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初探

2017-01-15 12:40万莎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渗透核心素养

万莎莎

摘要:小学是学生的思维启蒙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认知还较为浅薄,对语文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面,语文教学中为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基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多视角渗透核心素养,导入趣味的元素,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核心素养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可提炼出语文的启发性元素,预留时间允许学生阐述独立的见解,大胆的表达对语文的想法,延伸周围的语文知识体系,以综合的视角进行语文的思辨,小学语文应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化的教学特点,多视角渗透语文的思想,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语文的全新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渗透教育

引言:核心素养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搭建于夯实的语文基础上延展开来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构建与学生的互通桥梁,真正的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对语文的腻烦情绪。慢慢地学生带有兴趣与热情参与语文的互动,逐步走上自主的语文思考之路。以自主意识的树立,循序的形成语文的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以情境的代入,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传承经典诵读,提升文化底蕴

语文中包含诸多经典的知识内容,这些经典的知识其中又囊括了多层次的智慧,正是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启蒙的关键点,教师应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形式,让学生吟诵经典,传承经典。学生孜孜不倦的吸收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文化底蕴,在充满了无限奇妙韵味的空间环境下,学生逐渐地对语文衍生兴趣,受到不同题材内容的熏陶。学生开拓了眼界,走向更加广阔的文本世界中,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应改变课堂的角色定位,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断充实学生的文学积累素材,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使其自主参悟文学经典。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读《水浒传》、《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名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义”,什么是“锲而不舍”,这样在小学生的心中从小就种下了高尚品格的种子,使他们受益无穷。

二、结合实际体验,改变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手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情境化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一个情境化的真实活动情景当中,学生通过参与其中而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出游,更好地贴近自然,去田野间观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孩子是怎样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观察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认识许多新鲜的事物。再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篇文章时,教师可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观察爬山虎,并提醒学生特别留心观察爬山虎的脚。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作者对爬山虎脚的描述方法。此时再加以扩展运用,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会到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重视课外延伸,扎实语文功底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并在无形中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逐步内化成个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教养的养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还要与学生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角色转换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改编课本剧、再现生活情境、即兴演讲、思维对碰等各种形式,将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各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美丽的大兴安岭》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还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社会调查或宣传标语等,丰富课内知识。教师也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人文情操

审美鉴赏以及创造实质就是对学生情操的积极陶冶。语文审美鉴赏以及创造主要根据语文教材。陶冶学生情操,也就是所谓的教师根据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向学生施加美的影响。例如:王维的一首《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句中有三种意象,分别是明月、松间和清泉,学生能结合诗人描绘出的意境进行想象:一轮皓月悬空,万物都开始沉寂;只有溪流中的松树和明月下流淌在山中,就像一条洁白的素带。这样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以及感受美的能力积极培养,并将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動了各科教学水平提高与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时刻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积极投入教学实践与创新,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为学生的发展助力,以此深化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实施更为有效的核心素养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民俗文本解读以人教版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0):74-75.

[2]林爱珠.一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管见[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121-122.

[3]郭晓明,范国民.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的模式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4]郑毓信,甄小丽.多层次视角的数学教育研究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四[J].小学语文教师,2016(4).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渗透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