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1-15 12:40牛友礼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牛友礼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重建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在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江泽民同志早就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需要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非朝夕之功,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展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创新能力。下面是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孔之见,还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課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笔者找到一个钟表用一个袋子罩住,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猜是教本,有的学生猜是衣服等等,学生看到我面部的质疑,我说:“同学们:老师把它拿到你的耳旁请你认真的听一听,把你听到告诉老师好吗?”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立刻举起自己的小手说: “是钟表”,我追问:“同学们你想知道每滴答一声是多长时间吗?”学生齐答:“想”,我随即板书《秒的认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孕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雷登塔尔说过:“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的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学生动手。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一系列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忆上述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得出用转化思想解答。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圆的面积,其次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做一个实验: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事先要布置学生剪好)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让学生把发现的结果跟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提高。又如: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帮助父母亲计算客厅或房间装修所需要的地砖和钱。学生必须对客厅或房间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发,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的创新思维环境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每位儿童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教师应关注到这一点,使学生免除种种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在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才不会因师道遵严而束手束脚,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压抑了创新能力的萌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例如教“角的认识”时,依据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说一说物体中的角,指一指教室中的角,摸一摸身边的角,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所认识的角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实物中的角”尖尖、直直、平平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角”各部分名称埋下了伏笔。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人人有收获,个个都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巧设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性习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解题过程多样化,结果不唯一,学生就必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着思维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确判断。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下题:筑路队修建一条2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前5天修了全程的1/4,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高速公路需要多少天?把此题发给学生,并尽可能让学生多找到几种解题方法:归一法:200÷(200×1/4÷5);倍比法:5×〔200÷(200×1/4)〕;方程法:设需X天,200÷X=200×1/4÷5;分数法:5÷……上述解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常用解题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复习了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收到了“精讲一题、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神话。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培养,把握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