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网络舆情引导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1-17 15:08
中州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舆情职业院校政治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1 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适用范围在持续延伸,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学生群体作为使用网络的新生力量,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和引起的讨论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也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高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学生的影响,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络虚拟社会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还有一些人在网络中提出自己的诉求。因此,构建秩序井然的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网络中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舆情引导,对构建健康网络虚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职业院校学生来说,需要网络舆情的事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爆发的激烈对战

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敏锐度,而且也很关注娱乐八卦类信息。所以在热点问题上比较关注两方面:一是涉及民族情感、国家大利益的重大政治敏感性话题,二是对明星的私生活或明星之间矛盾的话题,最能引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唇枪舌战甚至是更为过激的行为。比如之前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和现在的中韩萨德事件,都引起了职业院校学生强烈的讨论和谴责,一些抵制日货、韩货,抵制日剧、韩剧的话题被不断提及和转发,甚至还有主张对已有日货、韩货进行打、砸、烧的过激主张被很多人响应。高校学生是一群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而又血气方刚的群体,他们会基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对一些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大胆“还原”,从而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1.2 校园或校园周边突发应急事件带来的猎奇或恐慌

一些公共安全类事件、人身安全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带来学生对自身安全的恐慌,也存在部分学生想引起别人关注而夸大事实、扭曲事实。类似于某高校学生传染H7N9病毒、某高校乙肝病毒爆发等传言在学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和QQ中不断被转发。这些无中生有的消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秩序和生源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3 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引起的维权

涉及学生各类收费退费问题、奖助贷的评定、后勤宿管食堂的服务问题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这类事件的舆情有利于加强学校管理并对存在隐患进行整改,避免将矛盾扩大化。但是如果不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做出调查、解释,就会给学校日常管理带来隐患,会给校园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2 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的讲话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带着这两个问题审视当今互联网的舆情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舆情虽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容易使学生在认识层面产生偏差

网络舆情一方面开阔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形成了多元价值选择的自由性、开放性,另一方面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有不少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网络是不受约束的,从而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可以肆意妄为。还有学生认为,上网使用的不是真实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或者与人交流时就化身为网络空间中的虚拟身份,即使做出了有悖伦理道德甚至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也不会被发现。因此导致一些学生在网络上恶意攻击、哗众取宠、煽风点火的事件屡见不鲜,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产生不良的影响。

2.2 法律意识的淡薄引起对责任的模糊和淡化

有人认为传统社会的法律管不到虚拟社会,其实不然,在网络环境中同样适用现实社会的法律。社会责任的淡化让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肆意攻击他人,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变换多重身份,辅以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速度,以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更容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

2.3 不良的网络舆情会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产生扭曲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存在泄愤情绪的和犯错成本较低等因素,促使一些诸如人肉搜索、网络欺凌事件在校园里中时有发生,甚至导致因为网络虚假信息和人身攻击的“恶帖”压力而自杀的恶性事件发生。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的延伸,一些人打着正义的旗号摆出打抱不平的姿态,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或实施以暴制暴的行动。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现实世界以及传统观念产生怀疑、不信任的心理,甚至是完全否定的态度。

2.4 大学生网络舆情更容易受到“群体极化”的影响,被人利用

群体极化是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一种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成员中,本只对某种意见的有些许的偏向性,但经过群体商议,言论继续朝偏向的方面移动,直至形成偏激的言论。在这类开放性群体事件中,一旦某种观点形成强势话语权引导舆论导向,就会有不明真相的学生跟随,从而将网络暴力事件升级产生反映巨的大蝴蝶效应。例如:高校一直高度重视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方面工作,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隐蔽性更强的网络手段对大学生传教,新的形势下高校应该做出新的应对之策,正确引导舆论,对涉及宗教因素的问题要加强正面宣传,防止炒作和渲染。

3 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方法

网络舆情基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不容易开展,而且难以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方针策略。同时对于网络舆情,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导致网络舆情的发展呈现无规则的发展态势。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专业并且有相关技术的人员组成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监管团队的建立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3.1 辅导员作为职业院校中一线的管理人员,平时与学生接触密切,要主动承担起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

在工作之余,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平时在网络上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要正确使用网络传播信息和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接受健康正常的网络舆情和传播手段。同时学院领导也要加强对网络舆情方面的关注,对辅导员和各科老师进行明确分工,让他们清晰认识到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网络舆情监管过程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2 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要确立正确的引导方向

网络逐渐成为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学习工具和情感宣泄手段。有人讲,几堂思政课抵不上一个微信段子,碰到问题不问老师问“度娘”,遇到困难不在班组讲而在朋友圈求安慰,这给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我们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能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团队的在场性同样尤为重要,面对不同的网络舆情,学生可能难以分辨好坏,这时就需要辅导员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

3.3 建立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完善系统,填补学院的空白

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要有基本的管理理念和方针策略,真正让网络舆情控制系统在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进一步利用网络技术做好学生的德育发展工作。

3.4 我国新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职业院校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也要依靠这一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将学生放在首位。网络舆情监管团队不能一味的反对学生接触网络,而是要做到积极的疏导,并且工作内容要具有说服力。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从源头上改变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让网络舆情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5 从法律层面来说,要运用法律法规对虚拟社会进行管理

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匿名性和高速流动的特点,一方面使得通过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变得更为容易、成本更为低廉,另一方面使得监管网络违法犯罪变得更加困难、代价更加高昂。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从一个经济文化问题上升为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没有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性,就没有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必须依法管理和解决,完善法律法规的规定已成为我国虚拟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规范虚拟社会的网络法律法规,任何规制和管理措施都无据可依。

4 总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要立德树人强化教师本人的言传身教、表率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90后学生的特点,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当前“互联网+”和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层次和一线工作人员,要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找出监管网络舆情的可行性方针策略,并且付诸行动,为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保驾护航。

[1]岳鑫. 网络舆情视域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6.

[2]虞永飞. 略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舆情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及引导机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13.

[3]闾春飞,张鹏超.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90-92.

[4]王丽霞. 基于网络舆情引导的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5,26:61-62.

猜你喜欢
舆情职业院校政治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