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探析

2017-01-15 12: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香豆素枳壳药理作用

谭 辉

(辽阳市中医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探析

谭 辉

(辽阳市中医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枳壳药材,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样品,并根据其波谱数据与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结果本次枳壳乙醇提取物当中所获得的化合物有9个,经鉴定为伞形花内酯、6,7-二羟基香柠檬素、马尔敏、佛手酚、阿魏酸、水合橙皮内酯、柠檬苦素、胡萝卜苷以及胡萝卜苷棕榈酸酯。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运动、调节免疫力、降血脂和抗肿瘤等作用。结论中药枳壳在临床上有广泛地应用,其含有的黄酮类与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加强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价值。

枳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价值

中药枳壳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理气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胸胁胀痛、食积停滞、胃下垂与泻痢厚重等等[1]。国内外关于枳壳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是对挥发油类成分、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而柠檬苦素类、香豆素类等物质的研究鲜有报道[2]。本次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析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改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中药枳壳来源于本市中药市场,横切晒干,并经鉴定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1.2 仪器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 (LC3000型) ,色谱柱ODS-A(5 μm,20 mm×250 mm,YMC),核磁共振仪(Avance型,400 MHz),HW-40(TOSOH),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包括100~200,200~300,300~400),GF254薄层色谱硅胶,甲醇,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方法:①称取中药枳壳25.0 kg,粉碎后采用70%乙醇与95%乙醇浸渍法分别提取,提取次数为4次,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到无醇味),获得总提取的浸膏。②加适量水于浸膏当中,让其分散,然后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硅胶柱色谱)对420.0 g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获得24个流份(编号1~24),对其中16号流份(59.0 g)采用二氯-甲醇梯度洗脱(硅胶柱),制备高效色谱(HPLC)与羟丙基葡聚糖粒凝胶纯化,获得纯化后化合物1、2、3、4、7、8,质量分别为100.0 mg、950.0 mg、347.0 mg、100.0 mg、170.0 mg和146.0 ng;将20号流份(45.0 g)采用二氯-甲醇梯度洗脱(硅胶柱),制备高效色谱(HPLC)与羟丙基葡聚糖粒凝胶纯化,获得纯化后化合物5,质量89.0 mg;23号流份(12.5 g)采用开放ODS柱,制备高效色谱(HPLC)与羟丙基葡聚糖粒凝胶纯化,获得纯化后化合物6和9,质量为25.0 mg、412.0 mg。

2 结 果

1号化合物为无色的针状结晶(甲醇),通过鉴定证实为伞形花内酯;2号化合物为白色簇晶(三氯甲烷),鉴定证实为马尔敏;3号化合物为淡黄色针晶(三氯甲烷),鉴定证实为6',7'-二羟基香柠檬素;4号化合物为无色针状结晶(三氯甲烷),鉴定证实为佛手酚;5号化合物为白色块状固体物质(甲醇),鉴定证实为水合橙皮内酯;6号化合物为浅黄色针状结晶(甲醇),鉴定证实为阿魏酸;7号化合物为白色针状结晶(甲醇),鉴定证实为柠檬苦素;8号化合物为白色粉末物质,鉴定证实为胡萝卜苷棕榈酸酯;9号化合物为白色粉末物质,鉴定证实为胡萝卜苷。

3 讨 论

3.1 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枳壳中含有十分复杂的化学成分,当前已知的包括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微量元素。

3.1.1 黄酮类: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异柚皮苷、柚皮芸香苷、新枳属苷、陈皮素、川陈皮素、柚皮素、红橘素、去甲川传陈皮素、橙黄酮、4',5,7,8-四甲氧基黄酮、3-羟基-3',4',5,6,7,8-六甲氧基黄酮、5,6-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等等[3]。

3.1.2 挥发油类:挥发油类成分经诸多研究发现,在枳壳中一共鉴别出51个化合物,占到总挥发油的99.87%,其中比例最高的化合物为柠檬烯,所占比例为40.90%,其次为芳樟醇,所占比例为13.13%,2-十一烷酮,所占比例为10.80%,γ-松油烯,所占比例为8.66%。

