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八种关系探究

2017-01-14 05:18秦秀芳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生物实验

秦秀芳

【摘 要】本文阐述生物教学中的八种关系:快与慢、多与少、难与易、师与生、知识与能力、严谨与创新、实验与教学、基础知识与热点焦点,为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 八种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88-02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众多因素参与或影响:教师与学生、硬件与软件、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的多重性等。怎样协调和处理这些矛盾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发现,有的教师花了不少心思,吃了不少苦,但却还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不懂得生物教学中的辩证法,没有处理好生物教学中的诸多关系而走进了教学的误区。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管窥之见。

一、快与慢

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追求快,以期增加总复习时间,甚至当学生反映理解消化不了时仍我行我素,总认为复习时再解决,似乎复习是个万能的法宝。其实,复习虽然对于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决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复习上。因为学生在新授时一知半解,到复习时就已经基本遗忘殆尽,再者,到时学生还要复习其它学科,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高考总复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老师不仅有一轮、二轮复习,而且还有三轮、四轮复习,单纯追求复习遍数,结果教学效果很差,欲速则不达。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题复习的教学时,在一轮复习中,笔者不惜时间,首先夯实基础知识,然后分别从分子水平(氧气、二氧化碳)、细胞与细胞器水平(结合坐标曲线和气体的进出图示)、个体水平(有机物的积累与消耗)三个层次进行精讲,再结合典型练习进行突破。虽然比其他班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发现在二轮复习与考试中,学生掌握情况非常理想。

其实,复习质量的高低,是以平时教学质量为基础的。教学的快慢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及难度而定,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如有必要,即使进度再慢一点、时间花费再多一点也不要吝啬,另外,进度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二、多与少

有些教师总以为做题越多越好,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熟能生巧,所以极力去搜集各种教辅资料。殊不知,我国现存有多种形式的生物高考,有着多种版本的教材体系。有些题目可能与本地教材不相配套,或者不够严谨,甚至就是错题,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做,学生被弄得精疲力竭,思维混乱,最终得不偿失。

鉴于此,教师对试题要进行归类,让学生“营养”全面,而不能偏食贪食。比如,关于不同细胞分裂后的去向,相当多同学始终搞不清。可以这样归纳:三种类型,一种是继续增殖,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如植物分生组织细胞、骨髓细胞、人的软骨层;第二种是暂不增殖,主要见于暂停分裂又没有分化完全的,但可以直接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如肝细胞、肾细胞、黄骨髓细胞;第三种是不再增殖,见于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如成熟红细胞、肌肉细胞、植物筛管细胞等。然后再对三类细胞不同去向的原因理解清楚,并记住一些典型事例。

其实,资料和习题要多收集一些还是有必要的,但在让学生做之前自己一定要亲自做一下哪怕是看一下,一定要认真研究、精心选择,心中要明白,你选中的每一道题是要考查学生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选中的题目首先要典型,力求分析透彻,一题多变(变形式、变角度、变问题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题量要适宜,同类型的题目不宜多重复。

三、难与易

有些教师选题时一味追求高难度,而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题不屑一顾。其实,难题也是由基础题叠加、延伸、综合而来,掌握基础题是掌握难题的前提和基础,况且基础题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来生物《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容易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本人命题时一直参照《考试说明》要求,如对于生物传统重点考点,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规律、细胞分裂等知识点,常进行文字、曲线、图表等转换训练,加大难度,而对于选修知识点,则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识记为主,应用较少。

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元到综合有计划地、系统地给学生组织习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更高难度的题目。

四、师与生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互动过程,它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感觉自己总有讲不完的问题,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忽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只重视把教学内容讲清、讲透,不能让学生参与,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和协作。

在对生长素的发现内容教学中,笔者曾进行了大胆尝试:一班教师讲解为主,二班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同学看书:四位科学家的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然后让学生回答。一周后,同样的问题,一班正确率为43%,二班近72%。

五、知识与能力

近几年,生物试题呈现出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特点,不少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基础知识尚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去追求一些能力要求高的综合题、难题,试图走能力培养的“捷径”。其实,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谈不上能力,要培养能力,首先要充实知识。高考试题中,无论多难的题目,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它的知识原型,而且,这些知识的难度在课本中都算不了什么,但换一下情境,进行一些包装,设问再精巧一点,就能难倒一批考生,当然这也正演绎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一高考命题真谛。

笔者常提出这样二个问题:甲状腺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原因是什么?甲状腺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二个问题仅有细微差别,但仅凭识别不能解决后者。学生经训练知道,生物学科解答试题要字斟句酌,根本原因是要从遗传上去分析的,能力自然形成。

六、严谨与创新

在平时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讲出其考查知识内容,暴露思维过程,层层引导、环环推进,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但也不能让学生墨守成规,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碰到一些能力要求较高、一时无法入题的试题,要让学生大胆假设、猜想、尝试,使学生不断冲出思维定势,闪烁创造火花;与学生一道分析解题技巧,训练学生运用己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高考必有难题,做到遇难不惊,从容应答。

一段时间,很多同学对遗传学中某对夫妇生出患病女儿与女儿患病的差别不能区分。其实,这就是草率,不严谨犯的错。前者要考虑二个因素:患病与性别;后者只要考虑患病一个因素,因为已经是女儿了。其实,很多习惯,常练是会慢慢形成的。

七、实验与教学

生物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许多科学成果正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因而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但不少教师为了节约时间,采取不做实验讲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主人翁”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不少只有通过实验才可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的甚至连课本上介绍的许多经典的“实验发现史”也简单对待,又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充当“紧张”的“旁观者”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直接感悟“科学思维过程”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和设计实验试题时直接处于不利地位而影响解题。

我们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上,而对这种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和分析经典实验来达成的。现在实验室已基本能完成高中教材所有实验,因此特别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各项准备与过程中的细节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学生常提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问题,我们有时也借助资料查阅或向高校老师求援才能解决,但这些正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八、基础知识与热点焦点

关注时代、关注焦点,是当今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教师甚至还未到总复习时就花费较多时间用在寻找热点材料,编制热点问题上,而使“永恒的主题”——“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受到削弱,有时甚至热点问题都未涉及,结果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有位熟悉的青年同行,在今年江苏高考复习备考中,对传统热点知识特别青睐,投入大量精力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表格综合题上,但却没考,他非常失望,32题中又考查了PCR技术中的引物较为冷僻的问题,这也是他始料不及并且应对不足的。其实,所谓“热点”与“冷点”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30题不就考查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这一较为古老的热点问题吗?知识全面,不留盲点,全面复习,重点热点多投入才是正道。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生物实验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