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升清法治疗眩晕临床体会*

2017-01-15 13:49王建东黄小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8期
关键词:清阳升麻泽泻

王建东 黄小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临证体会·

化湿升清法治疗眩晕临床体会*

王建东 黄小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眩晕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医理论认为,若脾为湿困,清阳不升,头面五官不得濡养,则发为眩晕。其临床多表现为头晕,伴乏力嗜睡、耳鸣健忘、舌苔腻等。临床使用清震汤合泽泻汤加味,化湿升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眩晕 脾主升清 化湿升清法 临床体会

眩晕的病因繁多而复杂,可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及骨科等诸多领域[1-4]。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古人云“眩晕乃中风之渐”,指出了眩晕和中风之间的关系,即眩晕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5-6],应当引起重视。笔者临床体会,本病常见的中医证型包括气血不足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湿阻中焦证等[7],而其中湿阻中焦证较为多见。临床以化湿升清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兹总结如下。

1 化湿升清法治疗眩晕理论探源

1.1 湿邪是眩晕的核心病理因素 眩晕最早的记载可以上溯到《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首如裹”即患者感觉头如物裹,表现为头晕、头蒙,不清醒的感觉,强调了湿邪在眩晕发病中的核心地位,奠定了从湿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痰饮为患导致眩晕的理法方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提出了苓桂术甘汤及泽泻汤治疗眩晕,以及温药在痰饮病治疗中的应用等,对后世医家从痰饮水湿治疗眩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9]。

1.2 化湿升清法是治疗眩晕的基本大法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了脾气“升发”及“散精”的特性,后代医家以此为基础将脾的功能特点概括为“脾主升清”,即脾气的升发功能对于全身水谷精微代谢具有调节功能[10]。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里血气上注头面即是借助“脾主升清”功能得以实现的。血气上注,头面及五官得养,则“七窍空明”,神清气爽。对此,清朝名医黄元御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在《四圣心源·七窍解》中说“耳目者,清阳之门户者也。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浊阴上逆则五官晦窒”。肯定了脾气升清对于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具有转运并上输心肺头目之功,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11]。

而病理上,若脾为湿困,失其健运、升清之职,清阳不得上养头目,则“五官晦窒”,眩晕乃作。临床患者多主诉头晕,或伴天旋地转感觉,乏力嗜睡,或耳鸣,或健忘,或腹胀、大便黏滞不爽,舌苔腻等,治当化湿升清,以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生理机能,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浊各安其位则神明自得。

历史上首次从脾胃升降来治疗眩晕者当推金代医家李东垣,其创立的除风湿羌活汤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该方以柴胡、升麻、羌活、防风鼓舞脾胃清阳升腾于上,且“风能胜湿”,升阳之中兼具化湿之功,而又有黄连、猪苓、泽泻等泻浊阴于下,复稍加黄芪、甘草健脾益气,使脾气健旺,自能主持中焦气机升降[12]。治疗中焦湿盛导致的眩晕、肢麻等,为后世医家所常用[13]。

2 化湿升清法治疗眩晕临床应用探讨

基于以上论述,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是眩晕的病机之一,治当化湿升清,采用清震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基本方:苍术15 g,升麻10 g,荷叶15 g,泽泻30 g,炒白术10 g,羌活10 g,肉桂6 g。加减:伴有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者,去泽泻、白术,加白豆蔻10 g,厚朴15 g以理气消胀;伴肠鸣腹泻者,加防风10 g,生薏苡仁30 g以加强健脾胜湿之功;伴下肢肿者,加汉防己10 g,川牛膝15 g以加强利水消肿;头晕伴腰膝酸软者,加天麻12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以补肾平肝;伴健忘、不寐者,加远志12 g,石菖蒲15 g以化痰开窍、交通心肾。

