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2017-01-15 12:40张国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困惑反思新课改

张国华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突破了传统上多年来实施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改革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对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反思,真正的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提问质量,尝试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真正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困惑;反思

引言

面对新课改的大背景,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但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却出现了各种困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还要尝试提问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激起学生认知矛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研究欲望,进而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分析

1.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涉及提问环节,因为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整堂课中学生不主动提问,就会逐步形成只有教师问,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回答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违背了课堂提问原则,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保持和提升。

2.教学方式落后,脱离实际情况

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一般而言并不擅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种现象在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但是,在多媒体高度发达和普及的现在,一些电子产品在不断被应用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而且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采用现代电子产品,相比较而言,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和學生的互动学习中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1]。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反思

1.优化教师提问质量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只是围绕让学生得到知识,而且开始重视学生思维的开拓,让学生变得比之前更为聪明。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同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教师的提问工作做得好,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以及独立研究课题的重要方式。提问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单纯地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进行知识反馈的方法,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2]。伴随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方式要变得越来越简洁,并且针对性要比之前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没有针对性,随机性特别强,这种方式既反映了课堂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展现出教师对学生心理没有全面了解。

2.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如果引发学生认知矛盾的方法用的恰当,那么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可以帮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比如,教师让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会要求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说:“文章为什么说鲁迅是伟大的呢?”此时教师应该做出肯定的回答,但要制造出必要的悬念:“文章的作者到底在怀念伯父什么呢?请各位同学认真读课文,看谁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阅读课文产生的兴趣,肯定比之前一上课就进入主题讲课要大的多。

3.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主体,引导学生逐步向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新习惯转变。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场景和语文知识、语文游戏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和发展[3]。小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是很灵动的,通常具备成年人没有重视的思路和创新思维,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重视,耐心解读学生的思路,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一定要多鼓励。比如在教学课文《乌鸦喝水》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对他们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

4.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和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同时也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现象的形式对现代教学信息进行全面展现,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教学造成的不良局面。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习方法、内容、策略以及发展目标,从多个领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将图像、声音、颜色、文字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一方面所传信息表象更加具体,另一方面可以收到生动、鲜明的立体效果,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帮助其不由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4]。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课文时,这一文章有着很强的科学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出的启示,比如根据青蛙眼睛发明了电子眼,根据动物的爪子研究了起重机的挂钩结构等等,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更多的小发明。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师生双方以及社会上的共同努力,但无论如何教师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着力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立体的教学环境,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毛明月,王玲玲 .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5(30):89-91.

[2]祝灶英 .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方向[J].知识窗,2017(01):75-76.

[3]王文康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J].时代教育,2017(03):20-21.

[4]唐燕妮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122.

猜你喜欢
困惑反思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