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功能性的蜂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2017-01-15 12:23席桂萍
中国蜂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养蜂业蜂业中蜂

席桂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郑州450046)

基于多功能性的蜂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席桂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郑州450046)

蜂产业具有授粉服务、蜂产品市场供给、休闲旅游、传承蜜蜂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多种功能。全面认识并不断开发蜂产业的多种功能,对推进现代蜂业建设、实现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发展授粉产业、发展规模化养蜂、发展山区中蜂养殖、建设蜜蜂文化园、举办蜜蜂文化节等蜂业发展模式。为促进中国多功能性蜂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实施蜜蜂授粉支持政策、研发养蜂生产管理新技术、发展贫困山区中蜂养殖、实现养蜂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等建议。

蜂产业;多功能性;现代蜂业;发展模式

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蜂产业发展却面临着忽视蜜蜂授粉、养殖规模小、养蜂技术老化、蜂农严重老龄化导致蜂产业发展后继无人等制约性因素,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中国蜂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下降,中国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陷入困境。究其原因,社会公众对蜂产业的功能认识片面,多仅限于蜂产品供给这一单一功能是造成蜂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并不断拓展蜂产业的多功能性,探讨蜂产业的发展模式,对发展现代蜂业、实现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蜂产业的多功能性

蜂产业的多功能性是指蜂产业具有为植物进行授粉服务、向市场提供蜂产品、休闲旅游、传承蜜蜂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功能协调发展,蜂产业的整体功能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蜂产业也将会得到和谐、持续发展。

1.授粉服务功能

授粉服务是蜂产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蜜蜂在与植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为蜜蜂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蜜蜂则为植物进行传花授粉从而保证了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正常生产,二者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协同关系。通过蜜蜂对开花植物进行授粉,不仅完成了植物的生命周期过程,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通过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采用蜜蜂授粉替代人工授粉和激素授粉,可以生产出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的绿色农产品,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国外蜂业发达国家,蜂农饲养蜜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作物授粉需求,发展蜜蜂授粉产业将是未来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蜂产品市场供给功能

目前,在中国,蜂农饲养蜜蜂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蜂产品,蜂产品的市场供给仍是中国蜂产业的主要功能。一方面,蜂产业可以为市场提供蜂蜜、蜂花粉、蜂胶、蜂王浆、蜂蜡、蜂毒等多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蜂产品;另一方面,蜂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如洗涤、化妆品、饮品等复合产品也在不断增多,社会认知度明显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蜂产品的天然与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和接受,蜂产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市场需求空间潜力巨大,蜂产品的市场供给功能将会愈加凸显。

3.社会功能

养蜂业是一项不与农作物争田争水争肥、占地面积较少、投资较少、收益快、无污染的“空中生态产业”,是解决山区农民或特困片区脱贫致富的优选项目,在解决农民增收、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根据实地调研及精准扶贫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看,多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位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于种植普通农作物,也很难发展工业或其它产业。然而,这些地区大多林木茂盛、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具有发展养蜂业不可多得的天然基础条件,如在这些地区对贫困人口进行扶持,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养蜂业,培育贫困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山区农民脱贫意义重大。

4.休闲旅游功能

发展景区旅游蜂产业,以供游客休闲娱乐是近几年出现的蜂产业的一种新功能,如有些景区开发打造紫云英或者油菜花景观区,形成一道以养蜂业为中心的新的美丽风景线,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旅游景区具有保存完好的优越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花期持续时间较长,发展景区旅游蜂业可以充分利用景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以蜂产业健康发展为前提,将旅游业与养蜂业充分结合,通过旅游景区的优越自然资源吸引大批的各地游客过来游玩。同时,让游客们亲身体验、亲眼见证优质蜂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可以提高游客对优质蜂产品的鉴别能力,使其对优质蜂产品更加认同。不仅提升了生态资源的经济附加值,同时也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

