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17-01-15 12:40王海菊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误区新课程

王海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激发学习兴趣,构建知识模式,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合作意识。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合理分组,通过情景创造提高兴趣,实现小组讨论互帮互学,还要进行必要的有效引导,从而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要让小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实践、探究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还会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1.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教师根据自己喜好即兴对学生进行随机组合,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形成明确分工制度,小组成员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责,很多学生只是做着与小组讨论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很容易演变成为优秀生个人表演舞台,而其他差生只能被动接受,导致这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最后,学生只是单独对问题发表个人观点,而没有进行深入的互相交流。

2.学习问题设置不合理

很多教师没有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将其简单等同于在课堂中多提问题,不管任何问题都要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而大多数的问题不具有启发性,纯粹是为合作学习而进行的,最后的结果知识合作形式化。

3.合作过程太过随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而不愿意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只想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而且总结和发言也大多只是个别成员的观点,从而使小组合作过程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效果并不好[1]。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1.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的原则应该做到“求同存异”,具体来说,小组之间要“求同”,指的是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要差不多,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正常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存异”,目的是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教师还应该为每个小组分配好角色,应当包括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汇报员,他们之间各自有着自己的职责,组长主要负责与老师沟通,组织本组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得和结论;实验员主要负责情景实验的操作;汇报员负责最后结果的汇报和展示。学生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提升。

2.通过情景创造,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学生们自己拍摄的图片,而不是教师自己准备好的教材,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会极大提高,因为小学生的天性活泼,所以展示他们自己的素材会感到很有成就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们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2]。比如在“三角形”知识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合作用三角形造自家的房子,再给学生们分发完小棒材料后,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都想给自己的小组造出漂亮的房子出来。这样一个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学生们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完后会指出,三角形的东西比较牢固,三角形不易变形。然后让学生们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呢,同学们会展开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这种情景的创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练习时,有些容易出错的题,各有各的说法,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也掌握得更牢固了[3]。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出示4 时 55 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 5 时 55 分,有的认为是 4 时 55 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我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5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4时 55 分。说错的学生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培养了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4.注重有效引导,帮助学生达成合作目标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不少困难,要想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要为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目标,要为学生解释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等[4]。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也是教师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真正享受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都能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胥梅.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新课程导学, 2016(02):56.

[2]俞春波 . 浅谈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6(02):90.

[3]吴桂英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42-43.

[4]蔡淑玲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6(07):115.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误区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