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

2017-01-16 02:48朱图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辅具残疾人辅助

朱图陵

·辅助技术·

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

朱图陵

根据联合国定义的老龄社会三个阶段,中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功能障碍除因老年疾病引起外,多数是由于器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各种能力逐渐减退,这些人既不是疾病的患者,也不是达到功能障碍的残疾人,通常称为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康复主要依靠辅助技术来提高活动和参与的能力。本文介绍老年人对辅助技术的需求以及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和选用原则,并简要介绍老年人常用辅助技术。

老年人;失能老人;辅助技术

[本文著录格式]朱图陵.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971-975.

CITED AS:Zhu TL.Application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rehabilitation of aged people[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 23(8):971-975.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根据联合国定义,老年人是指65岁以上者,并将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据此分为:老龄化社会(ageing society),老年人口比例为7%~14%;老龄社会(aged society),老年人口比例为14%~21%;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老年人口比例>21%。

日本山内繁教授[1]在2006年发表“老年社会与辅助产品”指出,中日韩三国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日本19.5%、韩国8.7%、中国6.9%;文中还介绍了老年人家庭护理的辅助器具。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197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23.1%,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超老龄社会的国家。德国2012年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 5,成为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中国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13.7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1.19亿,占总人口8.87%,成为世界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种能力,如听力、语言、视力、智力、记忆力、反应力,以及四肢关节等逐渐减退,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导致活动和参与困难。但一方面,功能减退是由于器官的退行性改变而不是疾病引起,不能算患者;另一方面,我国的残疾人分为7类4级有严格定义,虽然许多老年人有功能障碍但尚未达到残疾人标准,也不算残疾人,所以通常称为失能老人。尽管每位老人的失能程度不同,但失能是多数老年人的共同特点。而且老年人和残疾人又有密切的联系,除年轻残疾人会自然老化为老年残疾人外,老年人本身也会随年龄增长,退行性改变加重功能障碍,达到阈值,而成为老年残疾人,所以老年残疾人的群体会越来越大。

老龄社会中的残疾率很高,如《世界残疾报告》指出,澳大利亚残疾人中35.2%为老年人,那些年龄在80~89岁人群的残疾流行率更高。中国台湾2010年“国民长期照顾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年龄层的失能率方面,75~84岁老年人的失能率为20.44%,8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高达48.59%。这些失能老人除了对健康与医疗服务有需求外,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2]。高龄老年人是长期护理的主要对象。1985年,美国大约有550万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130万生活在养老院;到2020年,所有这些数字预计将翻倍至分别为1010万和250万。长期护理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卫生和社会政策问题[3]。因此,迅速发展老年人辅助技术,使老年人尽可能地独立活动并减轻护理者负担,在发达国家如日本、瑞典等早已形成共识。

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国老年残疾的现患率是24.0%,其中听力残疾是首位,达34.6%;肢体残疾25.4%;视力残疾19.2%。这三类残疾的占比高达79.2%。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数约8502万人,65岁及以上的残疾人为3755万,占总数45.26%,且年龄越大,残疾程度越重。中国老龄社会有以下5个特点:①老年人总数世界第一;②老龄化速度世界前列;③老年人口分布不均;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不断增加;⑤未富先老[4]。

《世界残疾报告》指出,康复措施主要分康复医学、治疗学和辅助技术。针对失能老人的康复措施主要是辅助技术,本文综述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和应用。

1 老年人对辅助技术的需求

辅助技术是美国1988年公共法PL100-407提出后10年,正式立法为“1998年辅助技术法案”(Assistive TechnologyAct of 1998),并被定义为:“用于辅助技术装置及辅助技术服务中的技术”,已被国际认可。“辅助技术装置”在我国通常指“辅助器具”,而“辅助技术服务”在我国称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可见,“辅助技术”包含辅助器具技术(硬件技术)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技术(软件技术)。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著名专家Cook[5]更明确指出:“帮助个人进行功能性活动的技术被称为辅助技术”,可见辅助技术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康复医学和康复工程学。

老年人对辅助技术的需求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6]。主观需求是指老年人对失能的自我评价和对辅具的认知。客观需求是指专业评估人员对失能老人的评估和建议,其间有时差异很大。例如,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旦出现步履蹒跚的轻微平衡障碍时,要及时配备手杖,这是移动障碍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辅助技术;对轻度脑卒中患者,更要及时配备四脚手杖或助行器,特别是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这是客观需求。实际上,许多中国老年人由于爱面子和逞能的恶习,主观认为不需要,而导致骨折甚至偏瘫的惨痛教训数不胜数。

