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增强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2017-01-16 02:20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干扰素

万遂如

动物免疫增强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万遂如

1 动物免疫增强剂的定义

动物在长期的种族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复杂而完善的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一个完整的免疫网络,产生极为精密而协调的免疫应答,以保证机体内免疫环境相对稳定。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可导致动物体免疫功能缺损、免疫力低下以及免疫抑制等,易引发传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等的发生。临床上可应用动物免疫增强剂预防与治疗这些疾病,使其重建免疫功能、恢复常态或增强,以保障动物健康生长。由此可见,动物免疫增强剂是指能非特异性改变或增加动物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即是能非特异性增强动物机体原来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机体抗病力的物质;也是一类能增强白细胞活力并提高动物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疾病的抵抗力的化合物质。

2 养猪生产中常用的动物免疫增强剂

现代免疫学研究发现,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已超过 120多种,根据作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于防治动物免疫力低下与免疫抑制性疾病,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一类物质;另一类是免疫佐剂,能辅助抗原,增强疫苗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即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物质。目前,养猪生产中常用的免疫增强剂简介如下。

2.1 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多种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细菌及大分子等)作用于有关生物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等)后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糖蛋白),由于它们具有干扰病毒 RNA 和 DNA 的感染、合成和复制的能力,故称之为干扰素。在正常动物的肝脏、脾脏、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中均可检测出。干扰素的命名可根据动物的来源确定分类系统,再按干扰素的抗原特异性和分子结构分为不同的型别。哺乳动物的干扰素可分为两类: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耐酸型)主要包括 IFN-α、IFN-β、IFN-ω、IFNК、IFN-ξ、IFN-δ 等类型,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所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Ⅱ型干扰素即 IFN-у(酸敏感型),主要是由 T 淋巴细胞受到有丝分裂或特异性抗原刺激所产生,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也可产生,对酸不稳定。干扰素抗御多种病毒和其他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和复制;同时还可增强 NK细胞、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活力,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促进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抑制病毒的复制与增殖。干扰素还能诱导细胞产生蛋白激酶,此酶在双链 RNA 和 ATP 的作用下被活化,灭活蛋白向转译起始因子(elF-2),从而抑制病毒蛋白的生物合成。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进而抑制病毒诱发肿瘤细胞生长。Ⅰ型干扰素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影响细胞分裂的 G1 至 G2期的DNA 复制并改变肿瘤细胞的表面结构和肿瘤原性,对肿瘤细胞具有去恶化作用。Ⅱ型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 NK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比如可使巨噬细胞表面的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多,使其抗原递呈能力得到加强;可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 FC 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能力;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能活化 NK 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等。

2.2 转移因子(TF)

转移因子是动物机体内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 T 淋巴细胞在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所释放的一类可透析的小分子多肽和核苷酸复合物,也是一种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因为它能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转移而称之为转移因子。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可将转移因子分为人转移因子(H-TF)、猪转移因子(P-TF)、牛转移因子(B-TF)、羊转移因子(S-TF)、鸡转移因子(C-TF)和鹅转移因子(G-TF)等。现代研究发现转移因子具有很强的传递免疫信息,转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组织相容性抗原等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激发免疫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刺激机体活化淋巴细胞,可减少免疫抑制、解除免疫麻痹与免疫不全,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转移因子作为一种新型而又安全的动物免疫增强剂具有分子量小、无抗原性、无热原、无毒副作用、不引起过敏反应、不产生特异性抗体、无种属特异性,可跨越种系界限应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3 白细胞介素(IL)

白细胞介素又称为白介素,是由白细胞产生且可调节其他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是介导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细胞激活素,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非常重要的一类糖蛋白分子。白细胞介素作为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于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在传递信息、联络白细胞群的相互作用、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 T 细胞和 B 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在炎症反应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与疫苗免疫接种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并提高动物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截至 2007 年已报道的白细胞介素共有 34 种,它们均具有多来源、多功能和多作用途径的特点。其立体结构有 β 三叶草型、4-螺旋束型和 β 三明治型等。信号传导方式有胞外因子-受体复合体相互作用和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等。

2.4 免疫核糖核酸(iRNA)

