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探讨

2017-01-16 04:3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内瘤高级别上皮

向 斌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病理科,辽宁 兴城 125100)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探讨

向 斌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病理科,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 本文就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35例,且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接受病理切片检查,最后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和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5例患者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后,15例患者的形态似早期胃癌,20例患者似进展期胃癌。术后行病理诊断后,33例患者被确诊为胃癌,其中10例患者为早期胃癌,23例患者为进展期胃癌。结论 在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要加强对取材的监督,判断需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误诊率,从而使诊出率得以明显提高。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价值分析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上又将该疾病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或是胃黏膜异常增生等[1-2]。以及WHO分级对其进行划分,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高级上皮内瘤变而言,临床需加强重视。从临床的诊断方法来看,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尽早实施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预后质量得以提高。为此,本文为探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35例,现将研究结果和所得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35例,所有患者经胃镜活检诊断后均被证实。本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0岁,中位年龄为(51.3±6.2)岁。依据病灶分布可划分为:20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胃窦部,5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胃体部,3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胃角部,3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胃窦胃体部,4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胃底部。本组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后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且所有患者均被证实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从而使根治目的得以实现。首先对术后标本病灶部位进行取材,然后对组织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最后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做出病理诊断,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本组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与分期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待完成手术后行标本病理诊断,33例患者被确诊为胃癌。依据癌组织类型可划分为:其中15例患者为高分化腺癌,5例患者为中分化腺癌,8例患者为低分化腺癌,7例患者为黏液腺癌。依据临床分析可以划分为:10例患者为早期胃癌,23例患者为进展期胃癌。

10例早期胃癌患者依据分型可划分:3例患者的分型为Ⅰ型,6例患者的分型为Ⅱ型,1例患者的分型为Ⅲ型。2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分型可划分为:10例患者的分型为Ⅰ型,8例患者的分型为Ⅱ型,5例患者的分型为Ⅲ型。

2.2 胃镜活检诊断结果和分期结果:本组35例患者接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15例患者的形态似早期胃癌,20例患者似进展期胃癌。无黏膜肌25例,有黏膜肌10例,其中侵犯黏膜肌患者5例,未侵犯黏膜肌5例。有黏膜肌的患者经手术切除标本检查后均被确诊为腺癌,且进展期癌患者4例,早期癌患者1例。

35例患者行活检胃黏膜组织诊断后,22例患者为有肠化,13例患者为无肠化。有肠化患者中,进展期癌患者10例,早期胃癌患者12例。无肠化患者中,进展期癌患者8例,早期胃癌患者5例。

2.3 对比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前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均被证实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术后行手术标本病理诊断,2例患者未见癌变组织,与活检标本对比后,结果显示:腺上皮可见腺瘤样增生,形态不规则。

3 讨 论

胃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3]。据有关资料统计,虽然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是仍有较高的病死率。由此可见,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使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据有关学者研究后指出,早期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选择有效的病理诊断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4-5]。从目前的检查手段来看,常采用胃镜胃黏膜活检。本次研究中,35例患者术后行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早期胃癌患者10例,该结果表明,在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又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或是胃黏膜异常增生等[6]。依据WHO分级可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而言,中度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可以明显体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充分显示癌前病变,与此同时,如果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会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得到进一步发展,即恶性病变[7]。因此,临床在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中,要加强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误诊、漏诊概率,同时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使根治目的得以实现,并使预后质量得以提高。

简单而言,活检标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有黏膜肌侵犯的患者中均被确诊为癌存在,该结果与胃镜活检的取材部位存在相关性。胃镜活检中,钳夹作为该方法的关键步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该步骤也是病理诊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旦标本选取不成功,会出现渗血,最终影响视野,不能清晰的观察病灶。综上所述,在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要加强对取材的监督,判断也要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误诊率,从而使诊出率得以明显提高,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1] 张东兵,史荣亮,张紫平,等.胃镜活检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91-693.

[2] 史向军,杨喆,汪昱,等.胃镜病理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5):360-362.

[3] 阮洪军,邵钦树,赵仲生,等.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4):279-281.

[4] 周经厚.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152.

[5] 汤胜君,曹彬,张元瑞,等.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1):9-11.

[6] 韩飞.胃镜活检诊断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8例临床讨论[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79.

[7] 闫新玲,陈文彬.胃镜活检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39):386.

R735.2

B

1671-8194(2017)17-0134-02

猜你喜欢
内瘤高级别上皮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祛湿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对宫颈柱状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影响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