,12(11):1039-1042.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阳中医学院科学技术联合资金(No.黔合LH字[2014]7323号)

R969.3

C

1672-2124(2017)01-0143-02

2016-11-14)

*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临床药学、中药质量控制。E-mail:brightnet@qq.com

#通信作者: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522526040@qq.com

猜你喜欢
诺氟沙星喹诺酮皮疹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用乳酸诺氟沙星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
服用诺氟沙星要多喝水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