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7-01-14 21:07李素翔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探究思维

李素翔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师应以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对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多种思维方式,把语文课堂学习变成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一、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禁锢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课文及相关教参几乎成为在课堂上编写解释试题 “标准”答案的唯一来源,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多元性、开放性特点,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需按教学“参考”备一次课,以后不管是复习、总结还是再教学,都变成了不断重复“播放”的机械活动. 而受教育者方面,也存在明显缺陷,教育者可能会觉得现在的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好逸恶劳”,越来越缺乏主动学习的激情。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没有起到相应的教育、启发功能?有没有完成通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影响并促成学生强烈的人文关怀,并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自主活动中开阔视野,积淀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

二、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

1.转化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立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一段”,“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你愿意读哪段就读哪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识动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关注在生长、成长的每一个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要忘记提醒学生“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你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课堂上要多安排学生学习交流,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采用分组讨论,全班集体交流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边的对话和交流。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2.创设“问题”环境,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从“发现”入手。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的价值。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课堂上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经过读读、议议,同学们争行恐后的发言。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提问,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

3.鼓励大胆质疑,促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创新是学生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树立探究、创新的信心,教师要利用教材,课堂上善于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种子,激发学生大胆“标新立异”。其次,应解放学生大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生的眼晴,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问自己想问的“问题”;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亲身实践,真正做到多种感官并用。最后,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实践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醉翁亭记》这课,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学生自编导游词,给游人(同学)当导游,“游人”的质疑、体验,都是实施语文实践活动。

4.激发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创造性宽容、对学生思维结果的延迟评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我的老师》(魏巍)时,我们(师生)曾对“狡猾”一词的理解,略感不足。文中“狡猾”一词,贬义词作褒义词用法,反映出“我”调皮天真的儿童特征。但是,这么理解的依据在哪里呢?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与文中的‘我年龄相近,你们可否站在同龄人的心理层面上,通过对本段文字的品味,找出这种理解的依据?”经过热烈而简短的讨论之后,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先作一个肢体语言,再作表述。然后,此学生表演了“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的动作;他解释道,教师的教鞭本无落下之意,而“我”故意往上一“迎”,那么课堂上师生间融洽亲密的气氛可见一斑,而“教鞭落在石板边上”的小示惩戒以及“我”偷眼观察老师时的调皮劲儿也就自然明白地显露出来了,这样不就看出了我的调皮天真?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适度期待及一定程度上的情境引导,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兴趣和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原有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向创新教学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逐步形成创新精神的良好个性。

猜你喜欢
创造性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