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治黄七十年 百年险工展新颜

2017-01-17 17:17冯再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刘庄牡丹区险工

冯再勇

牡丹区黄河由牡丹区岔河头村入境,从牡丹区李村镇东高寨村出境。牡丹区黄河现行河道长16.5公里,为游荡型河段向弯曲型河段演变的过渡型河段。左右两岸大堤相距6~8公里,纵比降约1/8000,横比降约1/3000~1/5000。右岸上接东明县下界,下连鄄城县上界,左岸毗邻河南省濮阳县。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为东北走向,总的特点是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洪水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由于泥沙大量淤积河道,主河槽淤积加重,现行河道河床一般高于两岸地面3~5米,设计防洪水位高于两岸地面8~10米,已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危险局面。

刘庄险工位于菏泽市牡丹区境内,工程长度4770米,裹护长度4213米,共有56段坝岸(40道坝、16段护岸)。

刘庄险工历史沿革

刘庄险工始建于1898年,初建时为29道坝,新中国成立前由河北及山东两省修建,河北省称刘庄险工,山东省称朱口险工,两省当时的分界线为现在的13号坝下护岸段中。1948年春,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处险工,进行了治理。1949年春又续建了30号、31号两道坝。由于后来河势发生变化,在1959年又先后续建了32号至43号坝(原称郝占新险工1号~12号坝),统一编号后称刘庄险工,即今日刘庄险工的形成过程。自1976年以来,为了进一步稳定坝岸,保持控导能力,参照河势特点,本着先主坝,后次坝,先急后缓的原则,逐年进行了刘庄险工的加高改建。自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以来,河道冲刷下切,刘庄险工对岸滩地不断坍塌,致使河势不断下滑。2006—2007年,除上首1号~7号坝(护岸)长期脱河失修,8号坝、9号坝和17号坝因建闸废除外,其余坝岸均按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了加高改建。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刘庄险工于1948年春人民政府接收治理时有石坝、砖坝和砖柳坝,护岸有砖砌护岸基、砖柳护岸。经过1949—1951年3年抢险改修后,均改为石坝岸。

1958年7月中旬,黄河花园口出现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 7月19日5时到达高村,最高水位为62.96米,流量为16600立方米每秒;19日13时刘庄水位涨至60.74米,超保证水位(高村)0.38米。菏泽段堤线出水位仅有2.5米左右,全线吃紧,河滩全部漫溢,水深在2米左右。这次洪水的特点是:流速快、水位高、淤垫大。刘庄险工7号~31号坝普遍着溜,16号坝发生塌蛰,29号坝上跨角蛰动,采取抛枕护根等方法,进行及时抢护,转危为安。

1976年8月31日,花园口出现了最大洪峰流量9300立方米每秒,到达高村流量9090立方米每秒,水位62.86米,刘庄相应水位达61.50米,超过1958年特大洪水位0.76米,这时,28号~31号坝发生大险情(下跨角普遍下蛰入水),同时大水漫滩偎堤。历经10多个昼夜的冒雨抢护,28号~31号坝的坝头没有后退。又经10多天奋战,刘庄险工转危为安。

1982年8月,由于在7月底8月初黄河三花间伊洛沁河连降大到暴雨,致使花园口站于8月2日18时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8月4日9时到达菏泽,高村洪峰流量12600立方米每秒,刘庄水位62.35米,来势猛,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高庄、李村两社滩区进水漫滩,临黄15公里大堤除个别堤段外,洪水侵水深2~3米。在巡查中随时发现险情立即进行抢护,刘庄险工共抢险4道坝9次险,主要用铅丝笼护根和大块石抢修。

1996年8月5日14时,黄河花园口站出现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73米,8月10日零时到达高村站,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876米,至8月10日19时,刘庄水位一直持续在61.49~61.70米。刘庄险工共出险17坝次,通过15个昼夜的全力拼搏,转危为安。这次洪水是199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即有名的“96·8”大洪水。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以来,河道冲刷下切,刘庄险工对岸滩地不断坍塌,致使河势不断下滑。2006—2007年,除上首1号~7号坝(护岸)长期脱河失修,8号坝、9号坝和17号坝因建闸废除外,其余坝岸均按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了加高改建,共改建33段坝垛。现今险工坝顶高程65.25~64.94米,根石台高程61.55~61.16米。今年又对刘庄险工1号~6号坝进行加固修筑,现已基本完成主要施工任务。近几年来,刘庄险工均未出现大的险情。

人民治黄历经七十年风雨变迁,刘庄险工始终坚守在牡丹区黄河右岸,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百年险工初现英姿

经过历年洪水冲击、淘刷,抢险加固,以及两次大的加高改建工程,刘庄险工防御洪水、保护堤防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了建设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防洪工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根据《山东黄河景观规划》及黄委颁布的《黄河控导工程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牡丹黄河河务局委托山东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刘庄险工进行生态景观建设设计。针对现有规划区域及用地功能的变化,在充分分析刘庄险工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以“天香风韵”为主题,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风景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该险工段景观主要以滨河景观带为主体:景观结构呈“串珠型”,以道路作为牡丹的枝干,由小龙柏、金叶女贞及紫叶小檗构成的模纹作为牡丹的叶片,整体景观效果如同开花时期的牡丹,借此暗喻菏泽市的风貌特点及牡丹区黄河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刘庄险工生态景观线已初具规模。

如今的刘庄险工风景如画,芳草如茵,绿树红花,到处生机勃勃,沿河的垂柳迎风飘舞,与坦石坝岸相映成趣。它犹如年轻的少女,在黄河岸边、阳光下、风雨中翩翩起舞。它又如坚强的哨兵,不管风吹雨打,不论酷暑寒冬,时刻守卫在黄河母亲身旁。清晨,我们如果身在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现在的刘庄险工已成为游人驻足留恋的好地方。

猜你喜欢
刘庄牡丹区险工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流速对黄河抢险险工抛投体稳定性影响及对策
牡丹区棉花栽培技术探究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钢铁战士刘庄
菏泽市牡丹区238例手足口病病例核酸检测分析
武术段位制在菏泽市牡丹区小学推广策略研究
山水难相忘,归云去无踪
山水难相忘,归云去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