5.文化功能

蜜蜂虽然只是一种小动物,但其勤劳勇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却是人类可歌可颂的内容,已经成为人们激励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值得人类去赞扬和学习。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通过题文作画来抒发对蜜蜂的喜爱,对蜜蜂精神的颂扬。蜂产业的文化功能就在于通过文字、图片、语言等形式向人们传播蜜蜂精神,使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从中领会到蜜蜂精神之高尚,以鞭策、激励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并以蜜蜂精神去感化教育更多的人。同时,通过社会公众对蜜蜂历史文化的了解,可以使公众对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蜂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功效及蜂产业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有更全面的认识,起到提高全社会对养蜂业的关注与重视度、以蜂业文化培育消费群体的作用。

二、我国发展多功能性蜂产业的实践做法

1.发展蜜蜂授粉产业

目前,在欧美等养蜂发达国家,蜜蜂授粉作为一种专业化、商业化的产业很早就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相应的经费支持,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授粉产业的顺利发展。在中国,蜜蜂授粉产业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2010年初,农业部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两个重要文件,制定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大量有关蜜蜂授粉技术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蜜蜂授粉产业正逐步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家专业蜜蜂授粉公司——北京永安信生物授粉有限公司。随后,蜜蜂授粉产业不断发展,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农之翼养蜂场可年供与销售授粉专用蜜蜂蜂群5000余群,其他省份也出现了小规模的授粉商业化行为。但中国蜜蜂授粉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及蜜蜂授粉供求体系的完善,从而推动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壮大。

2.发展规模化养蜂

发展规模化养蜂是转变传统养蜂生产方式、促进蜂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养蜂发达国家的蜂场规模一般在2000~3000群以上,甚至达到上万群,规模化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中国也逐渐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蜂场,比较典型的大规模养蜂场是新疆阿勒泰市北屯的梁朝友蜂场,该蜂场采用规模化饲养,2015年,梁朝友蜂场共有6500个蜂箱,年产蜂蜜200吨,加上为农作物授粉的收入,该蜂场年收入将近1000万元。梁朝友蜂场采用规模化养殖的管理模式,机械化生产,效率提高了5~10倍,取得了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梁朝友大规模蜂场取得的成功带动了周边许多蜂农开展规模养蜂,每户饲养蜂群数为400~500群,收益可达70~80万元。另外,蜂产业技术体系蜂业经济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四川省蜂农的养殖规模一般较大,户均养殖规模为316群,养蜂所获收益均高于小规模蜂场养蜂收益。

3.发展山区中蜂养殖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全国各地精准扶贫的资料来看,发展贫困山区养蜂,能够因地制宜,使山区和林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切实推动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贫困山区一般植被良好,蜜源充足,具有发展定地养殖中蜂的自然资源条件。与意蜂蜂蜜相比,中蜂蜂蜜浓度较高、蜂药残留极少甚至没有,品质更好,价格也高于意蜂蜂蜜价格,发展中蜂养殖是山区贫困人口迅速脱贫的新型特色产业。全国已有将近20个省份所辖的部分市、县将发展养蜂业(多数为中蜂品种)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项目。如陕西省山阳县2015年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经过三年努力,在全县建立1至2个示范区,每镇培育1至2个示范基地,每村培养1至2户年收入达10万元的示范户,每组发展5至10户年收入在3~5万元的养蜂大户,在全县发展养蜂专业村100个,养蜂大户1000户,养蜂达10万箱,努力实现全县养蜂收入超亿元。甘肃省漳县和岷县、重庆市石柱县、四川省万源市、湖南省吉首市等地区均大力发展养蜂项目,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将养蜂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4.建设蜜蜂文化园

蜜蜂文化园是以“蜜蜂文化”为主题展示的文化博览园,其功能在于通过建设蜜蜂文化馆,向人们传播蜜蜂文化的魅力,通过进行蜂产品生产观光,让人们感受到生态自然的和谐,从而带动蜂产业的发展。如位于北京密云的蜜蜂大世界建筑项目,从2012年开始筹建,2016年5月正式开园,园内包括一个蜜蜂文化科普展览馆和十八个功能区。其中科普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动画、标本模型、互动投影、互动体验,并利用声、光、电灯等特效展示蜜蜂科普文化知识,以“人间精灵——蜜蜂”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奥妙奇趣的蜜蜂世界,人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蜜蜂精神与蜜蜂相关知识。北京蜜蜂大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集蜜蜂文化交流传播、生态涵养区蜂业休闲旅游度假、蜂业国际商务、青少年蜂业科普教育、高尖端养蜂技术示范和蜂产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大世界。

