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2)

2017-01-15 12:40陶菲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培养

陶菲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知识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养成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高中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助力。但是实践教学结果显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上缺乏有效方法,因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文思维

引言:

语文思维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的讯息,及时进行思考、探究,并结合实际给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适当有度的进行创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劣等的教师只是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不仅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指出新的思路,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结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征培养其学科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学科教学内容,也利于尽快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总之,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1]。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主动创设教学情境,辅助教学目标实现,例如,在《雷雨》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依据课文内容特點,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尝试自己创编剧本然后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理解角色和创编剧本的过程也是锻炼其思维能力的过程。这节课中,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学习契机,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客观条件。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受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思维训练上不具有定向性,导致学生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学科教学活动中,高中生思维缺乏发散性,这对其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针对这些问题,当前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合理选择思维培养方法,将高中生作为学科教学活动的中心,摈弃传统思想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智趣相融并富有想象空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角度探究人物的特点[2]。例如,曹禺的《雷雨》,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人物之一——繁漪作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因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她始终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反复挣扎。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分析这一人物,并可以通过话剧的形式编排出来,让学生参与表演和讨论,这样将打破原来单一的思路,使得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里呈现出来,进而培养了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促进学科教学和创新思维培养之间的有效契合,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情况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引导启发和点拨指导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要适当地提出一些相关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答疑能力,并让他们学会自我质疑和自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能提出质疑问题的时候,也说明他们独辟新径,创新思维在主导他们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林黛玉进贾府中去,贾府中每个人的社会百态是如何表现的?”学生就会给出一些答案,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和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林黛玉作为一个新的个体,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下,应如何才能处理好与新的群体的社会关系?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体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很浓,但是每个人尽力讨好贾母背后的原因在哪里?当今的社会与当时的家族背景又存在哪些相似之处?”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自己在考虑的时候,其创新思维也随之跟着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完成基本的课本教学和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因为辩证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要制定辩证思维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语文教学起到一个纲领性的作用[4]。在辩证思维理论思维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展。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劝学》,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分析它的意义所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些词句都从辩证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学习的方式和思维应该灵活些。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学生应该跟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结束语:

综上,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但是如何有效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点促进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我们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生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营造客观的教育环境,促进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1(24):174-175.

[2]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22(07):115-116.

[3]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154-155.

[4]凡芳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1):256-257.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培养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驱动思考,升华语文思维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