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2)

2017-01-15 12:40高雪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引导阅读能力培养

高雪华

摘要: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一般来讲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知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不断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引导

引言: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逐渐革新。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日后国际交流能力的基础,而阅读又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而加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帮助他们扫清语文学习障碍的要求,又是帮助他们延伸课外阅读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走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用最为先进的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授课。在通常的情况下,老师都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显著弊端就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进行滔滔不绝的宣讲,学生们在下面听得浑浑噩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抑制作用[1]。除此之外,这种模式还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的仅仅是单纯的被动吸收知识,不利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养成,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们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2、情感体验缺乏

在现如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但是一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而是只顾运用教学技巧。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了太多的表面知识,而没有深入到文章的实质和核心,导致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最终造成了学生们情感缺失的不利后果。因此,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引导学生们正确运用阅读技巧也至关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完美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只有自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才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在最大范围内得以提升[2]。

二、小学语文引导小学生阅读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首先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范读,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第二,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3]。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地震的纪录片,并展示地震中的感人片段,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有更多的欲望。

2、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增强阅读效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传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经过实践证明,一般将阅读分为“通读”、“熟读”和“精读”,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解决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进行熟读,了解水罐每次的变化是因为什么,文章题目为什么是七颗钻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联想的能力。最后进行精度细读,使学生感受文章任务的美好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3、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促进深入理解

语感是学生轻松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语感丰富时,自然能快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阅读课文,理解与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感悟其中的美[4]。比如在学习课文《蜗牛》时,便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形式,整体性地把握课文,理解作者的中心情感及情感的不断变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一时应该很难理解这种情感变化,所以不妨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学生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蜗牛呢?它的外观、形态、表情通常是怎样的呢?以此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蜗牛玩耍的情境,然后老师可以再用多媒体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当学生对蜗牛有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后再参与到课文阅读中,相信会灵活体会文中的精美句子,感悟到作者借助蜗牛反馈出的精神。

4、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丰富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还要去进行课外阅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设定阅读几篇课外文章,然后要求学生读完后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然后再设定谁完成了这些任务有奖励,这样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会被激发,学生在无形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或者是教师利用教室中的墙面去张贴一些课外的文章,把墙面划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张贴不同类的文章,然后让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可以去阅读了,让小学生高兴地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综合上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阳梅.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08):125-126.

[2]高玉莲.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11(33):156-157.

[3]苏友拉其其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26(15):148-149.

[4]牟景文.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178-179.

猜你喜欢
引导阅读能力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