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发病因分析及防治

2017-01-16 19:30王衡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副伤寒病畜沙门氏菌

王衡艳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组,云南宾川 671603)

仔猪副伤寒的发病因分析及防治

王衡艳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组,云南宾川 671603)

仔猪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因沙门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文章就此病的诱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做基础阐述,在此,就综合防治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仔猪 副伤寒 防治

1 仔猪副伤寒诱因

仔猪副伤寒致病菌为致病性沙门氏菌,此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常见饲喂条件不好的1~4月龄仔猪。致病菌被排出体外,经污染饲草、饮水等,被易感仔猪吃食感染消化道而发病。此病多数为地方性流行,早期流行较为缓慢。就流行季节而言,寒冷潮湿、阴冷多雨的季节,更易诱发此病。除此之外,猪舍卫生条件差、舍内仔猪拥挤、感染寄生虫病、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进猪早期检疫不过关、受断奶应激、去势病菌感染等等,都将造成机体抗病能力降低,而诱发此病的可能。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此病细分急性和慢性,而以慢性病最常见。

2.1 急性败血型

流行初期,急性经过,体温骤升,高温至41℃,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畏寒藏于垫草。病畜眼鼻有分泌物,早期便秘,后期腹泻,用浓烈的恶臭味。此病感染仔猪,鼻端、耳朵、四肢等处,有紫色暗斑。患病后期,渐显消瘦,步态不稳,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致死。急性病程,有3~5d,死亡率极高。

2.2 慢性型

此病型为常见病型,典型症状为下痢,粪便呈水样,显灰白色、黄绿色、黄褐色,间或伴恶臭味,内含大量血丝。严重病例,肛门失禁,行走、坐卧时,均有拉稀症状,污染肛门及下体。个别病例,便秘与拉稀交替。个别病畜伴有肺炎,咳嗽气喘加快。通常情况下,慢性感染病例体温或变化不大,或体温骤升较高。食欲废绝,个别病畜死前,甚至有喜喝脏水的癖好。个别病畜皮肤有湿疹,持续性下痢,病猪持续消瘦,皮毛杂乱,暗淡无光,行走苦难。最后,因衰竭而病亡。较急性病例,慢性病例病程要长些,甚至可达2个月之久。不死病畜,耐过呈僵猪,长势迟缓。

3 剖检变化

败血症型病死猪全身瘀血并见瘀斑形成,实质器官瘀血并见点状出血点,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和出血,小肠壁菲薄,内含大量气体和淡黄色物质,肠壁有点状出血。

结肠炎型病死猪,剖检见盲肠和结肠壁的淋巴小结肿胀、坏死,病与渗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融合形成一层灰黄色或深绿色麸皮样假膜,坏死组织脱落后可形成溃疡。若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则导致肺脏膨大、充血、水肿,大面积甚至一个大肺叶均呈现出血性炎性变化。

4 防治措施

4.1 接种防疫疫苗

仔猪副伤寒常发区,1月龄以上或断奶期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接种防疫,防控效果更好些。稀释用量,按标签稀释,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剂量每头1毫升,有效免疫期达9个月之久。抑或,口服免疫,参照标签使用说明,用冷水稀释,每头份用5~10ml,混拌新鲜饲料,猪只自由采食,防控效果更好。抑或,灌服免疫,1头剂疫苗用5~10ml冷水稀释,防疫效果更好。

4.2 改善饲喂管理

此病的发生,与饲喂管理不善、卫生条件不达标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科学防治此病,应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首先,改善饲喂管理,加强卫生管理,清除各类诱因,增强仔猪免疫力,达到有效防病的目的。其次,加强哺乳仔猪管理。禁止吃食脏物,饲喂用优质易消化料草,避免突然变更饲料,确保固定饲喂模式,降低不良应激发生的可能。最后,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加强引种检疫,购进仔猪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害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自繁仔猪出栏后,严格圈舍消毒。进出门口设立消毒池,尽量封闭化管理,谢绝一切参观和访问。此外,提前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30d,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肌肉注射,每头每次1ml,防控效果更好。或,用土霉素片、呋喃唑酮片等药物,提前混饲拌喂,能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用呋喃唑酮防控,用10mg/kg,适量拌料混饲,每周1~2次拌料喂服,防控效果更好些。

4.3 及时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病猪采取及时隔离并且消毒,改善饲养环境,然后采取治疗。目前针对仔猪副伤寒病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4.3.1 大蒜治疗法

取大蒜约20g,捣成碎成汁后灌服,2~3次/d,持续3f。

4.3.2 土霉素疗法

按60~80mg/kg用药,0.6~2g,分2~3次喂服。

4.3.3 阿米卡星注射疗法

肌肉注射,每次20万~40万国际单位,2~3次/d。

4.3.4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疗法

肌肉注射,每次3~10ml,或按0.3~0.5ml/kg用药,1次/d,连用3~5d。

4.3.5 中药疗法

木香7g,槟榔10g,滑石25g,茯苓20g,白芍20g,甘草10g,黄连1 5g。具体用量可咨询中医,2次/d,连用2~3剂。

以上为常规疗法,具体情况可实际病症做出调整。

5 结论

随规模养猪业的迅猛发展,仔猪副伤寒的危害性渐凸显,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更是养殖户主尤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仔猪副伤寒致病菌为致病性沙门氏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寒冷潮湿、阴冷多雨等外界不良诱因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此病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以慢性病最常见。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接种防疫疫苗为科学防治此病的关键。仔猪副伤寒常发区,1月龄以上或断奶期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接种防疫,防控效果更好些。同时,注意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改善饲喂管理,加强哺乳仔猪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彻底降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

[1]黄兴,赵红琴.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19):66-68.

[2]程志萍.规模化猪场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5):40-41.

[3]周述辉.仔猪副伤寒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3,40(4):57.

猜你喜欢
副伤寒病畜沙门氏菌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