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1-17 18:50任丽红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思维同学教师

任丽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l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探索、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发其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中平年、闰年这个内容时,我用讲故事的办法导入新课:“小红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4l岁,只过了10个生日。小红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红自己想,小红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人新课。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创新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进发。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建立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找准自己的基点,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次,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的联系。如课前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比一比谁最聪明,唱一首学生最爱唱的歌或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课下把学生当朋友看,给学生以关爱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方法之一。

2.鼓励提问、质疑。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发明、创造、改良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学生的这种无原则,惟命是从,不能不说是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例如,一次我在教学判断题“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就扩大100倍”时,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句话是对的。课上我对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给予肯定,并表扬了发言的同学。但对于该题的答案我不想一语道破,我想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发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继续引导“大家的讨论分析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还应从整数的范围上认真对照该题,再进一步思考讨论,希望大家有新的发现。”同学们听后,一个个都皱起眉头思考,或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讨论,又进入了思考探索的状态。过了片刻,陆续有同学举手发言,我提问其中一位,他说:“老师,这道题是错的,因为零也是整数,但零末尾不管添几个零,它还是霉,不会扩大也不会缩小。”听他说到这里,好多同学一拍后脑勺,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时,我看时机成熟,便对同学们说:“××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道题当时老师也判断错了,但后来.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忆,才发现自己的错误,看来复习巩固旧知识,对我们学习新知识是很重要的。今天,若不是我们多提问题,寻根究底去思考讨论,也许我们也会做错,望大家以后多思考、多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这道题虽然是一道小小的判断题,但通过这个思考讨论过程,以巩固了旧知识,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3.科学的评价。“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常常会朝着老师鼓励的空间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例如,有位教师上公开课“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临近下课时,一个学生问:“老师,13减8时,3减8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8减3得5,再用10减5得5,因此13-8=5,这样做行吗?”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片反驳声,听课的老师也议论纷纷。这时,授课教师不仅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这位教师采用了灵活的教法,组织学生借助小棒对此问题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仅合理,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

1.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的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及开放性练习,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捷的解题方法。

3.激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它是创造的起点,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进行知觉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设计开放题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学习了圆的面积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多数学生用习惯的思维方式一味追求半径的具体数值,这里半径的平方等于10,求半径等于几,超越了小学阶段的要求,以致大部分学生陷入了困境,而有的学生立足全局、注视目标,以半径的值直接参与列式,求得圆的面积是3.14×10=31.4(平方厘米),这样的思考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4.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成功。这样的教学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人人创新、不断创新。

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同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