免疫核糖核酸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信息遗传物质。它能将供体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的 T细胞和 B 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但其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外源性免疫核糖核酸对受体细胞无种属特异性和抗原性,不引起可见的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现代研究认为免疫核糖核酸起着mRNA 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传递免疫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免疫核糖核酸与抗原结合后,变成了“超级抗原”,可大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免疫核糖核酸防治病毒性疾病、真菌感染、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及肿瘤等有一定的作用。

2.5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在抗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下由B 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根据其大小、电荷、可溶性、化学结构等理化特性与抗原性等可将其分为IgA、IgD、IgE、IgG、IgM 5 类。它们具有抗病毒、抗外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保护动物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五官等黏膜器官的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起关键作用,还能凝集颗粒性抗原,中和病毒粒子,介导宿主细胞免疫,以及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2.6 胸腺肽(TM)

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能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总称为胸腺激素。其中包括胸腺肽(胸腺素,TM)、血清胸腺因子(STF)、胸腺生成素(TP)及胸腺体液因子(THF)等。胸腺肽是由胸腺的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它具有调节和控制 T 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呈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胸腺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调节剂。临床上可用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2.7 维生素

维生素作为营养性免疫增强剂,能从多方面影响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比如猪只饲粮中缺乏维生素 A 能造成机体淋巴器官萎缩、NK 细胞活性降低、机体上皮组织的屏障功能减弱;淋巴细胞转化率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的能力降低以及血清中抗体浓度下降等。在饲粮中保证猪只足够的维生素 A,可明显提高猪只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维生素A 起着免疫调节的佐剂作用。临床上维生素 A 可用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又如维生素 C 能参与机体内众多的氧化还原反应,能中和细菌内毒素,保护酶的活性基,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力;还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与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抑制肿瘤细胞释放透明质酸酶,促进细胞间质产生更多胶原蛋白;破坏致癌因子与防止癌细胞扩散等。临床上可用于慢性中毒、感冒及荨麻疹的治疗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猪饲粮中的维生素 E 作为抗氧化剂,在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可抑制有害的脂类过氧化物产生,阻止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过氧化物氧化、破坏;同时对过氧化氢、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等具有抗毒与解毒功能并清除机体内自由基而发挥抗氧化作用。维生素 E 对提高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维生素 E 可用于中毒性疾病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与硒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2.8 微量元素

常用的微量元素有硒、铜、铁、锰、锌、碘、钴、钼、铬、锡、钒、氟、硅、镍等 40 多种。微量元素是动物机体多种酶、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构成成分,与许多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也是机体主要的免疫增强剂。微量元素参与造血过程,加快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参与细胞色素及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利于氧的运输、贮存以及二氧化碳的运输与释放;保护细胞膜,减少元素和物质的毒性,有利于正常营养和代谢。还能刺激免疫应答和抗体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多种酶类,加速动物生长、发育与繁殖,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等。如果猪只饲粮中缺硒,会造成猪只免疫力低下。目前开发的有机硒有硒代甲硫氨酸和硒酵母等,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具有低毒力、作用高效、易被吸收利用的特点。

2.9 β-葡聚糖

β-葡聚糖常存在于特殊种类的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细胞壁中,也存在于高等植物种子的包被中。比如真菌类 β-葡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包括酵母多糖、裂脂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植物类 β-葡聚糖是从大麦、燕麦、莜麦等植物中提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β-葡聚糖作为广谱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它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促进抗体形成来发挥作用的。葡聚糖可增强动物血浆内补体系统的溶菌功能,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分化,促进由B 淋巴细胞分化的浆细胞产生专一性抗体的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 的分泌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使动物能抵抗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肿瘤的侵犯。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提取的脂多糖,经人工除去毒素后,仍保留有佐剂活性,可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10 寡聚糖

寡聚糖是由 2~10 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总称。其中低聚甘露糖、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低聚乳糖等能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所利用,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生长繁殖和把病原菌吸附而带出体外。寡聚糖能与一定的毒素、病毒、真核细胞的表面结合而作为这些外源抗原的佐剂,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效价,加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性。它也具有抗原特性,能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对免疫系统的反应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控而间接获得。

2.11 卡介苗(BCG)

