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措施分析

2017-01-15 12:40孙瑀鲛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孙瑀鲛

摘要:高中教育历来是被广泛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它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获得的终身受益的品质与素养,语文教育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措施

高中教育是一个既不属于义务教育,也不纯粹归于个性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并且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达成,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韵味,能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现实状况和情感内涵,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从内容上分析,语言表达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突出事物怎样的特点,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情感特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

首先,高中语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我的发现,同时,在日常的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表达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最后,在此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学生要能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文学作品,主动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对语言和文学独到的认识。

思维提升与发展这个语文核心素养重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形成了对学科的知识内容的认识和主动思考的素养,这就打破了人们对语文学习死记硬背的固有印象。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品質。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认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比如《青玉案》中贺铸对于自己的愁绪表达十分精妙,“若问闲情都几许,一穿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隐含的设问句,第一句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后三句却用写景来回答。三个场景单独来看都是特别美丽的景色,各自都有审美的价值,首先让词的意蕴上了一个档次;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景物如何回答了前面的问题,这三个景物的特点都在于微小,但是却绵延不绝,持续时间长,在脑中构思出这样的图景,闲愁如何深,如何长,如何难以脱离就自然能够感受到了,这就是这首词的高妙之处,于审美中体现愁思。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要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应该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育还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个人专长的发挥。学生语言学习脱离了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埋头做笔记”和“考试牢记答题模板”。

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名著阅读、生活体验和表达交流,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教学不能一味地模式化,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活学活用,着眼社会现状

语文学科学习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三)多元发展,打破应试局面

填鸭式的教育无法满足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素养的培养要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方面出发,来探索汉语文本的意蕴。同时还要从整体阅读感悟着手,到语言文字情境中找出认知依据。从而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成长向着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具有盲目性的生态环境,尤其语文学科在高中层面上被社会边缘化,学生们普遍认为语文是“低效”甚至是“无用”的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感性,过于重视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同时也与语文教材过于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性的特点有关。除此之外,还与当今中国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极大的联系。由此观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全面理解掌握,同时推进汉语语言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52-54.

[2]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2018(09):93.

[3]赵中强.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学周刊,2018(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