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吸血鬼题材影视作品看西方吸血鬼文化

2017-01-17 17:01甄文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流行影视作品

摘 要:吸血鬼文化,是西方文化特有的主题,有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文化渊源。在人类进入光影时代以后,吸血鬼成为西方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后,这类题材的作品更是引发了持续的收视热潮。文章尝试通过探秘西方吸血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来了解吸血鬼电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及吸血鬼文化流行不衰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吸血鬼文化 影视作品 流行

一、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吸血鬼的传说之所以起源并流行于西方,不仅和欧洲的基督教传统和伦理基础大有关系,也是欧洲宗教和历史文化的产物。

(一)宗教基础

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的两个儿子亚伯、该隐,分别以放牧和种植瓜果蔬菜为生,他们每年向上帝贡献祭品以表达对上帝的尊崇和膜拜。在一次献祭中,亚伯贡献的祭品获得上帝的大加赞赏,而该隐则受到冷落。满怀嫉妒的该隐杀死弟弟藏尸农田。这一切当然瞒不过上帝的慧眼,于是该隐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诅咒。上帝惩罚他只能在黑暗中流浪,以吸食鲜血维系生命。所以根据基督教的传说,吸血鬼是被诅咒的、背负沉重十字架的异类,不能上天堂,地狱也无其立足之地,只能像孤独的幽魂游荡世间。而另一种说法是吸血鬼们吸血和不死的特性是撒旦赐予的,是撒旦反对上帝的爪牙。不过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吸血鬼文化早已深深扎根于西方世界长久以来的各种民间传说中。究其根本,应与西方文化中对于血液的重视与崇拜有很大关系。《圣经》中规定血是珍贵的,是献给神的祭品,凡人无权享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上,面饼代表上帝的身体,而葡萄酒就代表上帝的血,可见血液之珍贵。但是,《圣经》中也曾多次提到,血是不洁之源,血液代表着罪恶。人类对于血液的崇拜和恐惧的复杂心理催生了吸血鬼文化。

(二)历史文化起源

吸血鬼的形象不仅起源于宗教文化,同时也是世俗历史文化的产物。法国大哲学家卢梭曾言:如果世界上存在着完好文献记录的历史,那么这就是吸血鬼的历史,它史料齐备,有口头的传说,有证人的证词,甚至还有外科医生、神父和法官为之作证,还有谁能不相信吸血鬼的存在呢?在欧洲,关于吸血鬼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12世纪英国就有关于吸血鬼传说的记载。梅普(Wal-ter Map)的《法庭琐事》和德纽伯格(Wllliam deNewburgh)的《英国国教史》都有关于被开除教籍的人死后变成吸血伤人的故事,当时英国的编年史家将这些伤人者称为“吸血的死尸”,在这以前吸血鬼的形象极其模糊,有效的信息仅有“吸血”和“死亡”。吸血鬼传说在欧洲的真正流传则要始于14世纪之后那场百年瘟疫的爆发,当时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人们谈“疫”色变,许多病人在尚未死去之前就被草草埋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临死之前痛苦万分,拼命地挣扎,以致面部表情狰狞,棺木板上也有道道抓痕。几天之后人们听到坟墓中的动静,便打开棺木,当他们看到这种种恐怖的景象之后便误以为是死人复活,并且袭击他人,在中世纪教会的蒙蔽之下,吸血鬼的传说不胫而走,于是最初的吸血鬼形象就生成了。“这些夜间的幽灵喜欢借着月光光顾睡梦中的人们,吸食他们生命的精髓。这些活死人害怕日光,当太阳高照,他们就躺在棺材里睡觉,老鼠护卫着他,不让人靠近。他们皮肤苍白、牙齿锐利,嘴唇猩红,指甲很长;他们双手冰冷很有腕力,是他们杀人的利器;他们变化多端能化为苍蝇、老鼠和蝙蝠。吸血鬼们最初的面孔阴森而又可怕。”[1]这也是人们相信吸血鬼真正存在的开端。

以吸血鬼为题材的西方影视作品集永生、死亡、宗教、恐怖、爱情等强大主题于一身,一直不乏名片佳作,影片《夜访吸血鬼》中的莱斯泰特对路易所说的一席话很好地反映了吸血鬼的处境和困惑:我们是永生的,有如此华美的盛宴摆在我们面前,但是良心无法接受它,而内心不能不对它感到遗憾。上帝杀戮,我们亦如此;上帝创造下的万物没有一个像我们———不受地狱的禁锢而只能在黑暗中游荡的天使。

二、吸血鬼形象的转变

自1921年茂瑙导演拍摄了人类电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题材的影片《诺斯费拉图》以来,世界上一共拍摄了150 多部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在这些电影中,吸血鬼的形象大相庭径,但总体来说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轨迹:吸血鬼的外形由丑陋恐怖变得俊朗美丽,吸血鬼的内心世界由邪恶变得富有人性,而注重对吸血鬼内心形象的刻画也是吸血鬼电影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2]