卡介苗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活化淋巴细胞,提高其杀菌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1、2、4 及 IFN-у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 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提呈能力。卡介苗中起免疫增强作用的有效成分很多,其中有卡介苗素、卡介苗多糖、胞壁酰二肽、细胞壁骨架、甲醇提取物等,它们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卡介苗素和卡介苗多糖是良好的巨噬细胞激活剂;胞壁酰二肽和细胞壁骨架具有免疫佐剂功能;而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则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养猪生产中可用卡介苗作为免疫佐剂与疫苗同时使用能有效地提高猪用疫苗的免疫效果。

2.12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是广谱驱虫药物,也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它的特点是在动物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使用没有作用,而在动物细胞免疫力低下与免疫抑制时使用即具有恢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对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 T 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当猪只发生免疫自身性疾病及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使用左旋咪唑治疗,可促进免疫细胞增长,激活免疫因子,直接抵御病毒与细菌,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会导致肝功能损伤等。

2.13 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是一种新型的局部免疫增强剂,它具有增强皮肤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调节局部炎症反应,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它通过增强抗原递呈细胞活力,促进 B 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强 T 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Th1/ Th2 细胞因子产生,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抗氧化、抗增殖和抗肿瘤能力。

2.14 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磷脂构成的囊泡,作为免疫佐剂具有独特优点:如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在机体内有可降解性、不会引起免疫损伤、不形成肉芽肿、坏死和明显的炎症;具有天然靶向性,易于定位在肾、肝、脾等 APC 丰富的器官,APC摄取含有抗原的脂质体,经溶酶体酶的消化作用,可释放抗原,激活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可减少抗原的剂量及接种次数,可使机体长时间保持高效价抗体;能降低被包裹抗原的毒性,增强动物对抗原物质的耐受性;可提高抗原稳定性,延长疫苗使用期,降低贮存条件。

2.15 蜂胶

蜂胶是一种天然的高效免疫增强剂。它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对胸腺、脾脏等免疫系统产生强有力的功能调整,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它还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丙种球蛋白的活性和增加抗体的数量。同时由于它能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故临床可用于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

2.16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多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树脂类、萜类、香豆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木脂类、醌类、油脂、维生素、鞣质、糖肽、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与促生长物质等。许多中草药除了表现出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应激及促生长作用之外,还具有明显的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应答与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医学上将具有免疫调节与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草药称之为“免疫性中草药”,这是我国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国宝。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发现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草药有两百多种,除少数为人工种植的之外,绝大多数均为野生植物。现将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几种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介绍如下,供选用。

2.16.1 黄芪多糖(APS)黄芪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具有作用效果好、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最为重要的是有极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它对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以及对免疫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动物机体胸腺、脾脏、法氏囊及肠系膜淋巴结等主要免疫器官的重量,对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造成的免疫器官萎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还可提高病理状态下机体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进而扩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多糖还能通过保持肠道黏膜相关的免疫细胞,维持肠黏膜微循环正常功能,提高肠道黏膜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和表达等机制,提高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同时黄芪多糖还可诱导机体单核细胞产生TNF-α 和 TNF-β 以及激活体内免疫系统释放具有抗肿瘤作用细胞因子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 LAK 细胞活性而发挥其抗癌作用。

2.16.2 灵芝多糖(GLP)灵芝多糖不仅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的作用,而且可显著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增大免疫指数、提高免疫性能。同时还可有效地促进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目,直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能拮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作用。灵芝多糖也能提高动物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通过刺激肠道黏膜淋巴细胞,进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2.16.3 香菇多糖(LNT)香菇多糖是从真菌香菇中分离的多糖类成分,含有 16 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 7 种,必需矿物元素有铜、钙、锌、铁、锰、镁、磷、硒等 8 种,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与抗肿瘤的作用。香菇多糖是一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的 T 淋巴细胞辅助增强剂,在体内外均能促进 T 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其杀伤活性,还可促进 T 淋巴细胞产生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在体内使腹腔巨噬细胞扩增、活化。香菇多糖还可促进白细胞介素-2 的产生、分泌以及 IL-2 的受体表达,同时使 IL-1、IL-3、IL-6 和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水平升高,以及 IL-1 mRNA在效应细胞上表达增多,这些活性因子可能由辅助巨噬细胞分泌,作用于淋巴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从而导致了免疫活性因子进一步分泌和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分化和增殖,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香菇多糖还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能够抗氧化与抗衰老。

