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培养有力量的孩子

2017-01-15 12:40刘春梅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预防力量

刘春梅

摘要:校园本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近年来由于教育的缺失,学生们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校园暴力屡禁不止,部分学生甚至以欺辱他人为荣,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信,而漠视生命,被暴力的学生始终沉默不语,助长了这种不良的风气,校园是培育祖国幼苗的摇篮,学生们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的营养,他们吸收的健康信息越多,认识更加健全,校园暴力的衍生几率也就越低,学校应改变单一化的批评管理形式,采取多方合力,努力净化校园环境,培育出有担当、有能力、有智商、有力量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预防;校园暴力;培养;力量;孩子

引言:校园暴力的衍生原由大多都与学生的“缺爱”有关,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环境中,都始终感受不到被尊重与认可,研究表明,在健康环境中,被爱意包围长大的孩子虽然偶尔会骄纵自私,但他们不会利用暴力去伤害别人,反而是在寂寞坎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感受到浓厚的爱意,经历一些不公与坎坷就容易激发潜在的黑暗心理,孩子们暴力他人或者是被暴力都有根本的原因,应找到问题的根源,消弭学生的暴力想法,促使他们尊重生命、热爱集体,在和谐的空间中自然的成长。

一、教育学生不能“怕”字当头

提到校园暴力,我们想到的不僅是对施暴者的惩罚,同时也有对受害者的同情与好奇,之所以被选为施暴的目标,是由于学生过于软弱,不敢反抗,一些学生日常表现过分的突出,而受到周围人的嫉妒或者“看不顺眼”,他们在缺乏身体上的抗争能力上,心理也开始打“退堂鼓”,一次次的妥协默认导致暴力分子始终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校园在制止暴力事件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自我保护,例如:学生方面:当学校有人向学生“要钱”、施暴,甚至侮辱学生,拍摄不健康视频时,学生应具备法律意识,从心理上树立起平等的心态,进而可能性的保留证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大声呼喊,不去人少的地方流连,利用声音为自己壮胆,也让对方看到自己不是逆来顺受的,而在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自己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也要记住对方的相貌,不宜当场太过应激,说出后续会报复这样的话.学校方面:在受害后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组建的校园暴力控制小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反暴力活动,邀请公安机关的专业人员教授学生一些反抗动作,学校一经发现暴力问题,不仅要对暴力分子展开心理疏导,同时也要组建对受害者的保护小组,选择身材健壮的同学每天轮流护送学生回家,学生身上不宜带太多的零用钱,日常强化的德育教育,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禁止施暴,学校应明确,学生没有任何的权利向别人施暴,任何的理由都不足以成为校园暴力的理由,形成校园合力,以教研组为核心带领学生检查班级中是否存有尖锐物,学生是否按时到校等.

二、构建校园暴力问题投诉渠道

一些校园暴力的产生之前,部分的学生会有知情的可能,但是他们不敢告诉教师,更加不敢与之对抗,大多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学校应为校园暴力的举报提供平台,且通过匿名、便捷的举报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里话,另外既不去猜测谁会成为校园暴力的参与者,不冤枉学生,又不放过任何一个旁观者,一些施暴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参与打架斗殴却在旁边拍手叫号,这些学生品质恶劣与施暴者雷同,要组建校园反暴力宣传,在班会上构想未知事件,鼓励学生提出相关的对策,集思广益拦截暴力发生。

三、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班级中可以组织“我的神秘朋友”活动,将一组中的几个男生女生结合起来,尤其是要通过男生保护女生的方式,组建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在施暴发生的可能之前,可将自己的“保护牌”放到朋友的书籍中等,暗示朋友去通知教师,形成一股互帮互助,互相观察的保护流。

四、学校协同家庭共同保护

我们在提倡对孩子的力量培养时,也应结合起家长的能力,无论家长能否关注孩子的状况,都应尽可能的去掌握孩子的行踪,按照学生每天定时回家的规律等,去分析学生可能滞留学校的原因,校园暴力都发生在课后,因此在家长发现孩子没有及时回家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询问班级群中其他学生该生的动向,显现出暴力倾向的孩子,更应该与家属通过电话等形式联系,联系中并不仅是通知家长该生最近的不良表现,更多的是让家长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不要过激的去批评、逼问,导致学生出现逆反情绪。

五、慎重择友

学生有自主交友的权利,但部分学生出了校园的朋友外,还爱结交一些社会的“大哥”,这些人通常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定期的工作,属于社会上的游散人群,他们闲来无事,多是流连于网吧等场所,喜欢带学生去尝试一些刺激,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们正处于对世界好奇的阶段,教师应与思品教师、语文教师等沟通,在课堂上通过教学知识熏陶学生的心灵,使得他们增长见识,不要被简单的新鲜事物吸引迷失。

六、转化学困生

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施暴的可能性更高,教师应在日常中,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一些学生的成绩不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耐心的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当学生将精力集中到求知中,也就缩减了学生去暴力的可能,尤其是针对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睡觉的学生,教师要谆谆善诱,避免学生自暴自弃。

七、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

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后,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发展积极兴趣,抑制消极兴趣。而孩子经常接触的伙伴和事物,也会影响孩子的喜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外环境。校园展开活动,将学习进步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视为榜样宣传,从不同的 视角抵制校园暴力。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正处于认知启蒙的关键时期,应从多个层次展开暴力预防工作,强化学生的德育引导,培育出有力量、有独立意志、有健全思维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爱珍.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培养学生抵御侵害能力[J]. 科技信息, 2012(18):241-241.

[2]金一清, 周恩芳. 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校预防机制之构建的思考[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9(4):64-68.

[3]蒋小燕. 源于家庭显于学校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J]. 教育, 2016(9):79-79.

[4]董志伟.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具有攻击性校园暴力案件透析[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0(3):19-20.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预防力量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