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7-01-15 12:40张蕾磊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

张蕾磊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技类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注重实验课教学,改造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从而实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创新意识;培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阶段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一个不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物理课本中存在着丰富的创新资源,现实物理教学中通过课本中的实验入手,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思维,并由此过渡上升为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及课后实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进行动手操作的很好素材。因而物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其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1]。科技创新能力的获得最终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学生虽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但如缺乏动手,还是不会有所创造。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通过手脑并用,具体做出些东西,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反过来又可实现把创新思想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更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物理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物理课本中的实验及课后的小实验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观察与动手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拉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为根本,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吸收知识的兴趣,获得创造性技能和思维,养成科学的创造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先做一个筷子在水中变弯的实验,然后提问,提问要尽量避免诸如“筷子在水中变弯是不是因为折射呢?”此类的问题,而应该提问“筷子为什么会弯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呢?”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发表质疑,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改造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在重视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验证物理理论,说明物理应用,示范操作规则,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逐渐凸显出来,它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位置,学生仅是一名看客而已,有的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演示实验漠不关心,从这点来说,老师做演示实验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因此教师应根据演示实验的内容与学校的客观条件做适当的改变,有的演示实验完全让学生去演示、去表演。如果时间许可,可让多个学生轮流进行。有的演示实验可邀请学生做实验助手,或经简单培训后,让他们自主进行操作。在表演开始前,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束后,对现象进行解释,允许并鼓励有不同的见解。这样上台来演示的学生肯定自己要先思考后动手操作,思维获得了训练。下面的学生,由于是自己的的同学演示,他们肯定有不服的心理,会更加注意观察,以致能否找出上台演示的同学的不足。最终,不管是上台演示的,还是台下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多次这样上课,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就会不知不觉中提高,随之也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3]。

四、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发散思维

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只是按单一方法进行,只达到会做的层面,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此对某个探究实验,先在课堂上讨论可能有几种实验方案,课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揣摩、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加以探究,最后选出最好的实验方案[4]。比如《研究匀变直线速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学习完这些相应的知识后,可在实验室摆上这些相关的器材,问他们能完成哪些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完成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多条路径思考回忆,按他们的方式排除、筛选,最后得出认为最对应的方案来完成。学生们的思维获得充分的锻炼,能对问题多角度去思考,培养发散思维,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親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悟,从中留下终身难为习惯。让学生多做实验,难忘的经历,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时时刻刻有创新意识,并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秦坤哲 .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4(06):53.

[2]李红霞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吴成侃 . 探究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J].高考,2017(10):52.

[4]徐志刚 .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04):125.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培养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