2.16.4 板蓝根多糖 板蓝根是一种重要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中药,现代研究证实板蓝根多糖可使动物脾脏重量明显增加并促进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提高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显示出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它还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动物机体抗感染、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兽医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

2.16.5 鱼腥草素钠鱼腥草素钠是十二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合成物。它对多种细菌有明显杀菌和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脾脏内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密度及增强 NK 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同时它还有拮抗由氟苯尼考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猪只免疫抑制性疾病与感染性疫病的防治。

2.16.6 刺五加多糖 刺五加含有多种多糖成分,除了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炎、抗应激、抗辐射与解毒的作用之外,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也非常明显。它还能提高腹腔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有增强作用,对 T 淋巴细胞有促进作用;还可增强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多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现象;还具有促进诱生干扰素的效应,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2.16.7 紫锥菊 紫锥菊的化学成分含有多糖、糖蛋白、咖啡酸及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它能明显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脾脏 NK 细胞的杀伤功能;可增强免疫力低下与免疫抑制的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临床上可用于感染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良好。糖类成分是植物体主要成分之一,有 10 个以上单糖基聚合而成称为多糖,多糖药物基本上无毒副作用,是理想的动物免疫增强药物。中草药中含有多糖成分的免疫增强药物有很多,初步研发投放市场的还有人参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糖、党参多糖、甘草多糖、金耳多糖、牛膝多糖、红花多糖、肉苁蓉多糖、马齿苋多糖及青蒿素等,可结合养猪场生产中的实际情况选用。

3 动物免疫增强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在养猪生产中动物免疫增强剂是预防与治疗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和疾病发生的初期应用防治效果更为明显。因为早期用药可尽快地修复猪只机体的病理性损伤、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故可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下面推荐几个兽医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的方案,供养猪场结合猪场实际选用。

3.1 药物保健预防

方案 1:仔猪出生后,将体表的黏液用消毒纱布擦洗干净,放入 26~32 ℃的保温箱中 10 min,然后给每头仔猪口服止痢宝口服液(嗜酸乳杆菌、丁酸梭菌等微生态制剂)2 ml;同时每头肌内注射转移因子 0.25 ml加免疫球蛋白 0.25 ml,然后再放入保温箱中待 10 min后吃初乳;第 2 天每头仔猪再口服止痢宝口服液2 ml;第 3 天每头仔猪肌内注射牲血素 1 ml、0.1%亚硒酸钠-维生素 E 注射液 0.5 ml,或者肌内注射铁制剂 1~2 ml;第 4 天每头仔猪肌内注射转移因子 0.25 ml加免疫球蛋白 0.25ml 1 次。

方案 2:仔猪出生后放入保温箱中待 10 min,每头口服腹泻停(微生态制剂、干扰素等)2 g,对温开水 20 ml 1 次服完,第2 天上午再口服 1 次;第1天与第 4 天,每头仔猪分别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40.5 ml 1 次;第 3 天补铁、补硒,方法同第 1 方案。以上方案可有效地预防仔猪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缺硒性拉稀、缺铁性贫血,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增重。

方案 3:仔猪断奶前 3 天,每头肌内注射转移因子 1 ml;断奶时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 1 000g、干扰素 800 g、抗菌肽 300 g,拌入 1 t 料中,连续饲喂 7~12 d;或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多维(200g对水 500 kg)、干扰素(1 000g对水 1.5 t)、黄芪多糖粉(500 g对水 1t)、溶菌酶(400 g对水1t),混合饮水 7~12 d。

此方案可有效地预防仔猪断奶时发生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温度应激与环境应激,防止腹泻性疾病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方案 4:板蓝根多糖粉 1 500 g、干扰素 1 000g、转移因子400 g、细菌素 400 g,拌入 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 d;或者双黄连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400 g对水 1 200 L、电解质多维 500 g、白细胞介素-4(500g)、溶菌酶 400 g,对水 1t,连续饮用 7 d。

用于肥育猪转群与肥育中期及后备母猪配种前15 d使用,可有效的预防猪只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方案 5:鱼腥草粉 2 kg、干扰素 1 000 g、转移因子 800 g、抗菌肽 300 g,拌入 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 d;或者黄芪多糖粉 1 000 g、干扰素 1 000g、白细胞介素-4 500 g、溶菌酶 800g,拌入 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 d。用于妊娠母猪妊娠中期与产仔前15 d。