3.1.3 生物碱类:生物碱类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有辛弗林、N-甲基酪胺、酪胺、大麦芽碱等等[4]。

3.1.4 香豆素:香豆素类主要成分包括了伞形花内酯、葡萄内酯、异前胡素、泼朗弗林、马明丙酮化合物、异米拉索、花椒毒酚、5-甲氧基线呋喃香豆素、5-异戊烯基线呋喃香豆素等。

3.1.5 微量元素:中药枳壳中的微量元素有Cd、Be、Mo、Ni、Ti、Cr、Fe、B、Al、P、Sr、Pt、Zn、Mg、Li、Cu、Na、Ba、Sn等等[5]。3.2 枳壳的药理作用:枳壳属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的干燥的未成熟的果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胃经、脾经,具有行滞消胀和理气宽中的效果,临床上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胸胁气滞、脏器下垂等。诸多研究实践发现,枳壳作为典型的理气中药,具有多方面的功效。

3.2.1 对胃肠运动起到调节作用:中药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可起到兴奋作用,加强胃肠的蠕动,同时还可以降低胃肠平滑肌的张力,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有关研究对枳壳在胃肠中的作用发现,对小鼠给予枳壳干预,其胃肠蠕动的频率明显增高,并且收缩幅度也更强;而采用阿托品干预的小鼠模型则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另有研究以家兔为模型研究枳壳对兔体外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枳壳对家兔的十二指肠收缩力有抑制作用,活动能力下降,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和浓度之间有相应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枳壳可能是经5-羟色胺、胆碱能受体介导的,直接作用在平滑肌起到抑制作用。一项关于枳壳作用机制的研究中,通过将枳壳水煎液、辛弗林分别作用于小肠推进、排空功能的试验发现,在酚红排泌法下二者均可促进胃肠动力,并且推测其作用机制与胆碱系统有关[6]。

3.2.2 降血脂作用:辛弗林具有促进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进而促进体内脂肪代谢。为了研究枳壳的降血脂效果,毛炜等对高血脂小鼠模型给予了枳壳联合小陷胸汤治疗,结果显示对高血脂症状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另有研究发现,枳壳当中的柚皮苷成分对恢复血脂紊乱有良好的作用,并且可降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

3.2.3 抗肿瘤作用:枳壳中的川陈皮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主要作用是川陈皮素针对对人体胃癌细胞对小鼠免疫缺陷腹膜扩散侵扰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抗肿瘤细胞可转移,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小鼠肝癌抑制性肿瘤H22。

3.2.4 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从枳壳粗多糖中所分离的精致多糖,用于体内小时单核细胞吞噬、体外脾细胞增殖试验,显示精致多糖对脾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力低下的小鼠其吞噬指数与清脂数值也明显提高,结果提示枳壳中精致多糖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3.2.5 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枳壳当中的N-甲基酪胺与辛弗林对β-肾上腺素分泌具有间接促进作用,进而让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枳壳中的橙皮苷则是维持正常渗透压、降低血脂与血管脆性的有效物质,可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陈皮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家兔抗血栓研究发现,枳壳陈皮素具有良好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含量在3.2 mg/kg时,其抗栓作用与肝素相比明显更强。

3.2.6 其他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枳壳中的挥发油可良好的抑制蠕形螨活性,具有抗菌作用。另外还具有保护心脏、改善心肌病变、抑制血管炎症、抗真菌等作用。

当前关于枳壳三类成分的药理研究比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降血脂、抗肿瘤、调节胃肠运动、免疫调节等,当其相关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仍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加强对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

[1] 陈振鹤,吴国泰,任远.枳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95-97.

[2]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管政,林宗涛,杨锐南,等.枳壳的药理作用及物候对枳壳质量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3):65-69.

[4] 章斌,金剑,金芝贵,等.枳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3,32(11):1462-1464.

[5] 游琼,吴铿.柚皮苷的心血管药理作用[J].广东医学,2010,31(22):3006-3008.

[6] 李琳,滕佳林,王加锋.枳实、枳壳本草考证[J].西部中医药,2015,28(6):36-38.

R282.7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14-02

猜你喜欢
香豆素枳壳药理作用
植物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的研究现状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化妆品中8种香豆素类化合物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