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地区辣木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2017-01-17 00:24吕文君陈银根徐钦辉吴旭江梁丽伟新昌县蔬菜总站浙江新昌3500新昌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浙江新昌35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辣木栽培种子

吕文君,陈银根*,徐钦辉,吴旭江,梁丽伟(.新昌县蔬菜总站,浙江 新昌 3500; .新昌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浙江 新昌 3500)

浙东地区辣木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吕文君1,陈银根1*,徐钦辉2,吴旭江1,梁丽伟1
(1.新昌县蔬菜总站,浙江 新昌 312500; 2.新昌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浙江 新昌 312500)

辣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植物,根据浙东地区的温热条件,结合辣木本身特征特性,经过品种、土壤和播种期选择,以及整地、施肥、育苗、定植、栽培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试验,初步形成一套适应浙东地区的栽培技术。

辣木; 浙东地区; 栽培技术

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又名鼓槌树、牛奶树、洋椿树、马萝卜等,为多年生热带亚热带植物,因其根具有辛辣味,故名辣木。辣木属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adans),原产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1],全世界约有13个品种,目前较常食用的品种有印度改良辣木、印度传统辣木和非洲辣木等3种[2]。

辣木根、茎、叶、花均可利用,营养物质种类多而全,营养价值极高,可作为蔬菜和食品深加工的原料,有增进营养、食疗保健的功效。据报道,辣木中钙、蛋白质含量分别是牛奶的4倍和2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VC是柑橘的7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4倍。辣木作为食物、药物及其他功能原料被人们开发、利用,被科学家誉为“神奇之树”“奇迹树”[2- 4]。

近年来,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台湾、河北等地均已引种成功,建立了辣木栽培基地[5- 8]。浙江地区还没有引种栽培的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2015年新昌引种印度传统辣木品种,开始进行叶菜用辣木1年生栽培方法试验,初步形成适应该地区的栽培技术措施。

1 生长习性

辣木可在热带、亚热带栽培,生长适温20~35 ℃,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喜光照、耐热抗旱、耐贫瘠,在半干旱或湿润环境都能栽培,适宜砂土、黏土等各种土壤,也能生长在微碱性土壤中,耐轻微霜冻,易于栽培管理[9- 10]。

2 育苗方法及管理

2.1 种子选择及处理

种子选择。采用当年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选择色泽均匀、籽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整齐一致的种子进行播种,种子萌发率应达90%以上。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精选种子倒入25 ℃的温水中浸种24~30 h,或在配好的药剂中浸泡(0.01%的高锰酸钾浸种12 h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 h),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洗净、晾干,待播。

2.2 苗床准备

在塑料大棚内育苗, 将土地平整好,并用50% 多菌灵溶液喷洒在表面进行土壤消毒。

2.3 育苗时间

辣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正常生长的温度在10~40 ℃[8]。在浙江东部地区,选择在塑料大棚育苗,最低温度稳定通过10 ℃时开始播种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左右。由于3—4月温度不太稳定,要随时注意棚内温度变化,最低不能低于10 ℃,最高不能超过35 ℃。

2.4 育苗方法

采用育苗专用的全营养基质进行育苗。选择50%多菌灵500倍液均匀喷洒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的基质加水搅拌均匀,干湿程度掌握至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宜。将基质装入21孔的穴盘,每孔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为1.5~2 cm,播好后摆放在育苗畦中(育苗畦灌水保持湿润),为了保水可在上面覆盖编织袋或其他覆盖物,出苗后去除。

2.5 苗期管理

辣木出苗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有直接关系。种子萌发适宜温度20~25 ℃,发芽一般集中在播后的7~10 d,出苗后夜间温度保持在15~20 ℃。育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在没有遮盖物的情况下,每隔2~4 d用喷雾器对基质表面喷水,但浇水量要少而均。水分不宜过多,以免烂根。

3 适时定植

3.1 地块选择

辣木适应性强,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但在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根腐病。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土,以无重金属污染的平地、台地、坡度小于25°的低山丘较好。

3.2 施肥管理

辣木属于保健植物,应做到无公害生产。移栽前施入足量基肥,基肥以粪肥等有机肥为主,一次性施用有机肥15.0~22.5 t·hm-2,施三元复合肥(纯N、P2O5、K2O含量均为15%)300 kg·hm-2,这样可有效保证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3.3 定植时间

一般在4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后,选择阴雨天或晴天的下午进行定植。当苗高10~15 cm时即可移栽至大田。辣木属肉质根系,降水集中时不宜定植,因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

3.4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要根据种植目的而定,采摘嫩梢、叶片的种植密度不宜过小。由于辣木在浙东地区生长的时间为4月中旬至11月下旬,树干生长时间较短,树冠较小,主要以利用叶片为主的,建议种植密度1.8万~2.1万·hm-2,定植株行距为80~90 cm×60~70 cm。平作或起垄种植均可。

