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的预防和治疗

2017-01-16 19:30王成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弓形体病病畜

王成峰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永胜 674205)

猪弓形虫的预防和治疗

王成峰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永胜 674205)

弓形体病为世界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广泛存在人与动物体内的有核细胞内。在所有家畜中,弓形体的危害性很严重,很多感染弓形体病后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以猪的感染率最高。文章就猪弓形虫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做要点性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弓形体 防治 流行

1 流行病学

猫在弓形体病传播和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排泄粪便中含有大量致病卵囊,污染饲草和饮水后成为重要传染源。侵入猪体后的虫体,多数在网状内皮细胞处繁殖,释放滋养体,形成急性感染而导致急性死亡。抑或,在细胞处繁殖,未破裂形成包囊,形成慢性感染病例或隐性感染病例。

仔猪3~6月龄易感性大,致死率更高。育成猪感染,因抗病能力强,多数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多数产后流产、产死胎等等,影响育成猪的成活率。此病夏秋季多发。气候温湿、吸血昆虫频发季节,此病易感性更高。人同样有此病感染的可能,经直接食用含卵囊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急性发病病例,有经直接接触的可能,甚至可经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2 临床症状

患病初期,病畜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温骤升,高达41℃~42℃。病畜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呈犬卧状。喘气异常,或深,或浅。个别病例,咳嗽,呕吐。大便硬结,干硬如算盘珠。个别病例,下痢,腹泻。病猪鼻镜干燥,皮毛杂乱。随病程发展,在腹部、四肢等处,有不同程度红紫斑点或出血点。体表淋巴、腹股沟淋巴肿大,个别病猪有少许鼻液。到发病后期,病畜鼻盘、耳郭、四肢、腹部等处,有斑点状出血点或瘀血。最后,呼吸困难,卧地不起,体温骤减而致死。

3 病理变化

剖检所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棕红色,有少量出血点;肝肿胀并有散 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肠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肝、脾、淋巴结病料,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48h后,未见细菌生长。

涂片检查,无菌取病死猪肺门淋巴结触片,待染片标本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弓形虫滋养体,弓形虫滋养体呈半月形状,两端钝圆,长4~7μm,宽2~4μm,胞质蓝色,中央有一紫红色核。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肺门淋巴结,研碎后用生理盐水1:10稀释,在室温下放置1h,取其上清液0.5 ml,腹腔接种小鼠。1周后观察,小鼠出现被毛粗乱、废食、呼吸急促、胸围增大、腹泻等症状。剖检小鼠后取腹水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的弓形虫滋养体。

随养殖户检查用过的饲料,发现存放饲料的房间地面墙角都是猫的排泄物。料桶和饮水器旁也有老鼠粪,猪舍里潮湿阴暗,环境卫生受到严重污染。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病因调查,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5 预防措施

(1)猫为弓形虫完全宿主,其分泌物、粪便等为重要传染源。猪为弓形虫无性繁殖的中间宿主,由此,预防此病的发生,自生物安全角度考虑,应减少猪舍中猫的数量,避免散播卵囊而诱发此病。此外,猪场管理人员,同样应减少与猫的接触。

(2)猪场注意卫生,定期组织清洁,严格消毒管理,用火碱溶液、石灰乳溶液等,交替消毒,清灭致病虫体。禁止猪场养猫,避免猫粪污染饮水、饲草等等。捕杀圈舍内所有老鼠,严防老鼠侵入。

(3)加强猪群管理,改善饲喂条件,防控不良应激。根据应激情况,适量用抗应激药物、多维素等,能有效增强猪体体质。

(4)加强用料管理,所有饲料一律煮熟。禁止喂服生肉,提升猪体抗病体质。

(5)同群中未发病猪只,用磺胺类药物,例行喂服3d,能很好防控此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测温,发现病情,及时诊治。

(6)投放磺胺类药物,应注意:第一,剂量务必要足,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根据药效长短,酌情用药;第三,禁止过早停药,至少用药在1周以上。

6 治疗措施

隔离施治,对症用药。

增效磺胺嘧啶钠用0.07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皆可。每天1次,首次加倍,连续用3~4d。

磺胺嘧啶0.07g/kg;二甲氧苄嘧啶0.014/kg。拌料喂服,搅拌均匀,每天2次,连续用4~5d。

上述治疗方法,连续用药2d后,症状有所缓解,死亡停止,发病病例骤减。连续用药5d,病情多数得到控制,基本痊愈。

7 结论

弓形体病广泛存在各规模养猪场,作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在此病的传播感染中,猫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排泄粪便中含有大量致病卵囊,污染饲草和饮水后成为重要传染源。一旦感染后,病畜病畜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大便硬结、皮毛杂乱、体表淋巴、腹股沟淋巴肿大,卧地不起,体温骤减而致死。降低此病的发生率,应自加强猪群管理,改善饲喂条件,防控不良应激等做起。临床施治用药,经药敏试验:磺胺类药物发挥着积极的药理作用。应根据此病感染情况,酌情用磺胺嘧啶、增效磺胺嘧啶钠等药物治疗。总之,此病的防控务必提高认识,通过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科学防病,降低此病感染率的目的。

[1]宋冬根.猪弓形体病诊断和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86.

[2]王守福.猪弓形体病的诊治实例[J].中国猪业,2013,(6):49-50.

[3]何朝华,刘中杰.猪弓形体病的防治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5,(7):133-134.

猜你喜欢
弓形体病病畜
2018-2019年石家庄市弓形杆菌致病基因的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商周弓形器略说
非线性弓形弹簧的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