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累的丁存德

2017-01-17 03:08钱双庆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汽缸班组压缩机

○ 文/钱双庆

不怕累的丁存德

○ 文/钱双庆

认识丁存德的人都说他是个老黄牛。这位“老黄牛”与那个时代的劳模有许多相似之处。

●全国劳动模范丁存德。

“我没多少文化,作为一名班长和组织培养的劳模,总怕别人说闲话,总要比别人干得多、干得好。”五一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班组长丁存德接受采访时多次重复这样的话。

累不垮的尕班长

1962年10月,17岁的回族小伙丁存德成为了兰化公司化肥厂压缩车间的一名钳工。

刚进厂,父亲对他语重心长地教导说:“干活累不死人,要想干得好,就得多干活。”这句话一直印在了丁存德的脑际。

在化肥厂,造气车间是龙头,压缩车间就是心脏。压缩车间负责把造气车间产生的气体原料进行压缩,由常压提高到32兆帕,送到后续车间进行生产。

化肥厂压缩车间有12台大型活塞式压缩机,单台重量超过700吨,电机直径十一二米,三四层楼高。

在丁存德的印象里,刚进厂时,压缩机非常容易出故障,出故障就要检修。由于设备庞大,检修工具也非常特殊,车间有一个检修用的大扳手重量超过了600公斤,使用这样的扳手需要动用吊车。

用这样的扳手拆卸螺栓时要用24磅的大锤,用人工的方式轮番上阵敲击。抄起这样重的大锤,身体结实的小伙子,也只能轮动十一二下;而压缩机的缸体,需要钻进去检修,出来时一身炭黑、一身汗水……

压缩车间检修工作量大、脏累,和丁存德一起进厂、分进这个车间的机修工,干不了几年就先后调走了,丁存德咬牙坚持住了。

很快,领导和同事们就注意到了他,喜欢上了这个干活踏实、愿意琢磨、不爱说话的回族小伙。

1986年,领导提出给才是二级工的丁存德压点担子,让他当班长锻炼锻炼。当时,在班组50多名机修工中,比他岁数大、资历深、工级高的员工有很多。

“打铁还要自身硬啊!”领导拍着当上副班长的丁存德的肩膀,嘱咐他。

“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就是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 丁存德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

从此,遇到急活第一个上,遇到难活第一个干,遇到苦活最后一个下来,就成了丁存德的工作常态。不久,丁存德又接任班长,成为了50多名机修工的当家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对化肥的需求量空前高涨。以前,车间大检修,要耗时近40天。如何缩短大修时间增加化肥产量,成为了摆在化肥厂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时任厂长找到了丁存德,让他想办法缩短大修时间。经过合理调配人员、科学安排工期、提高员工检修技能等措施,很快,他们就将大修时间缩短到了28天。

一次,装置大检修,由于检修用吊车出现了故障,好几天检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耽误了工期。厂、车间领导非常着急又找到了丁存德,给他下了死命令——压缩机大修必须按期完成!

怎么办?丁存德和同事们商量后决定,进行倒班不间断抢修。丁存德和副班长将班员分成两拨。两人各带领一拨,每拨人干12小时,保证24小时连续抢修。最后,丁存德干脆吃住在了厂里,累了找个地方趴一会儿,饿了随便啃个馒头就点水……就这样,按照厂里确定的工期,他们圆满完成了大修任务。

装置就要开车了,丁存德紧张地守在设备旁。压缩机开起来的一刹那,既兴奋、又疲惫的他一屁股坐到地下……

●丁存德(左2)和同事在现场对压缩机进行攻关。

忙不完的工作狂

“一定不要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多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丁存德赢得了领导和班员们的信任。大家对他的信任,又成了他更进一步干好工作的动力。

丁存德有个习惯,一有空就揣上个小本子到现场转,查看、记录设备运转状况。

1989年的一天,他在现场转时,隐约听到1台运行中的压缩机发出不易觉察的杂音。他仔细查找,发现压缩机汽缸上一个法兰存在异常,连接法兰的螺栓有松动迹象,他用锤子一敲,螺帽就掉了下来……这是螺栓被震断了。他立即对其他螺栓进行检查,发现24根螺栓中有13根断了。

这是个重大险情!任由事态发展,法兰松开,汽缸高压气体刺出,将酿成重大事故。丁存德立即向车间领导汇报,并迅速安排人员进行处理,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类似的事,丁存德处理过多次。

也就是这个闲不下来的习惯,让丁存德比别人更多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也比大家积累了更多的处理难题的经验。

丁存德不让手脚闲着,更不让大脑闲着。作为班长,他善于总结工作得失。有一次,出于锻炼班组员工的考虑,他安排一名年轻同事对压缩机汽缸进行找正。这名员工经验欠缺,原本找正只需1天时间却用了整整3天,最后,他还是在丁存德的帮助下,才完成了找正工作,差一点影响了检修工期。