老年人对辅助技术需求最多的是生活、移动、交流和居家辅助技术。瑞典Eek等[7]的调查报告指出,在日常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浴室和移动技术,用于77%瑞典85岁及以上老年人,助行器在瑞典老年人中被认为是最常用的辅具之一。Häggblom-Kronlöfa等[8]研究瑞典老年人使用辅具情况发现,70岁以上者使用辅具占21%,而76岁时就提高到43%,86岁时达69%,到90岁时高达92%。可见,年龄越大,需要辅助技术的种类和数量都越大。澳大利亚卫生和福利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Welfare,AIHW)指出,在2003年有近190万澳大利亚人依靠辅助技术独立生活[9]。

2 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和角色

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能障碍,辅助技术能在功能上发挥以下作用。

2.1 补偿

当老年人的活动有困难,但还有残留潜能可利用时,可通过辅助技术来补偿,使他们的活动和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功能恢复”,属于增强型辅助技术。如助听(助听器)、助视(助视器)、助说(扩音机)、助动(上肢假肢与矫形器、自助具)、助行(下肢假肢与矫形器、拐杖)等。

2.2 代偿

当老年人的原有功能基本丧失时(无潜能),就只能通过辅助技术发挥其他功能来代偿失去的功能,使他们的活动和参与功能可以实现,属于替代型辅助技术。如代听(闪光门铃)、代视(听书机)、代说(沟通板)、代行(轮椅)、代动(自动喂食机)等。

2.3 适应

当老年人失去的功能已不能通过辅助技术来补偿或代偿时,可以采用适应型辅助技术来克服功能障碍。如高龄老人行走及站立平衡均很困难,如厕时蹲厕就更困难,需要坐厕;而如果坐下和起立仍然困难时,需要安装扶手;还有困难时,就只能用电动马桶起身椅来适应,可以安全地从接近站立位逐渐坐下如厕,然后再慢慢站起来。

2.4 重建

当老年人失去的功能已不能通过辅助技术来补偿或代偿,也不能采用适应型辅助技术来克服障碍时,就只能采用重建型辅助技术来创建新通道。例如老年人摔倒后导致股骨颈骨折,可以安装人工髋关节;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可以安装人工耳蜗。虽然体内植入物不属于辅助器具,但仍然属于重建型的辅助技术装置。这正是辅助技术装置(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与辅助器具(assistive device)的区别。

2.5 辅助技术是双刃剑

辅助技术既能促进一些功能,又能抑制另一些功能;既有赋能(enabler),又有失能(disabler)[8]。这对老年人的康复既有利又有弊。长期使用辅助技术时两方面都要考虑,因为对老年人来说,失去的功能不可恢复。例如能用拐杖或助行器独立行走时不要鼓励坐轮椅,否则其行走和平衡功能将逐渐萎缩至丧失;能用手动轮椅时,即使慢和短距离,也不要鼓励用电动轮椅或护理轮椅,否则上臂功能、心肺功能将逐渐减退并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辅助技术的角色主要有三个[6]:①护理角色,辅助技术能减少对护理者的依赖,减轻护理者的负担;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独立、自主、自尊;③促进健康并保护使用者安全。

3 老年人辅助技术的选用原则

辅助技术的目的是帮助老年人发挥潜能,克服活动和参与的困难,所以选用辅助技术时,首先要根据活动和参与的困难程度来选用辅助技术的作用类型。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限定值,活动和参与的困难分5级,针对轻度和中度困难可选用补偿型辅助技术;对重度困难可选用代偿型辅助技术;对完全困难只能选用适应型或重建型辅助技术。

一般来讲,补偿型辅助技术优先,代偿型辅助技术次之,最后才考虑适应型或重建型辅助技术。只要有残留潜能,就要用辅助技术来充分发挥潜能,以实现身体原有的活动功能。例如,下肢移动有困难的老年人,如果是轻度和中度困难,则可选用补偿型辅助技术的拐杖或助行器;如果是重度困难者,则可选用代偿型辅助技术的手动轮椅;如果是完全困难者,则只能选用适应型辅助技术的护理轮椅;如果由于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不能移动,就只能用人工髋关节重建。简言之,能补则补,不能补则代,不能代才适应或重建。

其次,在辅助技术作用类型确定后选择产品类型时,要考虑辅助技术的两面性。尽可能发挥身体潜能,减少抑制功能,即产品类型对活动的限制要越少越好。例如针对下肢功能障碍需要补偿类型的矫形器时,先足矫形器(foot orthosis,FO),次踝足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AFO),再膝踝足矫形器(knee ankle foot orthosis,KAFO)。如果用AFO能独立行走而采用了KAFO的话,一旦脱下KAFO后,无法独立行走,导致二次伤害。所以采用辅助技术时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低技术的辅助技术优先。

第三,要考虑辅助技术的可获得性。当辅助技术的产品类型确定后选择具体产品时,建议参考台湾提出的BAD顺序。

B购买(buy),即在现有辅具中选购。此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快捷,缺点是适配性较差。

