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洗口开痧疗法简介

2017-01-16 19:30鲁必均李春平李金容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渝北区耕牛术者

鲁必均 李春平 李金容 刘 新

(渝北区畜牧水产站,重庆 401120)

牛洗口开痧疗法简介

鲁必均 李春平 李金容 刘 新

(渝北区畜牧水产站,重庆 401120)

民间代代相传的牛洗口开痧法,药物简便,操作简单,具疏风解表、醒脾开胃、舒通经络、调理气血之功效,能减少耕牛疾病,增强耕牛体质,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牛 洗口 开痧 方法

洗口就是用一定的药物,一开痧后,刺激牛的口腔,以达清洁口腔,祛除大量痰液的一种方法;开痧就是用小宽针或三棱针扎放舌底知甘穴,使之流出一下量的血液,以达舒通经络,调理气血之目的。这两种方法可同时应用,所以民间并称“洗口开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根据“和以阴阳、调以四时”、“适其寒温”、“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兽医防病原则,摸索总结出对大家畜“洗口开痧”的疾病预防方法,千百年来代代流传,历久不衰,深受人民群众赞誉。“洗口开痧”这种针药结合的疾病防治技术,对某些疾病能起到病前预防、病后治疗的明显效果,操作简便易行。在渝北区农村,农民一直有在每年的春耕前与秋收后,对耕牛进行一次洗口开痧的习俗,对减少耕牛疾病,促进耕牛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简介如下:

1 器材准备

生姜30g、苦晶100g、食盐20g、大葱100g、百草霜100g,混合捣碎。小宽针或三棱针一枚。

2 操作方法

将牛自然保定,术者左手握住牛鼻绳,右手将已准备好的药物,抓一大把塞入牛口中,涂抹在牛舌上和口腔周围,术者随舌的运动,按抚、揉擦口腔及舌,使之流出多量的痰液,如此反复数次,洗毕用清水冲洗干净,此为洗口。

在洗口完毕后,术者左手将牛舌拉出口外,右手执针在舌底穴处,用小宽针或三棱针刺破舌底的小静脉血管放出污黑之血,助手用清洁凉水滴淋出血部位,等血色由黑变红为止,此为开痧,也称开内痧。

对体弱消瘦,无明显疾病者还可不开内痧而开外痧,开外痧的方法是:取牛的山根、内户、承浆、三江、丹田、天平、耳尖、苏气、百会、尾根、尾干、尾尖等穴用圆利针扎针以开痧,内外沙也可同时开。

3 功效作用

冬春之际草枯水冷、致牛体虚弱,风寒湿邪肆虐侵袭,最易疾病丛生,春耕前耕牛开痧洗口,可祛除耕牛在冬春寒冷季节所感受的风寒湿邪,利于牛春耕劳作,安全度夏;夏季气温炎热潮湿,牛只易受暑热或湿热侵袭,而患热性病,秋季燥火,伤肺伤津,致牛易患津伤肺胃之症,秋末耕牛洗口开痧,可祛除夏秋所感受的热邪燥火,利于牛只安全过冬。

4 适应范围

牛风寒表证、寒伤脾胃症、寒湿困脾症、脾虚慢草症、异食症、思青症以及消化不良、消瘦虚弱、高热、中暑、中毒、热毒疮疡以及无病预防等均可使用洗口开痧法,通过开痧洗口,达到发表散寒、醒脾开胃、温中除湿、行气止痛、清心泻火、解暑去毒、活血消肿的作用。

5 典型病例

渝北区大湾镇一农户饲养耕牛,于2015年2月26日电话述该牛近一周来不想采食,邀请诊治。查该牛体态偏瘦,体温、呼吸、脉率无异,瘤胃蠕动音正常,反刍次数正常,神态无异,鼻镜正常,口色淡白。诊为春季牛思青症。因耕牛长期舍饲采食稻草、枯草等,口中乏味,冬去春来,牛外出晒日,见百草萌芽,而不想采食。用上述方法洗口开痧,同时用下药:大腹皮30g,炒枳壳30g,焦白术50g,焦山楂50g,神曲50g,炒谷芽100g,炒莱菔子50g,鸡金30g,陈皮20g,生姜30g。每日一剂,连灌三天,痊愈。

6 临床体会

(1)开痧时三棱针或小宽针的方向应与血管走向一致,这样才不至于刺断血管,而只能刺破血管。放血量多少与针刺血管的手法轻重成正比。

(2)体质瘦弱耕牛,未病先防耕牛,开痧时放血宜少,或只洗口而不开痧放血。

(3)血瘀气滞、实热重症放血宜多,外感表证、脾虚胃弱放血宜少。

[1]郭铁,汪世昌.家畜外科学(第2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341-342.

[2]钟发森.牛洗口放痧疗法的辨证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1981,(3):29-30.

[3]雷丽华.早春耕牛的洗口发汗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1):62-62.

鲁必均(1966-),男,重庆渝北人,高级兽医师,学士,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

猜你喜欢
渝北区耕牛术者
耕牛和农民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腹腔镜的眼睛
——扶镜手
未雨绸缪快响应 多措并举固防控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全方位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渝北区中医院参加第二届心肺复苏急救全国技能大赛获佳绩
论《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