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1-15 12:40达宗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宋家武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技术和理念。所以,为了能够与这个社会更加的适应,教育事业应该进行全面的创新与发展,教育部门颁布了新的教学方针和政策,提倡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些基础类型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提高学习的效率。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当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以及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学生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正是接受教育的好时间,但是爱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得孩子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此就需要特定的关心和培养【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使其集中学习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在在小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学习的方法以及数学思维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然后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中能够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便于对问题的解决和思考。

(二)小學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语文和英语是小学学习的三大主科目,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生活中如果具有好的数学素养,就会对数学知识和数字特别的敏感,分析之后就能够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2】。

2、产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灵活的应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一)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核心素养缺少重视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小学教师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始终坚持落后的教学观念,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创新与改进。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教师普遍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度低,核心素养的教育就更加得不到重视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根深蒂固,在短期内革新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非易事【3】。

(二)没有完善核心素养的实践方式

到现在为止,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观念并没有出现多长时间,所以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也因为在实践的方式上存在很多的误区,所以就导致了核心素养的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很多的教师不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转变过来,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主义,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生活问题与核心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运用到数学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使学生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例如,教师在教学“找规律”时,有的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贴磁砖引入课堂,在浴室的一面贴上磁砖,中间的 4 块花磁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整个墙面长有 8 格,宽有 6 格,让学生思考如果将 4 块磁砖组成的图案贴在墙面的任意一个位置,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根据种类问题展开思考,启发学生将图案进行平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平移的规律,以此使学生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4】。

(二)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核心素养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还原,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运算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得出相应的算式。如提出这个问题:一包薯片 5.8 元,一瓶果汁 3.8 元,买一包薯片和一瓶果汁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对这一问题都会计算 5.8+3.8。在计算准确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为9.6 元。这些结果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5.8 元 +3.8 元,5 元和 3 元加起来是 8 元,2 个 8 角加起来是 16 角,也就是 1 元 6 角。这个过程已经蕴含了推理,比如薯片接近 6 元,饮料接近 4 元,以此推出9 元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习的深度与核心素养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容易导致思维的弱化,不利于思维的扩展,对知识的认知也只会限于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提倡分析、思考、创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取到知识中有效的价值,促进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良性循环。例如,教师在教学《画正方形》时,让学生在一个长 8 格,宽为 4 格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应在网格点上,大多数学生都会画,并很快计算面积为 1、4、9、16。之后要求学生画的正方形面积不得为11、4、9、16,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经过研究之后,学生克服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得出新的画法,学生通过图形的本质特点尝试,得出以小方格对角线为正方形边长的正方形。以此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启迪学生正确地思考分析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胜国.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思维与智慧,2016(26):20.

[2]梁文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84-85.

[3]郁丽娜.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98.

[4]刘巧菊.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学周刊,2018(11):91-92.

达宗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遵循新课程理念,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提供助力。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依然片面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因此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我们要贯彻课改精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数学意识养成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开始重视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要引导学生获取数学学习能力,为其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下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分析。

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认数、统计和测量等数学知识技能为根据而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1]。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理解并将其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以此将其面积准确计算,并在相关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该面积计算公式等。而该内容可培养的核心素养包含学生推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模型思想和符号意识等,同时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帮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感悟,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有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一数学思想意识具备后,才能通过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丰富,核心是基础数学概念,另外还包括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运算、测量以及画图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教学任务。经过实践教学检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将学生代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并且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也符合情境教学特征,利用生动的情境化解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2]。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目:“游乐场中的小火车有5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乘坐2名小朋友,那么这辆小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名小朋友呢?”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游乐场中的相应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进来,研究这道题目的计算思路。当学生对乘法运算法则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可以继续抛出新的乘法类型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乘法的意义,实现计算技能的不断提升。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3]。基于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就是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核心素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展开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为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并分析观察,再由教师进行引导,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比如教学“千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在学生已学会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进位法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设置一些三位数加减法的习题和例子,让学生自行探究,使其通过知识的迁移规律和学习的类比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挑战欲,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四、注重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学习的契机,利用学生常见的数学问题,结合其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充满了逻辑性,如果缺少了实践活动,学生将会很难对知识进行真正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4],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这对发展数学的整体性来说尤为重要。在现阶段的教学和探索中,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这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所在。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时,其中就讲到了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度无关。但是在对其进行理解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很难真正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几张纸,然后让学生裁出几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接着再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正方形有大有小,但是它们每个角都是相同的,都为 90°。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便能领悟到为什么说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无关了。

结束语:

综上,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内涵,并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积极探究,创新和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琴.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32(5):178-179.

[2]于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21(12):503-504.

[3]任海莹.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27):153-154.

[4]任霞.浅议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56(12):196-19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