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

2017-01-15 12:40张婷婷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雨巷高中语文语文

张婷婷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学应契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应试教育的固化模式中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从学生的视角展开语文的教学分析,找寻阻碍学生语文理解的诱因,根本上帮助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答疑解惑,消除学生的认知困惑,使得学生在趣味的语文情境中积极的参与课堂的互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扭转角色定位,推动学生走上语文的探究舞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结合现有的语文教学弊病,从中分析教学变革的方式,提出创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质量教学

引言:高质量的教学,应在课堂上,既要有学生的思维互动,又要借助教师的辅助,展开思维的延伸,深入浅出的了解语文的真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打破時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走进语文的文本世界中,设身处地的构建虚拟化的体验空间,感知文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体会故事的发展层次性,形成心灵的共鸣,在情感的渗透中汲取语文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水平。教师必然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形式,简明扼要的呈现出直观的语文信息,学生通俗易懂的接收语文知识,对语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树立自主的求知意识,强化自我的成长进步。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足

语文的教学准备中,多是依照教材的内容去准备教学的流程,课外的拓展延伸较少,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知识理解也就容易出现偏颇性,且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少,对学生知之甚少,学生喜欢什么,又在哪些节点上感到语文枯燥,这些教师一概不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去分析学生的反馈,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2.没有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会随机性的提出一些语文的问题,提问中也是利用点名的方式与学生互动,缺乏问题的针对性,学生鲜少主动的回答问题,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且这种短时间的互动,反而让学生感到了紧张和压力,不愿意教师点到自己,处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始终依赖教师展开语文的探讨。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作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其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就可以把那些单调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知识就会变得非常形象和立体化。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月夜下的美丽荷塘景色,可以用图片也可以是视频的形式,再播放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即使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愉快情感,沉浸在多媒体营造的浓厚氛围之中,从而更为深层次地把握文章。

2.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那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够将每一个收获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教材为途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美好的人性。举例子来说:教师可以借助电影或者流行音乐来营造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作品的魅力。这里我们以高中名篇《雨巷》(戴望舒)为例,《雨巷》描述了梅雨时节,江南悠长的小巷,在这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彷徨者。展现的是作者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为了更深切的体会到这种意境,教师可以领用多媒体播放《玲珑女》这部电影,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江南水乡某小镇挑选"扇面美人"的凄婉动人的故事。和《雨巷》中所描述的风景和展示的情怀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景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来得到提高。身为语文老师,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相对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读物,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这里我们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例子来说,这是新教材中一篇文章,它同样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很难想象和体会战争对人类的戕害,更对纳粹的暴行知之甚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搜集与奥斯维辛有关的图片和素材,将它与教学结合起来,课堂上我们一起品味语言、看图片,当同学们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牢房、浴室,成堆的眼镜、鞋子,会切实的被震撼,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暴。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人生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有很强的趣味性。因而,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活动,而应该指引学生徜徉于丰富的知识海洋中,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不会有厌倦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文章所描写的故事,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展现出来,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在表演中体会各种人物的内心思想,这样就会对课文产生更为清晰且深入的认识,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传》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穿越时空的界限,通过角色扮演来还原历史事件,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有助于很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教师就必须一改往日的旧观念,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振桐.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 教育现代化,2016(23) .

[2]蔡庆荣.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新诗有效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8) .

[3]欧阳波.新教学策略与传统教法并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知识窗(教师版),2010(04).

猜你喜欢
雨巷高中语文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戴望舒《雨巷》(节选)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