本方以清震汤、泽泻汤为基本方。其中,清震汤出自金代医家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方升麻、苍术各一两,干荷叶一张,为末,每服五钱,治雷头风,症见头面疙瘩肿痛、头痛、头胀、头中或有响声等。而此处用清震汤乃取苍术辛散气雄,健脾燥湿,《本草从新》称苍术能“燥胃强脾,发汗除湿,升发胃中阳气”;升麻升举清阳,“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脾胃论》)荷叶健脾化湿,升胃中清气,《本草纲目》谓荷叶能“生发元气,裨助脾胃”。三者为伍健脾化湿之中又能升举脾胃清气,化湿升清。近代亦有医家活用本方治疗各种头目疾病,如沪上名医范文虎以此方治湿阻脾阳之多种病证,效如桴鼓[14];现代医家路志正亦用本方加味治疗痰湿内郁之眩晕头痛,疗效显著[15],皆取其燥湿、健脾、升清之功。毕竟水湿为患,故又取泽泻汤之泽泻化湿利水,使水湿之邪从下焦而走,白术崇土制水,祛邪而不伤正;复加入羌活,因风能胜湿,且风药能载清气上达头目;“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又稍加肉桂,启动膀胱气化。全方畅达中焦、化湿升清,使清浊各安其位,对于湿阻中焦、清阳不升之眩晕,疗效显著。

3 病案举隅

患某,女性,68岁。2015年6月18日初诊。主诉:眩晕半年,加重1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劳则加重,未经系统诊断和治疗。刻诊:头晕,有时伴天旋地转的感觉,发则站立不稳,伴头胀,健忘,劳累后头晕更甚,略感腰酸,无乏力及口渴口苦等,平素饮食贪凉,纳少、胃胀,大便日2~3次,质稀,舌淡苔薄白略腻,脉弦细。辨证为脾虚湿阻、清阳不升,治法当健脾化湿、升举清阳。处方:苍术15 g,升麻10 g,荷叶15 g,泽泻30 g,炒白术15 g,远志12 g,石菖蒲15 g,怀牛膝15 g,炒杜仲15 g,肉桂6 g,炮姜10 g,厚朴10 g,砂仁6 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2015年7月7日复诊:头晕、胃胀等明显减轻,纳增,上方减厚朴、炮姜,泽泻改为15 g,继服14剂。后以上方加减治疗,病情持续改善,服药至2个月时诸症基本消失,疾病告愈。

按语:本案患者主诉头晕,头胀,健忘,腹胀便溏,舌苔薄腻,脉弦细,辨证为脾虚湿阻、清阳不升。由于患者平素饮食贪凉,脾阳暗伤,脾失健运,湿气乃生,清阳不得上养头目,故眩晕、健忘;中焦寒湿,脾失健运,故腹胀、便溏、乏力;舌脉亦是寒湿之征。综上所述,本案治当健脾化湿,升举清阳。方中苍术、升麻、荷叶运脾化湿、升举清阳;泽泻、白术健脾化湿,崇土治水,共为主药。以其湿重较甚,故重用泽泻。辅以肉桂、炮姜温养中焦;厚朴、砂仁理气消胀、畅达中焦。患者平素腰酸,其下元亏虚可知,故去羌活,以减升提之力,另加怀牛膝、炒杜仲补肾强腰膝。湿气既生,阻塞脑络,则健忘、不寐,故又加远志、石菖蒲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全方健脾化湿、升举清阳,故收效理想。

此外,笔者认为眩晕虽多见于脑血管病、颈椎病等疾病中,但临床不应囿于以上诊断而动辄使用大量活血化瘀之品,还当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观本案即未使用一味活血药而获效可知。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2] 张安富,郑伟,秦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21.

[3] 戴艳丽,程康鹏,张译心,等.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125-127.

[4]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等.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6,28(10):32-37.

[5] 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136-139.

[6] 徐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8(9):1993-1994.

[7]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7.

[8] 王庆国.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6.

[9] 杨立志,殷学蕴.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梅尼埃病10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2362-2363.

[10]张挺,李相昌.“脾主升清”之源流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1):74-76.

[11]陈明.黄帝内经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67.

[12]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9.

[13]于惠青,于俊生.对李东垣治内外伤病的一点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6):45-47.

[14]浙江省中医研究所.范文甫专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

[15]杨利,路洁,路喜善,等.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经验撷英[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18-1020.

R255.3

A

1004-745X(2017)08-1496-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58

2016-05-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4036);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3-2-31)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huangXiaobo@bjgn.org)

猜你喜欢
清阳升麻泽泻
升麻的品种考证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