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2017-01-14 09:50周艳艳木哈代斯阿不都热苏里胡晓华
中医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化瘀异位症病机

周艳艳,木哈代斯·阿不都热苏里,胡晓华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哈密地区维吾尔医院,新疆 哈密 839000;3.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名师高徒·

尤昭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周艳艳1,木哈代斯·阿不都热苏里2,胡晓华1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哈密地区维吾尔医院,新疆 哈密 839000;3.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尤昭玲教授是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湖湘当代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尤教授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为契入点,追本溯源,从病名来源、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学“血瘕”范畴,病位在肝,病机复杂、为瘀为毒,治宜化瘀解毒。

尤昭玲;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师;血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组织在子宫体腔以外种植存活而导致的疾病。中医学多根据该病经行腹痛、盆腔痛、不孕、月经不调及盆腔附件区包块等临床表现,将其归为“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

尤昭玲教授是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湖湘当代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尤教授积淀深厚,潜心妇科30 余年,在不孕症、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的中医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名认识,归属“血瘕”

“血瘕”一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类论》,原文曰:“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明代王肯堂所著《女科证治准绳》曰:“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文中对血瘕的症状描述为腹痛、下腹包块、月经不调、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一致;文中言及腹痛为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表现疼痛、痛连腰骶等牵扯痛一致。尤教授认为:此乃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早的中医学记载,故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归属“血瘕”范畴。

2 病机阐释,病位在肝,为瘀为毒

《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疝瘕,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妇人之病,有异于丈夫者,或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因饮食失节,多挟于血气所成也。其脉弦急者生……其发腹痛,逆气上行,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也。”《女科证治准绳》曰:“若夫七癥八瘕,则妇人居多……七者火数,属心,盖血生于心。八者木数,属肝,盖血归于肝。虽曰强分,理似不混。夫癥者,坚也,坚则难破。瘕者,假也,假物成形……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瘀血成块,坚而不移,名曰血 。”《傅青主女科》曰:“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古方汇精》言:“凡闺女在室行经,并无疼痛,及出嫁后忽遇痛经渐至增多,服药无效。”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血瘕的发生与肝有关。国内外学者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合并泌乳素水平偏高,高泌乳素血症亦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肝经关系密切。尤教授认为:中年女性,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或多次流产堕胎,防病能力下降,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或寒或湿之邪,入里搏结于血,导致血行迟滞不畅,或人到中年压力增加,情志抑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加之肝气犯脾,脾虚则无力行血,导致血行不畅,又“妇人癥瘕,并属血病”,血瘕病在血分、为血瘀,正如《张氏医通》所言“人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使血瘀滞不行也”,瘀血既成,阻于胞脉胞络,可使下焦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调,日久生湿化浊,聚而生热成毒又可化热生毒,如《诸病源候论》所言“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瘀久不消则变成积聚癥瘕也”;另一方面,邪毒又可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血瘀,邪毒进一步煎熬营血,附着于瘀血胶结而成为瘀毒。古人云:“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广雅·释话二》言:“毒,痛也。”《广雅·沃》曰:“毒,害也。”在医学里,毒可以指病因,如《素问·刺法论》有“避其毒气”之说;毒可以是病机,如“湿毒”“邪盛谓之毒”及“邪气者毒也”;毒可以表现为邪气内侵、日久不化的包块,以及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毒的特点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症状较重、易伤及脏腑等,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复杂、疾病缠绵反复等特点,尤教授认为瘀毒互结是该病的病机。

3 遣方用药,化瘀解毒,切中病机

尤教授潜心研究,反复推敲,精选细筛,运用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显著疗效。方中以归肝经的土茯苓、土鳖虫为君药,其中土茯苓甘、淡、平,有解毒除湿的作用;土鳖虫咸、寒,临床常用于瘀血经闭及癥瘕痞块。二者合用,共奏化瘀解毒之效。土贝母性微寒、味苦,归肺、脾经,入肺则制约肝之妄动,入脾则减弱肝之克制,功在散结消肿解毒;鬼箭羽味苦、性辛寒,归肝经,辛能行,苦寒解毒,有破血通络、解毒消肿之功效;大血藤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清热解毒,散瘀定痛;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胆经,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以上药物共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解毒消肿之力。黄芪健脾益气,可提高减弱之免疫能力;乌药辛、温,既防诸药苦寒而凝滞气血,又能止痛、减轻症状。此2味共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消瘕、益气化瘀之效。综观全方,补泻兼施,攻补兼用,使瘀得化、毒得解。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24岁,2015 年3月25日初诊。主诉:经行腹部坠痛渐进加重2 a,求生育。患者月经基本正常,经期4 d,LMP 2015年3月21日。现症:经前乳房胀痛,烦躁,睡眠差,平素易上火,大便干,小便可,舌体瘦小、质稍暗,苔薄黄,脉弦、滑数。彩超检查示:右侧巧克力囊肿,大小约5.3 cm×4.1 cm。生化血液检查示:CA-125 75 U/mL。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血瘕,辨证为肝经郁热、瘀阻冲任。治宜疏肝清热,化瘀消癥。给予内异方加减,处方:醋柴胡10 g,连翘15 g,土茯苓10 g,土贝母10 g,路路通10 g,珍珠母20 g,大血藤15 g,赤小豆10 g,鬼箭羽15 g,白术 10 g,土鳖虫 10 g,台乌药 10 g,生牡蛎20 g,莲子心15 g,栀子9 g,地龙10 g,竹叶10 g。1 d 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5剂,患者烦躁减轻,夜寐安,大便1次/d、质软。上方减地龙,加百合花15 g、茺蔚子10 g、沙苑子15 g,再服7剂,嘱经来复诊。因月经未潮,故于2015年5月5日复诊,经检查提示血HCG 9 833 mIU。嘱患者定期复查,给予安胎中药。

按 本例患者素性抑郁,肝气不舒,经前气血壅滞,故出现经前乳房胀痛,烦躁;郁而化火生热,故易上火;热伤津液,则大便干,舌体瘦小、质稍暗,苔薄黄,脉弦、滑数。病机乃气机郁滞,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成瘀;郁(瘀)久不化而生热成毒,毒热耗伤津液,津液不足加重郁(瘀)滞,胶结成血瘕,辨证为肝经郁热,瘀毒互结。采用内异方疏肝清热,化瘀消癥;加柴胡、栀子疏肝除烦,泻火泻热;莲子心、竹叶清心利尿,除烦;赤小豆、白术祛湿健脾;牡蛎、路路通软坚消瘕。诸药合用,使热去、肝舒、癥消、冲任通,则孕乃成。

5 小 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纷繁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尤教授从中医学理论中追本溯源,探寻该病的理论来源,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热、郁、瘀、毒等多种复杂病理因素相互滋生是发病的根本;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癥为主,兼益气固本。

(本文承蒙尤昭玲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7)08-0032-02

R711.7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8.14

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62102310186)

2017-04-14;

2017-06-30

猜你喜欢
化瘀异位症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