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7-01-15 12:40张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张黎

摘要:创新思维是创造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也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提高。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论述,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要从学校的基础教育抓起,从基础学科抓起。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首先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并能展现自我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乐于探索、追求未知的欲望。让数学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成为学生孜孜不倦、乐于探索的知识殿堂。

一、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在不同方法中求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例题时,我就没有用课本中的计算思路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找出题的多种计算方法[1]。在教师"看谁最聪明,想的方法最多"这样富有激励、煽动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兴趣盎然,探索情趣高涨。通过动手、动脑,一张张小嘴娓娓道出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思路。有些与课本中的计算思路虽然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实在难能可贵,这就是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表现出来的很了不起的求异和创新。我在每位同学表达了自己探索的计算方法后,都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这种计算方法,从而满足和鼓励了学生探索、表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发言。为学生营造创新的空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关于圆锥课题的时候,可以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关于圆锥的相关问题,学生在操作中会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2]。例如:请同学们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学生会回答: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柱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将满圆柱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鼓励好奇生疑,激发创新思维

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3]。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0元、50元、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这一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4]。我说:“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华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7,12(36):182-183.

[2]郝玉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8,45(08):135-136.

[3]贡秋曲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8,24 (07):153-154.

[4]杨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探析[J].小学时代,2018,26(10):128-129.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