A改制(adapt),当从市场上购买不到合适成品时,选择功能相近的辅具加以修改。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适配性较好,缺点是费时。

D设计(design),当市场上的成品无法满足要求或者市场上找不到合适产品时,不得不重新设计,量身定制。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适配性好,缺点是获取周期长,成本高。简言之,能买则买,买不到则改,改不了才设计制作。

4老年人常用辅助技术简述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导致活动和参与的困难,因此需要的辅助技术也是多方面的。弗吉尼亚州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手册[10],详细全面介绍了老年人需要的各种辅助技术。根据ICF观点,存在9个人造环境,老年人在这些环境里的活动和参与都要无障碍,都需要辅助技术,下面简要介绍4个重要环境的辅助技术。

4.1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是老年人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护理者的首要任务。所谓生活,通俗来讲就是吃、喝、拉、撒、睡,以及穿衣、洗澡等,通称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即ICF的d5。生活环境中的辅具多是补偿上肢功能障碍的辅助技术。如各种自助具、取物器、防洒碗、双柄杯、分药盒、开门柄、开罐头盒、洗浴椅、洗浴扶手、加高坐便器,尿壶、穿袜器等。对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患者来说,想要独立地完成进食是一件极具难度的事情。近日,来自旧金山的Lift实验室[11]专门研发出了一款智能汤匙——Liftware,内部的传感器可检测到患者的移动信号,然后传输到内置的小型电脑中,电脑再根据病患的震颤,指示汤匙朝另外一个方向移动,从而消除震颤,保证勺子内食物不会被抖落。Lift实验室[11]称,经过试验他们发现这款设备可将震颤率降低70%,使患者能独立进食。针对动作性手颤的拿杯子喝水,目前已经可以使用handSteady这款具有旋转把手的马克杯,能轻松享用饮品[12]。

4.2 移动环境

要鼓励老年人在辅具帮助和护理者监护下,尽量自我解决卧、坐、站三个姿势的变换和短距离行走,即ICF的d4。相应的辅助技术多是补偿下肢功能障碍的辅助技术。如手杖、拐杖、助行器、轮椅、下肢矫形器等。在移动辅助技术里要特别强调防跌倒问题,因为许多老年人都有跌倒致残甚至去世的经历。2004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报告指出,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年有超过30%的人跌倒,而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率高达50%,曾经跌倒的老年人在1年之内再次跌倒的风险提高两到三倍,且在跌倒人群中,20%~30%遭受伤害,以致行动和自理困难,并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13]。为防止跌倒,除了要进行肌力和平衡训练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包括创建无障碍建筑环境(充足的光线、防滑地板、平坦的地面等)以及采用辅助技术,如髋关节保护垫。国外先进的辅助技术是跌倒探测器[14],由加速计和倾斜计组成,穿戴在腰部或胸部,一旦快速倾斜超过阈值就报警。

4.3 交流环境

主要是针对听觉、言语和视觉障碍的老年人,即ICF的d3。

首先是听觉障碍。美国资料指出[15],听力损失对老年人很普遍,约占老年人口的20%~80%,为此在家庭和社区要配备相应的辅具如震动闹钟、火警报警器,特别是门铃现已修改为带闪光或震动信号以提醒在家里的老年人。实际上,老年人用的最多的是盒式助听器,既便宜又实用。

其次是言语障碍,最常用的辅助技术是增强和替代沟通系统(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AAC),有高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对偏瘫老年人来说,简单的图片沟通板就非常实用。而先进的AAC技术,在国外已经很普遍,特别是电子语音沟通板很实用。

第三是视觉障碍,包括老年人常用的老花镜和放大镜,带照片的大字键盘电话,以及便携式电子助视器等。

4.4 居家环境

无论有没有功能障碍,老年人都愿意尽可能长时间地独立生活在自己家中[3],因此除居家建筑无障碍外,对年老体弱的独居者,居家辅助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发达国家已有很多先进经验,其中之一是居家监测和社区报警服务,英国已有40年历史,且已安装在超过100万人的家庭[14]。因为在社区里照顾老年人比在护理院便宜还好,但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持,从而建立了社区报警服务,即个人和家庭报警器要通过电话网络连到社区的远程呼叫处理中心,报警时则派人上门处理。

个人的便携式医疗报警器,目前英国已有30万人用上坠子报警器或腕带报警器,即可佩戴的“SOS”按钮,按一下按钮,无线电信号就传递到社区报警中心或预设的号码,如同住院患者与护士站一样,且可双向对话,但这只适用于有意识和肢体有能力压按钮的老年人[16]。

对梦游者,可以安装与社区报警中心相连的门报警器,很实用。还有健康监测的手环,能连续监测脉搏、皮肤温度和移动,也能与社区报警系统连接并传输信号[14]。这些先进的居家辅助技术很值得我国社区康复借鉴。

