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2017-01-16 12:52杨思魁龙江馨张永贵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春期相关性

杨思魁+龙江馨+张永贵

摘要:当今社会,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越来越少,亲子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从孩子的早年经历出发,探究影响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因素,包括婴幼时期抚养方式、早年创伤性经历类型和教养方式等。通过对大学生早年经历对青春期亲子关系造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父母应该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以及如何有效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关键词:早年经历;青春期;亲子关系;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江苏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47份,回收率为96.75%,有效率为86.75%。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被试者为大一到大四学生,其中男生163人,所占比例为46.97%;女生184人,占比为53.03%。其中独生子女174人,非独生子女173人。测试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为86、101、96、64人;按照地域划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分别占比12.97%、5.19%、43.8%、8.36%、4.9%、14.99%、9.8%。

1.2 方法

1.2.1 早年经历与个体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用于对早期各种经历,包括创伤经历(可分为普通伤害、躯体伤害、情感伤害和性创伤四种创伤经历)、婴幼时期的抚养方式和教养方式等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以及亲子关系的影响。通过能量觉察观点来分析早年经历对亲子关系和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采取能量觉察观点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该论点认为不论是什么时候的创伤能量郁结,只要不消解、流动、疏通,都会在身体和心灵上留下潜伏的能量。然而,这些残存、潜伏下来的能量郁结中,童年创伤的能量可能是影响更久远的,能量亦然也是更大的,所以本研究采取该能量觉察观点对结果的分析是非常实用的。

1.2.2 程序与数据处理

在学生课间展开问卷调查,由于课间时间充足并且人员集中,所以调查起来比较方便。被试者统一采取笔试的方法在纸质问卷上作答。试卷回收后筛选出有效问卷,然后将有效问卷的内容利用手机或电脑输入“问卷星”并导出数据。数据导出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是对各种早年经历与个体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结果对早期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展开深入研究。

2 结果

2.1 婴幼时期抚养方式与亲子关系

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后由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与其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见表1)。婴儿出生后由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其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就越亲密。婴儿刚出生后,对母亲的依恋性很强。母乳喂养作为亲子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这种亲密性会显著持续到成年,青春期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不易发生冲突。根据表2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父母与婴儿建立互动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2.2 早年创伤性经历类型与亲子关系

我们对早年创伤性经历的类型与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做了相关性分析。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认为,早年经历的创伤性事件的类型与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显著相关。普通伤害(天灾疾病类)对青春期亲子之间的亲密度影响较小,而性创伤对亲子之间的亲密度的影响最大。早年遭受普通伤害的人比遭受性创伤的人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更密切。

2.3 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

表4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有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说来,父母对子女越疼爱,采用民主或散养的教养方式,子女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也就越亲密。严厉的父母对子女严格教育,很容易在孩子的青春期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子女性格叛逆,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最终对亲子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与青春期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母乳喂养时间的增加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可能性越大,母乳作为母婴联系的感情纽带,极大地促进亲子间互动,增进了母婴的依恋关系。依恋是婴幼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时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1]。母乳喂养通过母子的亲密接触,增进母子交流,建立相互信任与依恋,且这种依恋关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2]。因此根据本研究显示,应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为形成较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做良好的基础。

孩子0~3岁期间由父母抚养照顾与青春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了婴幼时期有父母抚养更可能处于长期依恋关系,有充分的亲子互动,这种亲子互动有助于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有正向预测。在婴幼时期缺失母婴依恋会损失个体心理的安全感,造成亲子之间疏远,即使形成新的依恋,也会表现出与现实生活压力无关的焦虑或失望[3],对青春期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具有反向作用。因此,在孩子婴幼时期应尽可能由父母双方的照顾,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给予孩子应有的爱与关怀。

根据表4相关性分析,青春期亲子关系在四种典型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国内研究学者大致分为四种典型教养方式,分别是权威性(高关心,高控制),专制型(低关心,高控制),民主型(高关心,低控制),放任型((低关心,低控制)[4]。权威教养方式,在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最差,远比民主型和放任型的亲子关系恶劣。专制型教养方式中,父母过于强调孩子对父母的服从,过分干涉孩子自由以及对孩子使用惩罚等高控策略。长期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青少时期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冲突几率增大,亲子关系不和睦。亲子冲突是指亲子之间由于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等的不相容儿产生的心理或者外显行为的对抗状态。权威型父母因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也给予很多的关爱,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使的青春期孩子十分容易叛逆,导致亲子关系急剧恶化。而放任型则是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利于增进亲子关系。青春期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寻求群体认同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生理的巨大转变,使的自身内心焦虑情感缺失[5] [6]。此时父母没有给予正确引导,无视孩子内心情感缺失,会使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家庭、父母的温暖,从而恶化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效应说明,父母应对孩子表现出关爱、理解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控制,这样将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反,若过度溺爱或严格约束,亲子间易产生矛盾不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分析数据发现,早年的创伤性事件与亲子关系显著相关,尤其经历过性创伤的人难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之相比普通伤害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最小。情感忽视在成长过程中也尤为突出,因长期的不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忽视父母对于孩子情感关怀的重要性,导致青春期亲子关系建立困难。提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暴力、被冷漠和抛弃、性侵害等创伤事件,如发生这几类创伤父母应给予重视,并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或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干预疏导。

参考文献:

[1].刘芳,马立吉,衣明纪.母乳喂养与4~5岁儿童气质及行为发育关系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 8(4):334-337

[2].刘娜,刘希平.亲子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社会心理学科,2007,22(89-90):229-23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15.

[4].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教育评论,1998,(2):41-43

[5].刘贤臣,杨杰.Achenbach 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00-203

[6].方晓义,夏翠翠,林丹华,等.母子性格,性格匹配与青少年母子冲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3):22-26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青春期相关性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