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参与度研究

2017-01-16 00:40胡楠楠郑超凡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胡楠楠 郑超凡

摘要: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长期以来采取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文章首先对现状进行科学概括,并从观念、教学形式和心理因素对影响课堂参与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四种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度;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责任。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的思政课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且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到实现。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其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参与中验证书本知识、理论学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亲身体验,主动发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些年来,高校的思政课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取得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思政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毫无用处,从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不端正;另外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的学生甚多;近百人的教室里少有认真听讲的学生,学生不主动融入课堂,缺乏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都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1.观念因素

大学生都是由高中升上来的,他们在中学期间长期接受老师的“灌输式教学”,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认为老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也是课堂上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往往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绝对认可,在课堂上只是单一的听讲,缺乏主动思考,形成了思维定势。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没有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表现得很被动,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失去兴趣,无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1]

2.教学形式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思政课往往实行大班授课,且教学任务较重,迫使很多老师不得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参与形式也相对简单。教师局限于课本,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在课堂上的提问多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一些概念、定义的印象,答案都能在书本上找到,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回答,对学生没有挑战性。这种状况使得学生上课不动脑思考、课后也不看书、期末背背老师的“重点”,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这种相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认知要求,影响着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兴趣,也影响着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3.心理因素

第一,排斥心理。学生普遍反映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死板,理论性较强,并且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难以理解,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聊枯燥,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也产生了排斥心理。

第二,不自信心理。在思政课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课堂就变得鸦雀无声,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于是往往躲避老师的目光,生怕老师让自己回答,担心自己如果表现差劲会使同学看不起自己,产生了不自信的心理。

第三,观望心理。思政课上经常只有几位活跃分子参与课堂,而其他人持观望态度,这是因为在课程开始时有学生表现得很积极,逐渐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形成固定的参与群体。因此,在老师提问时,其他同学都保持缄默,迫切希望积极分子回答问题,好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整体效果。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1.整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括的基本理论特别多,而课时有限,这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也存在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不但能拉近大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而且能引导大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精心选取热点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学生关注的问题相结合并进行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而,这些素材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聊八卦,而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进行再创造和提炼,从而使生活素材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大学生的主体参与。[2]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取问题式、讨论式等方法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价值观问题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价值观案例进行分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言的空间,各抒己见,对身边同学的价值观进行讨论并分类总结。教师结合案例对理论进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深入教学,充实教师的理论教学,而且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晓红,郭凤志.参与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5):32.

[2]周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20.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