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一则

2017-01-14 11:49周诗远石学敏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泻法巴利周径

周诗远石学敏(指导)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石学敏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一则

周诗远1石学敏2(指导)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格林巴利综合征石学敏医案

石学敏教授乃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医针灸学专家,从医五十余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见解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吾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总结如下。

芦某,男,53岁。2015年8月22日初诊。主诉:四肢不遂8月余。患者于2014年12月22日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四肢无力伴胸闷憋气,于天津市某医院行各项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经西医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四肢不遂症状未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现症: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语言清晰流利,双侧肢体不遂,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3级,双上肢可抬离床面45°,双下肢可抬离床面10°,四肢肌肉萎缩,双侧肘关节上10cm周径:27.5cm,下10cm周径:24.0cm,双侧膝关节上10cm周径:40.0cm,下10cm周径:34.5cm;双侧感觉无明显减弱,纳可,饮水无呛咳,寐安,二便调,舌黯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断:痿证。治法:醒脑开窍,调神导气,扶正培元,舒筋通络。针刺取穴及操作:①醒脑开窍法:取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提插捻转泻法1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双侧三阴交,直刺1.0~1.5寸,提插补法;留针20min。配穴:极泉、尺泽、委中,直刺1~1.5寸,提插泻法,肢体抽动3次为度;肩髃抬臂直刺向极泉进针2.5寸,环跳直刺进针2.0寸,提插泻法,麻电感放射至四肢为度;不留针;大杼向内斜刺0.5~0.8寸,阴陵泉直刺2.0寸,悬钟直刺0.5~1.0寸,血海直刺1.0~1.5寸,足三里直刺1.0~2.0寸,大包斜刺1.0寸,均施捻转补法。②华佗夹脊穴:针向棘突方向捻转泻法以刺激神经根。③经筋刺法:取上下肢阳明经经筋及萎缩肌群进行排刺透刺。患者治疗1疗程后出院,肌肉萎缩明显改善,双上肢肌容量增长明显,增长1.5cm,双下肢增长0.5cm,肌力恢复明显,双上肢可抬离床面135°,双下肢可抬离30°。

按:石师认为本病的发生,虽与脏腑关系密切,但其最终的病机是脑神失司,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外邪侵袭,迁延不愈,导致气血津液不能上奉于脑,脑髓失养,发为本病。神机的损伤不仅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异常,还能造成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衡、四肢百骸功能丧失。因此治疗时应以治神为本,选用内关、人中醒神通窍,调神导气,神调则效速,此为治疗的关键;本病为神经根病变,取华佗夹脊穴可直接刺激神经根,改善神经根代谢及脑脊液循环,促进病变部位损伤的恢复。脑神失司,神不导气,经络阻滞,导致筋脉失养发为四肢瘫痪,故在调神的基础上辅以扶正培元,舒筋通络;取悬钟髓会以补益脑髓,骨会大杼、筋会阳陵泉强健筋骨、恢复肢体功能,血海调补气血、足三里固护后天之本、三阴交调和阴阳、大包维络全身气血、升阳举陷,振阳扶痿。取肩髃、极泉、尺泽疏通上肢经络;环跳、委中疏通下肢经络;同时配合经筋排刺透刺法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肌肉萎缩的恢复。

2017-06-08

猜你喜欢
泻法巴利周径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在下肢手术中的探讨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