可有效地预防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与“三炎征”(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腺炎)的发生,对母体与胎儿均安全。

3.2 临床治疗

方案 1:清开灵注射液(牛黄、黄芪、金银花、水牛角、栀子、黄连、连翘、甘草、石膏、益母草等),小猪10 ml、中猪 20 ml、大猪 30 ml,加干扰素(40kg体重 1ml,重症加量),加转移因子(40 kg体重 1ml,重症加量),混合肌肉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3~4 d;同时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或头孢拉定(每千克体重5 mg),每日 1 次,连用 3~4 d。

方案 2:灵芝多糖注射液(也可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或当归多糖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等),每千克体重 0.1 ml,加免疫核糖核酸(每 25 kg体重 1 ml),加白细胞介素-4(每 30 kg体重 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内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3~4 d;同时肌内注射施美芬(第 4 代头孢菌素)或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每 25 kg体重 2 ml,每日 1 次,连用3~4d。

方案 3:大青叶注射液(或者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或者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 0.1 ml,加高免球蛋白(每 300 kg体重 5 ml)和转移因子(每 40 kg体重 1 ml,重症加量),混合肌内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3~4 d;同时肌内注射易速达(长效头孢噻呋晶体,每 20 kg体重 1 ml),注射1 次 15d有效。

在实施上述方案治疗时,病猪可能不食,但要饮好水,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多维 700 g、葡萄糖粉 700 g、维生素 C 200 g、抗菌肽(或者溶菌酶或者细菌素)400 g,对水 1 t,连续饮用7~12 d。同时肌内注射复合维生素 B 2~6 ml,每日 1 次,连用2 d即可。上述方案可用于猪只发生病毒与细菌性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繁殖障碍性疾病、中毒性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发病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做出诊断,对症选用方案实施治疗,治疗效果尚佳。

3.3 免疫接种

给猪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时,可同时配合使用相关的免疫增强剂,目前兽医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有转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等。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释液将免疫增强剂稀释溶解,然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内注射;与灭活疫苗(或油乳剂疫苗)则不能混合使用,需分别肌内注射。使用剂量为:仔猪每头每次 0.25 ml;中猪每头每次 0.5 ml;大猪每头每次 1 ml。如果第 1 次免疫接种时已使用过免疫增强剂,在 3 天之内再接种另一种疫苗时,可不需要再增加免疫增强剂的使用。疫苗配合免疫增强剂同时使用,可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免疫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均匀度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缩短免疫空白期,减少因免疫抑制而诱发的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同时还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因疫苗接种可能引发的应激反应等。如潘天彪研究员(2005)报告,用猪用转移因子配合猪瘟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猪瘟抗体水平高、抗体半衰期时间延长,免疫 29 天后(50 日龄)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滴度达 1∶64 以上的占 80%,最低的抗体滴度均在 1∶32 以上。

4 动物免疫增强剂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4.1 猪的品种、年龄及机体的营养状态不同,对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反应不完全相同,比如当动物机体缺乏维生素 C 及锌时,会明显地影响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效果;同时猪只伴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机体状态极差,也会影响免疫增强剂的防治效果。因此,在使用免疫增强剂时,一定要根据猪群实际状况和症状特征,对症选用免疫增强剂与其他药物配伍,联合实施防治,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4.2 动物免疫增强剂的使用一定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剂量与疗程使用,不得任意改变。使用剂量过少,疗程过短,不能发挥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效果,甚至造成防治失败;使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可能会产生免疫抑制,浪费药物而增加成本。

4.3 动物免疫增强剂一般应单独使用某一种免疫增强剂,同一类的免疫增强剂不同种的可混合使用;不同类的免疫增强剂一般不要混合使用。但细胞因子免疫增强剂可与中草药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安全,不会发生副作用。

4.4 动物免疫增强剂的运输与保藏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和环境储藏,避免在高温、潮湿、阳光直射以及酸碱性环境下停放;使用时开启后一次性用完,停留时间过长,易降低其生物活性。

摘自《养猪》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干扰素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干扰素 你了解吗
鸡疫病防治中免疫增强剂的作用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