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为鉴可以知己丑

2017-01-14 19:44印朋
齐鲁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青训联赛球员

印朋

国人对2016赛季亚冠联赛的关注度,早已随着中超球队的纷纷出局而烟消云散,恐怕没有多少中国球迷可以说得出最后是哪支球队夺冠,更不用说在年末有亚冠冠军参赛的世俱杯了。

然而,因为日本参赛球队鹿岛鹿角的存在,中国足球人和中国球迷重新把目光回望到洲际赛场,没想到这支根本未参加2016赛季亚冠联赛的东道主球队,居然一路打到世俱杯决赛,而且在90分钟之内2:2逼平了皇家马德里队,直到加时赛才2:4败下阵来。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足球青训的讨论和批判,在几天之后随着中国足协的一次青训会议,又朝着满怀期待的方向逆转了。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日本足球和日本联赛

在我们探讨中超为何不买日本外援后不久,世俱杯让中国足球人看到了日本球员的厉害。

12月18日,2016赛季世俱杯决赛,鹿岛鹿角队凭借小将柴崎岳的梅开二度,硬是在90分钟之内战平欧冠冠军皇家马德里队,如果不是C罗在加时赛阶段的灵光闪现,皇马恐怕很难在比分上呈现出4:2这样的美丽结果。赛后,舆论迅速围绕日本球员柴崎岳和日本足球青训展开讨论。相应的,中国足球和青训发展逃不了躺枪的命运。

鹿岛鹿角队在本次世俱杯决赛中最令人击节称赞之处在于两点,一是首发阵容保持了“全日班”,二是技战术层面相当成熟流畅。世俱杯是个绝妙的舞台,大家都看到了日本球员作为个体是如何玩转比赛的,尤其柴崎岳等日本年轻球员的个人技术和阅读能力达到了何种地步。

日本足球带来的震撼,还不仅仅停留在职业队和成年队。今年11月中旬,中国U15国际冠军邀请赛中,新疆宋庆龄足校队1:9惨败给北海道札幌冈萨多,前者是中国U15联赛亚军,后者是日本U15联赛亚军,这一比赛结果在中国足球圈引起巨大反响。随后,山东鲁能U15队在交手中1:2小负于北海道札幌冈萨多,算是留住了中国足球青训的颜面,而鲁能U15队是中国U15联赛的冠军队。

若论年龄,24岁的柴崎岳在日本J联赛算不上“小将”,放眼欧洲五大联赛,24岁的年纪也绝对谈不上“小”。中国国内的舆论能从柴崎岳身上看到“日本小将崛起”继而得出“日本青训力量强大”的结论,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中超联赛对年轻球员的压制,以及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对日本足球的习惯性蔑视。

如今,中国网络上很容易搜索到日本校园足球的各种神奇表现,例如天才球员的各种花哨动作、日本球星在学校期间的惊人表现、日本学生如何热爱足球,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足球已经成长为一个生态系统,只要没有战争之类的社会动乱等因素阻碍,日本足球只会朝着健康茁壮的方向发展。这是职业领域之外,日本足球最可怕的地方。

中国足球人的焦虑有多少源于自我追求

在此抛出一个观点:中国足球人和球迷关于中国足球的现实焦虑,其实更多源自外界的横向驱动力,而不是源自内心的纵向驱动力。

此话怎讲——纵向驱动,指的是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比较之后,从自我历史发展顺序,得出一种危机感和紧张感,认为自己落后了;横向驱动,指的是通过对比周边国家的足球发展水平,觉得自己比邻居发展慢了,有了一种危机感和紧张感。

说白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足球是曾经强大过的,因为当年日本足球和韩国足球等亚洲足球比自己“弱”,而中国足球现在不怎么样,因为中国足球被日本足球和韩国足球甩开距离了。

我们曾经也有过这种“天朝上国”不幸沦为“老大帝国”的哀叹,其实中国足球所谓的“好时候”其实不过如此,所谓的“坏时候”则有些触目惊心。中国足球在历史上并没有压制韩国足球的时候,而日本足球最弱的时候也没有被中国足球压着。这一点,翻看亚洲足球的世界杯史料和奥运会史料,可以一目了然。也许,中国足球从未达到过中国足球人幻想中的强大程度。

归根到底,很多中国足球人的心理是“不在乎自己穷,而是看不得邻居富”。一直有人困惑于为何中日韩三国的职业足球联赛几乎同时开展,中国足球被日韩足球远远甩开?这种认知有一个逻辑前提,即在1990年代,中日韩三国足球处在同一水平。可是,如果抛弃这个“逻辑前提”,或者这个“逻辑前提”根本不是事实,那么答案很可能昭然若揭——中国足球也许在1990年代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所以,中国足球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振兴”“中兴”,而是要实现“崛起”。现在,以中超联赛为代表的中国足球正在朝着向好的趋势发展,又开始有声音在杞人忧天甚至罔顾经济常识,比如近期就有舆论琢磨着要给球员“限薪”,害怕球员挣得太多而失去进取心。

这种无稽之谈,总是暴露出中国足球缺乏理论建设的尴尬——不仅是足球理论。

用力过猛还是拨乱反正

本届世俱杯决赛落幕3天之后,第十届中国足协青少年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这次被人称为“潍坊会议”的结果,是通过了一系列足球青训文献。据了解,该会议研讨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165工程》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前者是中国足协主导的青训发展总体计划,后者则是教育部门主导的校园足球竞赛计划。此前,12月13日至14日,全国青少年足球总结会经过研讨之后公布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工作的十项重点。

《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165工程》,全名为《中国特色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计划”》(简称“青训165计划”),这是中国足协出台的一项全国青少年工作的整体计划,该计划围绕一个工作机制、六大青训平台、五项基础保障展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仍在审议中,该方案主要围绕校园足球体系的搭建和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搭建,尤其涉及了足球教练员的培训。

但是作为媒体人,笔者对这几份足球文献的出台和效果保持着谨慎乐观态度。乐观来自于,此前横亘在足球青训的大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头管理的旧例,如今有了融合的趋势和方法;谨慎在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案往往因为触礁而失败,更会在逐级向下执行的过程中变味变质,而且多方发力能否让更多孩子选择足球发展道路,这个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需要厘清几个逻辑关系:从学生发展为足球爱好者、足球爱好者发展为足校学员、足校学员发展为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发展为顶级联赛运动员,这中间至少有四道坎儿。很多人在讨论中国足球发展和青训建设时是逻辑混乱的,但是我们必须逐层逐级剥开各种关系,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可以看出,后三个关系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可以发力尝试促进和解决的,唯独如何让“学生发展为足球爱好者”这一点,很难通过强制措施来解决,因为这牵扯到“人心”。所有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但是有多少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足球来成龙,这需要打个问号,有多少孩子踢了足球却没有成龙,更要打一个问号,那些没有成龙的孩子如何在其他社会领域成龙,依然要打一个问号。

简单说,如何让中国孩子可以像日本学生那样没有负担地练球、像日本学生那样公平地升入更高级别学校、如何像日本学生那样通过踢球可以实现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的跨越,这恐怕才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所在。

这不是足球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所以,一次会议解决不了什么。

猜你喜欢
青训联赛球员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我不只是球员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