5.举办蜜蜂文化节

蜜蜂旅游文化节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较多的一种旨在“宣传蜜蜂文化、助推当地蜂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名牌”的短期节日活动。如新疆尼勒克县已成功举办两届蜜蜂文化旅游节,以蜂为媒,以节会友,拓展了新疆的黑蜂产业文化,为新疆黑蜂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山西沁水举办的槐花蜜蜂旅游文化节开发了百万亩野槐林自然生态资源,以旅游搭台,蜂业唱戏,提升了沁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商贸往来及蜂业发展。四川省青川县举办的蜜蜂文化节,通过开展传统中蜂割蜜仪式、蜂人表演、蜜蜂诊疗等方式,向嘉宾们展示了中蜂文化的精髓,组织开展草编蜂巢、彩绘蜂箱现场拍卖、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川县中蜂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此外,其他省份也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蜜蜂文化节。

三、加快推进多功能蜂产业发展的建议

1.实施蜜蜂授粉支持政策,加快发展蜜蜂授粉产业

在中国,蜜蜂授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和农作物种植者对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蜂农也缺乏开拓授粉市场的主动性。应加大对蜜蜂授粉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起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蜜蜂授粉供需双方及社会公众的重视,出台蜜蜂授粉补贴支持政策并制定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充分调动蜂农和农作物种植者的积极性,保证授粉技术顺利推广。同时,在授粉支持政策的引导下,逐步探索建立蜜蜂有偿授粉服务机制,不断培育、发展和完善授粉市场,加快发展蜜蜂授粉产业。

2.研发养蜂生产管理新技术,积极发展规模化养蜂业

应通过培育高产抗病的蜂种、先进适用的蜂机具和规模化养蜂生产机械,并通过对蜂农进行新的养蜂技术培训,扩大养蜂规模以达到减少养蜂生产成本、实现养蜂规模效益的目的。与大规模养蜂生产技术相适应,蜂群管理也要科学化,因此,要以高效益吸引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加入养蜂队伍,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科学高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提高养蜂人员管理蜂群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规模化养蜂。

3.借助国家精准扶贫契机,大力发展贫困山区中蜂养殖业

根据中央“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神指示,贫困山区应充分发挥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定地中蜂养殖业。首先,应拿出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养蜂生产,可对其发放养蜂补贴或者提供优质蜂种,解决贫困户资金缺乏的难题;第二,聘请养蜂专家对贫困户进行养蜂技术培训,让其尽快熟练掌握养蜂技术;第三,发展养蜂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蜂农的组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蜂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借助国家精准扶贫的契机,使山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4.深入挖掘蜜蜂文化,促进养蜂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设蜜蜂文化园、举办蜜蜂文化旅游节等形式,深入挖掘蜜蜂文化,将养蜂业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相结合,大力发展蜂业旅游。要发展蜂业旅游,应提前做好发展规划,加大各种媒体对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不断推出与蜜蜂文化相关的活动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提高当地蜂业旅游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养蜂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以蜜蜂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又利用景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来生产优质蜂产品,带动当地蜂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模式,实现养蜂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1]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J].中国农村经济,2007,(7):4-9.

[2]江泽林.当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探索——兼析海南多元特色农业[J].中国农村经济,2006,(5):45-48.

[3]吴杰,郭军,黄家兴.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现状[J].中国蜂业,2014,65(12):51-55.

[4]宋心仿.浅析蜜蜂文化内涵[J].中国蜂业,2008,59(12):50-51.

[5]陈桂平,张串联,杨柳,等.景区发展旅游业值得探讨与推广[J].中国蜂业,2011,62(10):39-40.

[6]何智慧,逯彦果.林下蜂业经济助推全国精准扶贫工作[J].中国蜂业,2016,67(2):57-59.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编号:CARS-45-KXJ20)

席桂萍(1976-),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蜂业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中蜂保护与发展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