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探究

2017-01-16 08:31代伟邱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意识学科思想

代伟 邱萌

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统帅与灵魂。近年来,中学语文界一直都在探讨语文学科的思想方法,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也都言人人殊。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鉴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人们又难以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科思想方法统领语文教学。据笔者所知,数学界、物理界等早已就其学科思想方法达成了共识,比如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物理学科中的理想模型、类比、对称、等效等思想方法。有了这些思想方法的指导,学科教学就变得有序而高效;而忽视思想方法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永远都只能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因此,统一对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一套理论认识,当然,学术领域,百家争鸣,自古而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揣简陋,将平时的一点点粗浅想法形成文字,以期方家指正。

首先,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传递给学生“大语文”的思想,这应该是学科思想的起点。所谓“大语文”,它不仅仅是指每周几节课,每节课讲什么内容,每课内容由课本来决定,而是对语文有更长远的认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对象,说直白一点,语文就是教人如何体面的生活,如何生活得有品位、有质量。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座位顺序为例,在任何情形下,座次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很讲究的,这是生活礼仪,也是语文。无论是去别人家做客,还是在酒店用餐,我们都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份来确定相应的座位。主人坐哪里,客人坐哪里,长辈坐哪里,晚辈坐哪里,自己要心中有数,切不可贸然随意落座,否则只会显得没有教养。这当然属于生活的范畴,但它却与语文直接相关。语文教师在讲授《鸿门宴》时,有必要将现代人的座次习惯讲清楚,让学生明了座次的“潜规则”。再比如,美国作家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我们语文教师则可以适时引出当下家庭问题的讨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对矛盾已渐渐演变为一类社会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很自然的就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语文教育的精髓应该是情感教育。唤醒人的情感,规范情感内容,引导情感的方向,这些都应该涵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是文学,更是人学,对人自身的关注应该是它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仅仅将语文看作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认识上的误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应该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独立的个性特征,丰富的精神内涵,高雅的审美情趣,至真的人文关怀,无不从语文学科中获取养分,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首先建立“大语文”的思想,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一点内容,而要根据实际联系拓展到人的生活层面、人的培养层面,也不能仅以提高语文考试分数为学科目标,而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最高目标。

其次,我们的语文学科思想要有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尊重事实,坚持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个人的独立思想。任何语言,都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有一定的意义,离开了相应的语境,语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含义。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常常习惯于断章取义,对文章进行过度的解读,段落层次的划分,中心思想的探讨,构思技巧的成熟,语言表达的精炼,似乎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所谓的合理化的解释,可事实果真如此吗?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前难道将这许多的问题都已考虑清楚?前几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以《中国周刊》编辑林天宏的一篇文章为原型,高考过后,作者出于好奇将该题做了一遍,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不及格。这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笑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严重脱离了阅读本身的趣味性,脱离了思想交流的互动性,转而过分的去推测作家的创作意图,对作品缺少个性化解读,盲目追求千篇一律的答案,舍本而逐末。长此以往,姑且不论是否能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就连学生仅有的一点点自主思维能力也被抹杀掉了。一切都以出题人的想法为想法,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味迎合他人意图,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学生又何来的创新思维?怎样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评价标准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创新教学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新时期的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提倡个性意识、独立意识。个性意识不是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是在语文学科知识的框架内,在合理化思维的引导下,对诗文做个性化解读,更多的关注“我”读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思考。简单的说,就是不以“他”为自己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而是以“我”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作者怎样想的,我们只能猜测,而自己怎样想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以猜测的答案去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是对个性意识的贬低和蔑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具有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思维个体,太多的“规范”堵塞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渠道,长期的规范化教学浇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最后,语文是培养“人”的学科,如何成为一个思维活跃,情感健康的“人”?语文学科应该大有作为。当然,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合适的标准,但语文教学传递给学生的认识论思想,我们却不容忽视,其中的辩证法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辩证法思想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二是独立与合作的结合,三是小我与大我的结合,四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第一,人的理性根源于人的理智。一切的教育,无非是唤醒人理智的过程。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明确生存的价值,丰富生活的内容,探索生命的真谛,这些都是理智的范畴。拥有理智,人就能智慧的处理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凡事不可过于感性,也不可全凭理性,需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事物。学会控制自己,无论是情绪上还是思想上,要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未来,这些应该都是语文课所传递的思想。

第二,独立思维与合作探究的结合。独立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长期的思维习惯的训练。从时间上说,学生在婴孩时期,从懂事时开始,家长就要引导孩子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任何问题都给予孩子答案,家长要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抱有持续不断的好奇心。同样,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也不应该将任何问题都提前设置好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只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就各自的意见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结论。所谓正确,就是要求集体讨论的结果能够经得起不断的质疑和推敲。我们既不片面拔高独立思考的作用,也不贬抑合作探究的意义,而是两者需有机的结合,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这种思维习惯的指导下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

第三,小我与大我的结合。所谓小我,即指学生个人,而大我则是国家社会。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就是要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意识。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明确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将国家观念、社会责任与个人奋斗结合起来,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基本要求。作为母语的汉语,是遗传在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基因,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奋进的华夏儿女,强烈的家国意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体现。

第四,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这里所提到的继承与创新,并非传统意义的在语文学习上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拓展新的语文知识,而是要树立继承与创新的思维。对于任何的学科知识或技能,首先是要继承前人已反复证明其正确性的知识。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创新无从谈起,守旧的思维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要有创新意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意味着灭亡。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从继承开始的,当继承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创新的质变也就慢慢开始产生,创新型思维模式逐渐拉开了帷幕。语文教学便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语文学科学习是这样,其他任何科目门类的学习都是这样。

以上是笔者对语文学科思想的一点浅陋认识,而关于语文学科方法,笔者认为,它与学科思想是统一的,正如硬币的两个面一样,彼此互为补充。如果说语文学科思想是指导语文学习的总思路,是语文学习的理论内核,那么语文学科方法则是语文学习的具体表现,是语文学习的外显。离开了思想,方法是盲目的;离开了方法,思想是空洞的。就方法而论,笔者认为,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记、悟、见”,“记”不用多说,语文学习,多记多背必不可少,因为积累是基础。“悟”则是要求学生多感悟,多领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多从文字中领悟思想,对语言文字要有一种整体的把握能力,在理解“字、句、段”的基础上,重点把握“篇”的内涵。“见”即“见识”,学习语文要见多识广,多见地理风物,多见人情世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界要开阔,切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综上所论,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看似驳杂,实则统一,其统一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趣,改变学生旧有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相应的学科贡献,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代伟、邱萌,教师,现居湖北孝感。

猜你喜欢
意识学科思想
【学科新书导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超学科”来啦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