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与出发

2017-01-16 13:55谢锦乔晓华
小说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刊短篇小说杂志

谢锦+乔晓华

1981年5月,有一本叫《小说界》的杂志依托着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在绍兴路创刊了。三十五年,是从呱呱坠地到成熟挺立的过程。回顾,总像是冬雨中遥望远处的万家灯火,有熟悉的温暖和莫名的感慨。

感谢所有给《小说界》赐稿的作家朋友们!是你们的锦绣文字撑起了我们的杂志,让杂志有了呼吸、心跳和血液流动的声音,有了自己的音容笑貌和气质性格,记录下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人性的温暖炎凉,还有,文学之美。

感谢所有的读者和关注《小说界》的朋友,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从来看不到你们,但是,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

感谢一任任的主编和来来去去的编辑们,在莫衷一是的时代变迁中,用不变的文学初心坚韧地守护着这本杂志,即使风雨飘摇,它依然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园地中那朵永恒的玫瑰。

而今天,在众多的困惑和挑战前,我们必须勇敢地选择——改变。

改变思路,改变观念,改变形式,改变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在与出版社的互相依存中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

因为今天的文学,应该有更丰富灵动的表达,应该传达更广阔的信息——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心灵的,审美的……只有在这样的传递中,我们才能在文学中真正触摸到生命的脉络。

谢 锦

这是纸媒最困难的年代。

在筹备《小说界》改版的日子里,很多次被问:你们真的还要继续办杂志吗?

是的。

自1981年创刊,《小说界》始终秉持敏锐、包容的精神,刊登了大量优秀的原创文学。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都曾在《小说界》上发表过他们的作品,比如莫言、王安忆、余华、格非、毕飞宇、马原、方方……

1996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首发于《小说界》(1996年第2期),引发轰动;二十年后,我们请他为全新改版的2017年第一期《小说界》撰文,以《第一张书桌》回首自己写作生涯的起点,同时也为我们开启《小说界》全新的征程,而短篇小说——很多作家以此踏上创作之路,也将成为《小说界》未来的核心。

“我觉得短篇小说是文学中第二纯粹的文学形式,仅次于诗歌而高于戏剧(长篇小说只能可怜兮兮排第四——拿不上金银铜牌呢)。如果一首诗写得不完美,就算失败了。如果一部短篇小说没有接近完美,那就只是个平庸的故事。”在接受我们杂志的专访时,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这样表述自己对于短篇小说创作的思考:“写出完美的短篇小说是一件非常罕见、神奇的事情。”

对于年轻的写作者,这是一个挑战;对身为编辑的我们,亦如是。

我们将努力。

小说界,Fiction World,小说的世界,虚构的世界。当人们盯着自己的手机时,我们依然想一字一句、一砖一瓦,继续建造我们的纸面王国,在那里,正如罗斯·莱吉在诗中所言,“世界不再是你制定的那个样子:它正忙着制定自己”。

乔晓华

猜你喜欢
创刊短篇小说杂志
结缘《短篇小说》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1994:创刊
杂志收纳碗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