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2017-01-15 12:40米玛次仁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新课改教学方法

何太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重心也向素质教育偏移,这对教师的工作又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重心由应试教育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成长状况逐渐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方程求解以及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立体想象能力以及计算应用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依靠传统教学方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学生的数学水平分化较为严重,为此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创新和变革数学教学方法,以适应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通过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数学情境,从而增强课堂活跃度

小學时期学生正处于性格脱跳、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很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导致数学教学的效果十分不理想。这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性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轻松有趣的数学环境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授课,不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可以转化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将书面上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以及音频视频,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地球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而引起的日夜交替和时间的变化,尤其是为学生展示年、月、日之间的单位换算,1年等于12个月,等于365天,其中1、3、5、7、8、10、12等几个月份每月31天,4、6、9、11每月30天,而2月份则是根据平年和闰年的不同而变动。

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即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的状况,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从而实现师生主动权的互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以及三角形的种类和边长之间关系等知识录入教学视频中,便于学生自主观看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解之处向教师提出,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深层次的知识讲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技能,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活动,将学生进行相等人数的分组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前后座的四人小组,对抛硬币和掷骰子的次数与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运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的学科,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学元素以及数学原理的应用设计,为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从而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数学生活化习题训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校中的植树绿化作为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学校小路长1000米,两端都要种植,每隔5米种一棵树,整条路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对此,学生可以进行分段式的实际观察,10米的道路需要种植3棵树,即10÷5+1=3,同理1000米的道路需要种植1000÷5+1=201棵树。

例如:在“克、千克、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秤和表盘秤作为教学辅助用具对生活中的各种实物进行重量的称量,苹果重量150克,一个西瓜重量为5千克等,将克、千克、吨等单位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教学重心的转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成长状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聂雁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6(09):175-176.

[2]李晓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11):157-158.

[3]周海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88.

[4]黄倩楠.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6(04):61-62.

何太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重心也向素质教育偏移,这对教师的工作又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重心由应试教育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成长状况逐渐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方程求解以及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立体想象能力以及计算应用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依靠传统教学方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学生的数学水平分化较为严重,为此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创新和变革数学教学方法,以适应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通过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数学情境,从而增强课堂活跃度

小學时期学生正处于性格脱跳、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很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导致数学教学的效果十分不理想。这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性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轻松有趣的数学环境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授课,不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可以转化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将书面上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以及音频视频,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地球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而引起的日夜交替和时间的变化,尤其是为学生展示年、月、日之间的单位换算,1年等于12个月,等于365天,其中1、3、5、7、8、10、12等几个月份每月31天,4、6、9、11每月30天,而2月份则是根据平年和闰年的不同而变动。

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即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的状况,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从而实现师生主动权的互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以及三角形的种类和边长之间关系等知识录入教学视频中,便于学生自主观看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解之处向教师提出,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深层次的知识讲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技能,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活动,将学生进行相等人数的分组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前后座的四人小组,对抛硬币和掷骰子的次数与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运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的学科,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学元素以及数学原理的应用设计,为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从而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数学生活化习题训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校中的植树绿化作为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学校小路长1000米,两端都要种植,每隔5米种一棵树,整条路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对此,学生可以进行分段式的实际观察,10米的道路需要种植3棵树,即10÷5+1=3,同理1000米的道路需要种植1000÷5+1=201棵树。

例如:在“克、千克、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秤和表盘秤作为教学辅助用具对生活中的各种实物进行重量的称量,苹果重量150克,一个西瓜重量为5千克等,将克、千克、吨等单位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教学重心的转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成长状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聂雁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6(09):175-176.

[2]李晓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11):157-158.

[3]周海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88.

[4]黄倩楠.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6(04):61-62.