更为先进的居家辅助技术是智能住宅(Smart home)。笔者2007年在瑞典看过这类独居老年人的样板房,到处都是传感器和监测器。这些传感器将跟踪老年人的动作,一旦发生不寻常的事情,如老年人去洗手间后没有离开,这可能表明一个摔倒或其他紧急情况,就能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家庭成员及时处理。此外,卧室和走廊的夜灯对起夜老年人防止摔倒很有用。

在居家辅助技术中,还要特别介绍老年痴呆症的居家辅助技术。所谓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了障碍。我国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在逐年增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等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为此,老年痴呆症的居家辅助技术不可忽视,包括:①充足的照明;②对比色的器具;③卧室的夜明灯;④浴室的防滑垫和自动感应水龙头;⑤厨房的电磁炉代替明火炉具;⑥其他如插头、日历、分药盒、防遗失手镯等[17]。

综上所述,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沟通等都离不开辅助技术。文中涉及到的具体辅具,请参见《老年人辅助器具应用》[4],有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

[1]Yamauchi S.Ageing society and assistive products[J].Rare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2006,35(Suppl 3):67-70.

[2]石静,杜雅轩,郑翩翩,等.台湾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介绍与经验启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 (2):12-19.

[3]Elliot R.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the Frail Elderly: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EB/OL].(2017-01-14).http://aspe.hhs. gov/daltcp/reports/asttech.htm.

[4]李高峰,朱图陵.老年人辅助器具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Cook AM,Polgar JM.Assistive Technologi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3rd ed.Mosby:Elsevier,P4-9

[6]张宏哲.银发族与辅具[J].辅具之友,2006(19):3-7.

[7]Eek M,Wressle E.Everyday technology and 86-year-old individuals in Sweden[J].Disabil Rehabil Assist Technol,2011,6 (2):123-129.

[8]Häggblom-Kronlöfa G,Sonnab U.Use of assistive devices–a reality full of contradictions in elderly persons'everyday life[J].Disabil RehabilAssist Technol,2007,2(6):335-345.

[9]Thompson D,Fisher KR,Kayess R.The Rol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Support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Complex Care Needs:A Literature Review,So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re,June 2012[EB/OL].(2017-01-14).https://www.sprc. unsw.edu.au/media/SPRCFile/Assist_tech_public_version_ 8_Aug_2013.pdf.

[10]Honaker R,Walsh D,Krollman B,et al.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Aging:A Handbook for Virginians who are Aging and Their Caregivers,[M/OL].(2017-01-14).http://www.vda.virginia.gov/pdfdocs/Assistive%20Technology%20&%20Aging% 20-%20All.pdf.

[11]Liftware:Self-Stabilizing Utensil for People with Hand Tremor[EB/OL].(2017-01-14).http://www.droold.com/liftware-self-stabilizing-utensil-people-hand-tremors/.

[12]HandSteadycupwitharotatablehandle[EB/OL]. (2017-01-14).http://www.handsteady.com.

[13]Todd C,Skelton D.What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falls amongst older people and what are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these falls?[EB/OL].(2017-01-14).http:// www.euro.who.int/document/E82552.pdf.

[14]Miskelly FG.Assistive technology in elderly care[J].Age Ageing,2001,30(6):455-458.

[15]Baker J,Bass G.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older adults[Z]. North Dakota Family Caregiver Project,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2003.

[16]Miller JT.Assistive Technologies That Help Elderly Seniors Stay at Home[EB/OL].(2017-01-14).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im-t-miller/assistive-technologies_b_3260142.html.

[17]朱图陵.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148-151.

Application ofAssistive Technology in Rehabilitation ofAged People

ZHU Tu-ling
China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Beijing 100068,China

ZHU Tu-ling.E-mail:zhutuling@sina.com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definition of a three-stage aging society,China has entered into the aging society since 2000.As for the reason resulting in dysfunction of aged peopl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jority is due to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organs to cause the ability a gradual decline,besides the reason resulted from old-age disease.They are neither patients caused by diseases, nor people with disablities reaching the threshold on the continuum of disability;they might be called as aged people with disability.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aged people mainly relies on assistive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The needs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old people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assistive technologies in rehabilitation of aged people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Finally,an overview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aged people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aged people;aged people with disability;assistive technology

R592

A

1006-9771(2017)08-0971-05

2017-03-01

2017-03-10)

10.3969/j.issn.1006-9771.2017.08.021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朱图陵(1939-),男,汉族,安徽全椒县人,研究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173/SC2专家工作组WG12成员,国际标准ISO 9999《残疾人辅助产品分类和术语》起草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辅助技术。E-mail:zhutuling@sina.com。

猜你喜欢
辅具残疾人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安徽省辅助器具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我骄傲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