在吸血鬼电影的开山之作《诺斯费拉图》中,导演借用书中对于德库拉的描写,夸张而狰狞的鹰钩鼻、有着尖长的四颗门牙、又长又粗的眉毛在鼻梁处连在一块,消瘦颤抖的手指,苍白的脸和毛茸茸的耳朵,经过这样一番特别的造型艺术,伯爵瘦骨嶙峋的样子更像一只老鼠,而他所到之处也总有无数的老鼠跟随着它。后来拍摄的几部电影,基本都是这种思路,将吸血鬼看成恐怖片的主要题材元素,然而近年来,吸血鬼慢慢从“鬼”变成了“人”,他们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却拥有永恒的生命,英俊、神秘,具有超凡的感官与速度,危险而又充满诱惑力。而近几年拍的影视剧中,吸血鬼更是化身英俊迷人的青少年,和人类谈起了荡气回肠的爱情,他们不仅表情更加丰富,内心也更加充实,和人类一般无二。比如《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中的爱德华、贝拉,《吸血鬼日记》中的斯蒂芬、戴蒙、杰米,等等。

从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开始,吸血鬼的性格逐渐饱满起来,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德古拉化身为跨越四百年为寻求爱情的吸血鬼,这份爱情因为永生而更执著、更持久、更痴情。以华美的画面、强大的演员阵容、凄美的爱情故事、唯美的音乐、浪漫的气息赢得当年奥斯卡最佳服装、化妆、音效奖。而1994年拍摄的《夜访吸血鬼》则融入了更为前卫的元素,影片中吸血鬼依旧礼服出场,但新看点在于吸血鬼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局限于猎食者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人类以采访的形式探究了吸血鬼从诞生到成长的心路历程,而吸血鬼只是被动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的旁观者。[3]2000年拍摄的《吸血鬼女王》中,吸血鬼又化身成为摇滚歌手,融入了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歌特、朋克、死亡等摇滚元素,而片中的吸血鬼在身份上又成为人类文化的捍卫者,使得人与吸血鬼的关系又变为研究者与守护者的关系。后来的吸血鬼跟人类不再是食物链的上下级关系,吸血鬼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的重要性,因此《真爱如血》中出现了人造血代替了人血,《暮光之城》中出现了只吸食动物血的素食主义者,《吸血鬼日记》中很多吸血鬼选择拿取医院血库的血而非直接杀人取血。不仅如此,近年热播影视剧《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把吸血鬼的神秘和青春期的青涩之爱融合在一起,更是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狂潮。

三、吸血鬼文化流行原因分析

(一)永生的诱惑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永恒话题,而伴随着死亡这一话题的,则是永生。不论是中国古代各朝皇帝孜孜以求的炼丹求仙之术,还是近现代以来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其目的都是延长人类有限的生命。千百年来,人类想尽办法,却无法摆脱死亡的魔爪。然而,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却拥有永生的能力,他们从遥远的中世纪走来,承载了古老而悠久的传说。时间对他们来说是静止的,岁月不会在他们的脸上留下痕迹,他们拥有无限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超越常人的异能。《V字特工队》中尊贵的红衣衣主教膜拜在吸血鬼脚下,情愿受他们的驱使,他说“如果换来的是永生,失去太阳又算得了什么”[4],可见永生对于人类的诱惑是多么的巨大,人们渴望永生,源于人类对未来的不可预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吸血鬼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摆脱这些烦恼,这或许就是人们多少年来痴迷于吸血鬼传说的原因之一。

(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在《惊情四百年》里,还讲述了人的永恒话题——爱。爱的主题不仅可以赋予给人,更可以赋予给由人变成的吸血鬼。影片主人公德古拉四百年苦苦追寻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真爱如血》中,爱让比尔和苏琪突破种族的限制,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在《黑夜传说》和《暮光之城》的系列电影中,人与吸血鬼的爱情,狼人与吸血鬼的战斗,以及狼人与吸血鬼的禁忌之爱,则给观众又打开了一个多元化爱情与反叛的华丽银幕世界。吸血鬼文化中因为有了爱情元素的加入,才能够更加令人着迷,这也是它能够吸引众多青年男女的众多因素之一。

注释:

[1][3]刘礼飞:《从传说到传奇——吸血鬼形象的起源与演变》,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4]马海燕:《探秘西方影视中的吸血鬼文化》,电影文学,2014,第4期。

(甄文婷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150080)

猜你喜欢
流行影视作品
浅谈袖子在服装潮流中的创新设计
“流行”的历史衍变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影视作品中的图书馆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