刘小兰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活跃,这就需要教師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特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从而彻底改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利用数学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特点

1.1初步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最基本的数据运算和数字认知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成长期,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涉猎心理,善于模仿和学习。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把握数学的本质,了解数学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能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数据认知和数据运算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1.2学会用数学工具进行交流

数学是一门科学语言,数学的基本逻辑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语言的魅力所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在数字认知的基础上,还要教育学生合理利用数学工具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解释、说明常见数学的问题和现象或证明、推理出相关问题的结果。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数学语言,通过让学生简单了解和应用,可以让学生增强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1.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人格塑造和兴趣培养的关键,也是学生启蒙的最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思维的可塑性强,而且对周围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字认知和数学运算,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1设计合理教学方案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对数学课堂的大量观察发现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解答。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部分,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往往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获得与发展。这种集体作业的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和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节奏,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带来学生理解知识的假象,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对此充分考虑。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强,比较抽象的教学科目,总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会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在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应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新奇的事物,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自选主题,开展调查活动,如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学习用品消费情况、课余时间安排情况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数据,然后比较调查结果,制成统计表。这样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3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改变而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各大企业或单位青睐,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它将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导方法。学生们早已熟悉、看惯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结合式教学,感觉到乏味、没有新颖性。若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进度等相关内容,将教材知识编排到课件中,同时适当配用简笔画、图像或播放方式等手段,利用这种形象、具体、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专注性[3]。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又将大大降低。因此,可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对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

2.4创设动手操作活动,培养探索精神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和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际操作掌握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体验,实现思维的发展[4]。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具体的边长剪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讨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讨论,就可以更熟练地掌握有关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结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既复杂综合性又有很强的学科,其逻辑性强,思维灵活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改变并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十分必要,既能克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能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的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辛包秀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10):52-53.

[2]邓金明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5):64-65.

[3]刘丹 . 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126.

[4]车艳菊 .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6(07):96.

米玛次仁

摘要: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感知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在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这样的教学目标影响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本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教学活动,实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师主导课堂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受限,这对小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十分不利,新课程改革影响下,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真正实现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目标。

一、启发下促使探究思考

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式,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之前一般要提前询问和测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在课堂上也要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在进行“除法”教学时,要求商的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而在某算例中千分位出现了4,对此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该怎么办。此时激发学生的向往期待,渴望教师进行下一步求解,或告知其应该怎么办,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进而主动探究思考问题,进而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中进行思维转化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契机。在生动的情境中,進行思维转化,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简化思维分析的步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转化法”为例,“转化法”的应用,能够简化学生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简单易懂教学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强调遇到减法时利用加法思维,在除法运算中使用乘法口诀,这就是最基础的“转化法”应用[1]。而在中高年级的几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学习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之前学习的图形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强化学生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的计算公式与推算方法后,能够自主验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法则。只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转化”学习意识,才能更好为其后阶段的深入学习夯实基础。比如:植树问题的研究,创造生活情境:小明每天回家都要经过一条小路,小路全长100m,在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理解,并展开联想,进行验证。分析例题:把小路缩短,我们就将原来的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那下面我们就将小路缩短到20米来研究,这时,学生在转化思想的影响下,茅塞顿开,将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形象又有创意地解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全面落实现代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并降低数学教学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并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提升[2]。在具体的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针对性地提升课堂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通过图片、音乐及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可以主动参与由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3];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和计算方法进行初步理解之后,再展示出几张带有思考问题的幻灯图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得出问题答案,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授“测量单位换算”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就能进行课堂内容演示,画出一条线条,且该线条总长为1m,接着再画一条线条,该线条总长为1dm,用第二条线条截取第一条线条,观察要截取多少次才可完成,并总结实际截取当中两者存在的实际关系。利用多媒体加强实际课堂演示,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操作凸显出某个或某些数学问题,这样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测量单位换算”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好奇心。

四、融入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对学科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为顺应课改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合理融入实践操作环节,为小学生的为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客观条件[4]。例如,《圆的面积》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的面积求法,启发小学生利用拼接、移动的方法自主探究,如我在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就给出学生相关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圆柱蛋糕顶部的圆形面积,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尽管学生求出的结果和正确答案有所差距,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有效培养了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改理念。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当前我们需要集中思考和分析构建有效课堂的路径,本研究试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的创新教学思路,希望本研究内容和观点具有参考价值。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锦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探讨[J].新课程(下),2014,21(07):133-134.

[2]令俊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2(25):157-158.

[3]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36):188-189.

[4]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5,21(03):116-117.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新课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