3.5 定植方法

苗高10~15 cm时进行定植。从穴盘中取出幼苗时要保护好土团,以防损伤根系。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1周后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苗及时补苗。2周后再浇1次缓苗水,地表干裂后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

4 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施肥应根部施入和叶面喷施相结合,以采叶为目的的以施氮肥和有机肥为主。采收量大的时候,采收后及时追肥,沟施或穴施有机肥,适当补充化肥,也可适当喷施0.5%磷酸二氢钾、蔬菜叶面肥、微肥等。

辣木是耐旱性较强的作物,需水量不大。定植后苗期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一般浇水1~2次即可。雨季降水充沛,能满足辣木树体生长需要,旱季、温度高时,可适当以滴灌给水,使辣木树根土层保持湿润即可,切忌积水。因为辣木根系为肉质根,灌水过多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大雨或连阴雨过后须注意及时排水。

4.2 树体管理

辣木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 ℃,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不易生侧枝,耐修剪,修剪越频繁,长得越快[10- 13]。生产上,为增大产量,方便采收,通常把辣木维持在高约1.5 m左右。当植株高达50~60 cm时即可定干,打去顶端,以抑制顶端生长优势,促生侧枝。

定干后可萌发出多个嫩梢,在萌发的嫩梢中选留3~4个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培养成1级分枝,当新梢直径达到2 cm 左右,再次进行截干,培养3~4条2级分枝。经过这样反复多次修剪,以提高嫩梢、叶片的采摘量。整形后还需及时疏剪,对树冠内部的枝叶进行适当调整,剪去徒长枝、老弱枝、病虫枝,以利于树体通风透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生长。

4.3 产品的采收

定植后50 d左右,侧枝长20~30 cm时即可采收。采摘顶端5~10 cm的嫩枝及下面较嫩的复叶。在未老化处用手采摘,也可用剪刀剪取。嫩叶和嫩茎都可作为蔬菜,老叶可制作茶叶。在营养充足条件下,嫩梢每15~20 d采收1次。一般在清晨采收,采收后及时用保鲜膜密封,放置在5 ℃低温下冷藏。老叶每90 d采收1次,晴天采收,采收后及时晾晒,以防变质。

5 病虫害防治

辣木对于各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为保证产品无公害及其保健功效,生产上严格限制使用农药。

虫害主要有蝶类幼虫、叶螨和红蜘蛛,由于辣木具有极强的萌发力和生命力,当发现轻微的病虫害时,可以剪除受害枝叶,并将受害枝叶搬离栽培区销毁,约15 d左右植株又会萌发出新的枝叶;较严重时也可喷洒微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600~800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立枯病和根腐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苗期防止积水或浇水太多造成根腐,定植后通过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田间修建排水沟、避免雨季积水等;严重时白粉病和立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防治,根腐病可用70%敌克松500倍液或70%可杀得500倍液灌根防治。

以上仅是对辣木在浙东地区作为蔬菜1年生栽培的初步总结。今后对辣木育苗技术措施、定植密度、树体管理、叶片采收、病虫防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1] 盘李军,刘小金.辣木的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3):71- 75.

[2] 刘昌芬,李国华. 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 2002, 25(3): 20- 24

[3] 陆斌,陈芳,张劲峰.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J].世界农业,2005(10):32- 35.

[4] 刘昌芬,龙继明,杨焱,等.多功能植物辣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6):590- 593.

[5] 洪林,魏召新,李隆华,等.辣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J].西南园艺,2006,34(1):56- 57.

[6] 陆斌,宁德鲁,杜春花,等.云南的辣木引种试验初报[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4):20- 25.

[7] 周明强,班秀文,刘清,等.贵州辣木的引种栽培技术及特征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86- 4088.

[8] 葛朝红,师树新,刘彦霞,等.辣木在冀中南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6,7:211- 212.

[9] 范仲先.抗性强、营养丰富的速生植物:菜木[J].中国种业,2008(2):73- 74.

[10] 孙文花.辣木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6,8:51- 52,62.

[11] 段琼芬,张燕平.辣木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6):101.

[12] 刘昌芬,龙继明,杨焱.多功能植物辣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590- 593.

[13] 彭兴民,郑益兴,段琼芬,等.印度传统辣木引种栽培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6):579- 58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8

:B

:0528- 9017(2017)09- 1574- 03

2017- 07- 12

吕文君(1961—),男,高级农艺师,从事瓜果蔬菜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陈银根,E- mail:157851386@qq.com。

文献著录格式:吕文君,陈银根,徐钦辉,等. 浙东地区辣木引种栽培技术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74- 1576.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23

猜你喜欢
辣木栽培种子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遮光对辣木幼苗生长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桃种子
3个辣木品种耐寒性评价
不同品种辣木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可怜的种子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