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城开发建设模式及经验借鉴

2017-01-17 18:14贾建生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新城经验

贾建生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化发展,加强新城的规划建设,始终是西方国外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配置的主要途径。文章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这对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展新城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城;建设模式;经验

新城,其概念随城市建设的开发方式、建设目的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在英国新城仅限于《新城建设法》下所建的城镇;在法国是指近郊区的大型住宅区和边缘区的卫星城;在日本主要是指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业务核心城市;在美国则包罗甚广,所有大城市周围、原有城镇基础上、市区内新建或改建以及卫星城都被划在新城的范畴之内。因此,从广义来说,凡是新建的城市或城镇皆可称为新城;从狭义来说,新城特指那些经过规划新开发的位于大城市郊区,疏解或截流中心城人El,承接中心城市部分功能,但又相对独立的城市。本文所指的新城一般为狭义新城。

1 国外新城建设模式

1.1 法国的新城建设

是综合性的,包含老城的各个服务设施,规模大,在原有基础扩建,由小村镇组成,乡村气息浓厚,建筑风格多样,马尔拉瓦雷。

新城的独立性,新城往往建设在距中心城市影响范围较远的区域,即在城市周边边缘带以外建设(40公里以外)。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巴黎周边新城建设活动也是立意在将其纳入大城市集团的想法。城市的管理者认为,在大巴黎地区存在一个统一的有限就业市场。法国首都周边的新城均坐落在距巴黎约30公里的城市化地区,并没有绿带与中心区相隔。这些新的城市中心设计思想是为了保证人口高度集中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良性平衡,所以从1974年开始就将人口限制在20万,但现在每一个新城都已经发展为百万居民。

1.2 美国的新城建设

新城利用原有村镇,关注各个层次居民,提供多样性服务,有很好的景观效果。美国新城规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企图唤起美国移民对欧洲城市及其建筑形式的回忆,以寻求一种心灵的归宿;(2)通过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3)面对未来向美国人展示田园城市是城市规划更好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日本新城建设的特征:以邻里单位为基础,商业和服务业分类,住区形态为高层-底层,围绕宽广空间布置住宅,中间留绿地和活动场地,多摩新城。

1.3 瑞典新城建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住房奇缺,邻里单位理论在瑞典的新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北欧的瑞典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曾是欧洲小汽车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具备充分发展小汽车交通的先决条件。但是斯德哥尔摩作为其首都和首位城市,目前却演化成了欧洲最具有公共交通倾向的城市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的瑞典政府为了遏制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趋势,汲取其他欧美国家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于1945年~1952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明确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大分散、小集中”的郊区发展战略,并开始倡导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卫星新城的建设和城市人口的有效分流。

2 国外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

2.1 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较明确

国外大都市的新城建设,一方面,是适应城市郊区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和功能配置合理化的政府行为。因此,每一座新城的规划建设,政府对其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对整个新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总体性指导作用。

英国大多数新城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从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大都市区那些过于拥挤、堵塞、甚至不卫生环境中疏解人口,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的新城(如伦敦艾克利夫、彼得利、昆布兰、科比等)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有的新城建设则是为了解决当地特殊问题,如增加就业等。

2.2 制定大都市区规划

在这种区域型规划中,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原则,将新城作为整个大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明确各自职能,分担城市中心区部分功能,旨在促进高度密集的单极化城市结构转变为更大区域范围的多核心空间结构,实现大都市区经济的空间平衡与协调发展。这一点在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的新城建设中都表现得较为典型。

2.3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开发模式

目前,从国外新城建设的资金筹集和开发模式来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但不同国家之间有所差异。从新城建设费用负担来看,英国主要由中央政府全权负责;法国则中央政府承担主要费用;日本为多方筹资(国民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各出资三分之一)。可见,政府依然是新城建设费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为减轻政府负担,国外新城建设也积极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如在伦敦密尔顿凯恩斯的开发成本中,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占49%,地方政府投资占21%,私人投资占30%。

3 国外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

3.1 新城务必要与母城保持一定距离

新城要想真正发挥新城的“反磁力中心”作用,吸引中心区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就必须与母城具有一定的距离,区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就必须与母城具有一定的距离,备一定规模,功能完善,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英国在进行第三代新城建设时,从原来收效甚微的第一代、第二代新城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3.2 新城应注重各项功能协调统一

实现新城自身平衡是一座成熟新城有效发挥特殊功能的关键,而国内外有些新城正是由于无法构筑自身的平衡发展框架,往往在实践中阻碍新城作用的发挥及其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与就业、产业与功能、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伦敦的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目前拥有2万个就业岗位,大约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员需要到伦敦上班,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员从外地进入,未能实现原来设想在城市内部达到居住与就业平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胜利,宁越敏.国外新城建设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3(4).

[2] 孙一飞,马润潮.边缘城市:美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国外城市规划,1997(4).

[3] 刘映芳,刘光卫.参照香港:上海郊区新城建设的目标与对策[J].城市开发,2000(10).

[4] 刘健,马恩拉瓦莱.从新城到欧洲中心——巴黎地区新城建设回顾[J].国外城市规划,2002(1).

[5] 王玲慧,万勇.国际大都市新城发展特点比较[J].城市问题,2004(2).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新城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长江新城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