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2017-01-14 05:30盛莉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开课笔者过程

盛莉

【摘 要】本文结合“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节公开课实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践中预设与生成的碰撞、课后专家点评给自己的启示等方面,反思本节课成功与不足之处,旨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物质的跨膜运输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11-02

前段时间笔者在市教研活动中开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内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通过这次活动,感触颇多。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发挥,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要使自己更快地进入这种角色,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善于在教学中反思,从课前备教材、分析学生到课堂实践及课后都需要不停地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以求进步。

一、课前准备,反思教学方案,以求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一)对教材的分析。本节继细胞膜的结构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与前面两节课的内容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设计习题,复习提问,引导学生温故求新,导入新课。这样既强化已学过的内容,又为本节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笔者设计了三个探究话题,通过动画、文字资料等具体展示某些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开课的班级总共有50多位学生,人数较多,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充分驾驭课堂,无法调动每个学生。公开课也有优点,因为有老师来听课,学生大多非常认真,积极配合。

(三)对学习情境的分析。生物课时少,每周只有两课时,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长,学生预习及复习工作可能出现不充分的情况。开课时为使师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对话,笔者事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并且利用本节的问题探讨,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去。

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是由易到难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展现简单的图片开始到后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预设与生成的碰撞,因此实施教学时,除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举动中,判断出他们是否理解、是否学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2.课程改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培养,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尤其是借班上课更需要。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不会过于死板、单一,另外选择比较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本节课中,笔者采用了提问、学生补充、观看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填写概念图、教师点拨等形式,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适当地点拨,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

3.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少讲,把发言权充分留给学生。例如绘制示意图时,请一位学生展示其绘制的示意图,再请另一位学生评价,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提高学生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形的描述能力,并在绘图中直观区别出了物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4.问题要精选且有梯度有探究价值,对于一些书上现成有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看书,找到后集体回答。另外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具体化,例如:开课过程中,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后,笔者就直接提问学生自由扩散的特点,但由于问题切入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后具体为自由扩散的方向、条件、动力等小问题时,便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困惑。

三、在教学实践后反思,及时总结教与学的情况,提高教学水平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的反思。这节课笔者采用提问,师生对话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激情,由于本章前两节课已经渗透了部分知识,加上充分的预习复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特别是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对要教的内容有导向地预习,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理想,这是一个成功的地方。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于本节难点部分,例如绘制坐标图,笔者先用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影响货物运输过河的因素)进行引导,再进行移花接木,转移到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接着请学生绘制曲线,教师点评。这样分层次进行处理,降低了难度。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做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但是课堂里还是发现少数学生或存在思维定势,难于打开思路,或浮夸潦草,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分析思考。因此在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上要更细致,更务实,做到深入浅出,便于操作。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因为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又在试讲过程中受到各位同事的指导。笔者情绪平稳,上课也较老练。但是整个开课期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只注意到被提问的学生,而忽略了全体;各个环节间的过渡虽然顺畅但仍觉得不够自然。另外笔者发现,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太了解,可能平常课堂上提问少,导致学生不适应老师公开课上的频繁交流,从而也影响了师生间的默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花大力气改进。具体想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更多地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生能力程度不一样,要把更多的精力给中间的学生,以促进两头的学生。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督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向较好的学生靠齐。

2.要多研究教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化,而不是机械地讲授知识,让他们背诵。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对生物课始终保持热情。

3.研究高效率的提问,课堂上尽量合理充分地设置问题,创造积极思考环境。

(四)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在这节课正式实施之前,笔者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最佳形式展示出来,说到底这是一堂公开课,促使笔者精益求精地处理好每个环节。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很难精力如此集中。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也普遍反映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比平时好。这让笔者有了努力的方向: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力求以应对公开课的教学态度去对待每一课教学。

总之,通过对这次公开课的反思,笔者认识到以下几点:1.为什么称为“备课”?它虽然只是个准备过程,但不言而喻,对教师而言,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课堂的气氛调动相当关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维系课堂的命脉。3.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笔者想做到“精简”是最好的。4.课堂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优美又有感情的语言是激起涟漪的石子儿。5.教师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预想与操作的契合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质量。教学机智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一项能力,能随时应对各种可能情况,这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毕大祥.该打磨的不仅仅是公开课[N].中国教师报,2005-10-12

[2]马爱君,李萍.观摩2010年山东省生物学优质课评选有感[J].生物学教学,2011(4)

[3]汤晓红.“物质跨膜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2(8)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公开课笔者过程
老师,别走……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