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

2017-01-15 12:40段同梅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高中历史价值观

段同梅

摘要:历史是人们对发展进步过程的记录和反思,为今后的道路指明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这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做好这个时期段的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人才又有了一种新的定义。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社会更加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转变。

关键词: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策略

引言:

当人类社会的文明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种符号来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伴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历史。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提供了借鉴,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中走向误区。随着经济文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逐步走出国门,同样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受到的世界开放文化的冲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尤其是借助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进行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主要包含人生观、社会观和政治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内容也同样包含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生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宝贵的舍己为人的优良传统,对祖国深深的爱成为中国人奋勇抗敌的精神支柱。当民族和国家遭到外来袭击时,中国人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为了实现名字解放而英勇抗争。其次是端正的政治观念,在高中历史的近代史和现代历史中,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让我们祖国逐步走到如今的强大,人民得以幸福安康。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社会价值观念,我们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民族,着力保护本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信心

高中是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合理的运用激励性的教学用语,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2]。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关系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精神,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

2、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从而不断在历史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人文素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感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3]。例如在学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过程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今的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之快惊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如今的教学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4]。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文化历史变迁。其次老师也可以进行案例对比教学法。这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法,教师可以出多个案例,案例发生的社会和时间段不同,让学生对价值观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找出其中的不同及原因。老师也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讲课,老师作为点评的评委,对其中不太对的历史进行修正。

4、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素养。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影视片段、图片和文字等相关材料,使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时的种种罪行,中华儿女在抗日战爭中的艰难,探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再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战争年代的战火纷飞,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结合现如今,日本对侵华时犯下的滔天罪行拒不承认,还对中国钓鱼岛的“虎视眈眈”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

5、通过乡土文化和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教育

当然,除了开展纪念日活动外,应该充分发掘身边有用的资源,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和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理解尊重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和理想。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真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完善对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历史思路与历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多样化、立体化、科学化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价值取向与综合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郭锡和.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32-133

[2]石继光.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陈风格.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亚太教育,2016(12):51-52

[4]王苏玄. 高中历史课程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高中历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