为此,丁存德下决心提高班组员工检修技能。他把汽缸找正等技术要求高的作业按步骤进行分解,组织班员平时加强练习,提高业务技能。他还带领班组员工坚持做到勤听、勤看、勤查、勤研磨,使设备检修一次试开车成功率达100%,在国内化肥企业同类装置中名列第一。

丁存德每天上下班要坐公交车从城市的最东头到最西头来回奔波,单程路途近40公里。为了早早赶到厂里,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爬起来。因为太早没有公交车,他就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坐6点发的公交车,下车后再倒2次车,这样7点多一点就能赶到厂里。

下班后,他要检查一遍设备运行情况心里才放心,等坐公交车赶到家就很晚了。碰到装置大检修,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他都要加班加点干到晚上10点多,回到家往往就到了午夜。

“家里的事,他啥也顾不上,啥也管不了。1985年,我做绝育手术时,他都没有在跟前守一分钟。”妻子说到丁存德,到现在还少不了埋怨。

工作起来的丁存德经常忘了自己,可是组织、领导一直牵挂着他。

在一次慰问中,当得知他的妻子在市里一家地处偏远的企业上班,为了妻子他只能上下班跑通勤的情况后,领导主动找到了丁存德,决定想方设法也要把他的妻子调到兰化来,方便他们把家安到西固,安心上班。这件事让丁存德和妻子万分感激,总想着好好干工作,报答组织和领导的恩情。

过得硬的领头羊

班长起至今,班里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害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检修质量事故,这让丁存德很欣慰。

如何提高压缩机的检修质量、缩短压缩机的检修时间,确保多产、稳产化肥,一直是埋在丁存德内心、让他不断带领班组向更高检修水平迈进的努力方向。

压缩机刚停下来时,温度高达200℃,要等到温度降下来后才能实施检修。

“能不能皮手套上沾凉水进行施工?”当丁存德将这个想法与班员沟通时,许多人不赞同。丁存德二话不说,自己端了盆凉水来到压缩机跟前,沾着凉水卸螺栓。看着班长这样干,大家也跟了上去。

“判断问题准、检修技术过硬,好强不服输。”了解丁存德的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他。

1991年,有一台压缩机出现较为明显的杂音,检修了几次也没消除。

问题出在哪呢?工程技术人员也判断不出根源,厂、车间领导找到丁存德,让他想想办法。他和同事们给压缩机装上盘车曲柄,一边盘车一边查找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用塞尺检查压缩机大轴与壳体间隙时发现,有一面用5道的塞尺塞不进去,而另一面10道的塞尺轻轻松松就进去了。他怀疑是大轴出现了裂纹。

当丁存德把情况向车间、厂汇报后,许多人吃不准。他建议厂里找来探伤人员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大轴裂纹超过了二分之一,证明了丁存德的判断。

厂里迅速将这台压缩机的大轴进行了更换。事后,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假如判断不准确,很有可能造成这台设备的报废。

丁存德非常重视设备的检修质量。他曾经给班组员工算过一笔账:1台压缩机启动1次,瞬间电费就是600元钱,假如因为检修质量问题停一次车,连带物料损失、检修人工费用以及少生产的产品价值,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员工改进了汽缸拉线找正工具,并利用仪表进行数据实测,提高了检修质量。他提出的“将国产H22压缩机六段无油润滑改为高压注油润滑”的技术改造,使六段活塞环由以前的10天左右更换一次延长到180多天更换一次,六段汽缸套更换周期也由原来的100天延长到365天,大大减少了开停车次数,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万元。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艰苦年代过来的丁存德,把勤俭持家的理念用在了班组管理上。每当看见有班组员工将用过没几次还能继续使用的锉刀、用过一二次的螺栓随意丢弃时,丁存德会默默地把它们捡起来、上好油收好。当有人需要领取时,他就会拿出来。

对此,有许多班员不理解。他就主动给大家做工作:“这些虽然不是我家的,但是国家的。就拿一个螺栓来说,从一块铁加工成成品,需要多少道工序呢,还能用扔了多可惜。”

在丁存德的带动下,大家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1990年以来,丁存德和他的班组共回收修复各种规格的高压螺栓800多套、注油器40多台、高中压阀门696个,共节约资金35万元。

在班组,虽然丁存德干得活最多、下得苦最大,但在分配奖金时总是拿平均奖,这让班员们非常佩服。

“只有大家服你,大家才会跟着你干。”丁存德说。

本文照片均由刘勤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猜你喜欢
汽缸班组压缩机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加强往复式压缩机维护管理的几点经验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一种自动化陶瓷切割设备
汽轮机排汽缸觅死点
汽缸垫烧蚀成因及检测维修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